了解古典時代之前希臘人歷史的不二之選

2023-11-28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了解古典時代之前希臘人歷史的不二之選

任何關注古希臘文明的人,越關注古希臘人在文明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就越想知道這一切的起源。傳統上,關於古希臘的研究分為三段,分別涉及早期、古典和希臘化時期的歷史。

不同歷史時段之間也應該有合適的轉折點,比如希波戰爭是希臘早期文明和古典文明的轉折點,亞歷山大大帝是希臘化時代的起始點。

英國著名的古典學家、歷史暢銷書作者麥可·格蘭特的著作《希臘人的崛起》的主要目的是探討這兩個轉折點之前漫長的歷史時期。

希臘人的崛起

〔英〕麥可·格蘭特 著

劉峰 譯

麥可·格蘭特是古代史領域少見的自由作家,《泰晤士報》將其評為少有的「同時贏得學術界與普通讀者尊重的經典史學家」。他在本書重點記載了古希臘早期五十多個城邦的興衰史,以及它們與東西文明的交流,重現了希臘的榮光。

更全面地梳理希臘人的大移民與文明交流的進程

古典時期的希臘文化迸發出的生機與活力,滋養了西方文明千百年的歷史。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但不同於羅馬城之於羅馬人,希臘人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核心聚居區

與羅馬人相反,希臘人有著強烈的去中心化意願,希臘大地上起碼曾經零散地分布著七百多個城邦,真實數量說不定有此兩倍。希羅多德曾言,希臘人是一個整體,被共同的血緣、習俗、語言和宗教聯繫在一起。但是他們之間其實也存在著很大分別,因為這數百個城邦在政治上是相互獨立的。

遍布歐亞大陸的諸多城邦共同見證了希臘古典文明的誕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進入璀璨古典時代之前,希臘人的大移民與文明交流的進程從未停歇。

在此之前的古風時代,希臘並不總在扮演文化輸出者的角色,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比想像中更加密集,希臘從埃及和近東汲取了大量養分,經歷了所謂的「東方化」時代。

隨著時間流逝,秉承希臘精神內核又受不同地域文化影響的眾多城邦,相互交流碰撞,不斷分化,就連西方讀者都很難全面了解古風時代希臘人的全貌。本書重點記載了五十多個城邦數百年的興衰史,更全面地梳理了希臘人的大移民與東西文明的交流進程。

更清晰地描述早期希臘不同地區希臘人的生活狀態

麥可·格蘭特在序言中指出:首先,早期希臘與古典時期的希臘一樣,絕大部分的史料或來自雅典人,或與之相關;其次,即使是在早期希臘,雅典人也已經成就斐然。當然,即使以上兩點是事實,我們也應注意將之置於適宜的語境中加以分析。儘管史料零散,且大部分傾向雅典,我們也應該儘量去發掘雅典之外的希臘世界

麥可·格蘭特認為,「希臘人的歷史,正如世界上其他族群的歷史一樣,都與地理有著很大關係,或更甚,如果不將這點銘記於心,則不能理解其歷史。此外,其他組織歷史的原則似乎沒有這種方法有效。

一改往日歷史學家按照主題謀篇布局的風格,從地理的角度整理與早期希臘人相關的材料,全面梳理希波戰爭前五十餘座希臘城邦的數百年歷史,以及與希臘相互影響的諸多文明,更清晰地描述了古典時代之前不同地區希臘人的生活狀態。

希臘本土並非古代希臘的唯一繼承人,小亞細亞西部、南義大利、西西里乃至俄羅斯南部的希臘人都有自己豐富多樣的成就。這也是作者將本書命名為「希臘人的崛起」而非「希臘的崛起」的根本原因。

因此本書涉及的希臘城邦包括而不限於希臘本土著名的忒拜、科林斯、德爾菲,小亞細亞的文明之地以弗所、米利都、士麥那,西方富庶的敘拉古、克羅頓、馬薩利亞,遠至黑海的殖民地、埃及的貿易中心,以及愛琴海諸島的歷史都是本書的重要部分。

從史前時期到古風時代晚期的希臘人在格蘭特筆下呈現得栩栩如生,古典時代希臘的榮光也變得有跡可循。

作者簡介

麥可·格蘭特

(Michael Grant,1914—2004)

英國著名的古典學家,歷史暢銷書作者,曾任愛丁堡大學拉丁文學教授,喀土穆大學與女王大學校長。他翻譯的塔西佗《編年史》至今仍然是常用譯本,他還翻譯了諸多其他古典作家的作品,並著有《希臘人的崛起》《羅馬之巔》《維蘇威的城市》等多達七十部關於希臘、羅馬、中世紀歷史的著作,其《古典時期的希臘》一書更是被譯為德語等多種版本。格蘭特教授退休後潛心寫作,是古代史領域少見的自由作家,《泰晤士報》將其評為少有的「同時贏得學術界與普通讀者尊重的經典史學家」。

譯者簡介

劉峰

海德堡大學古代史與碑銘系博士生。

目錄一覽

向上滑動閱覽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早期希臘人

第二章 雅典

第1節 早期雅典

第2節 厄琉息斯

第3節 梭倫

第4節 庇西特拉圖及其兒子

第5節 克里斯提尼

第6節 雅典與埃吉那

第三章 伯羅奔尼撒

第1節 阿爾戈斯

第2節 科林斯

第3節 斯巴達

第4節 錫西安

第5節 麥加拉

第6節 奧林匹亞

第四章 希臘中部和北部

第1節 優卑亞:萊夫坎迪、卡爾基斯、埃雷特里亞

第2節 德爾菲

第3節 拉里薩和色薩利人

第4節 忒拜與波奧提亞同盟(赫西俄德)

第五章 愛琴海東部和中部

第1節 伊奧尼亞:希俄斯(荷馬)、薩摩斯

第2節 伊奧尼亞:米利都

第3節 伊奧尼亞:以弗所、士麥那、福西亞

第4節 愛奧尼亞:米提列涅

第5節 基克拉迪斯:納克索斯、帕羅斯、提洛島

第六章 南部和東部

第1節 克里特:克諾索斯、格爾蒂、德雷魯斯

第2節 賽普勒斯:薩拉米斯、帕福斯

第3節 昔蘭尼

第4節 敘利亞和埃及的港口市場

第七章 西部地區

第1節 坎帕尼亞:皮特庫塞和庫邁

第2節 錫巴里斯、克羅頓(畢達哥拉斯)、西洛克里

第3節 西西里島東部:敘拉古

第4節 西西里島北部:贊科勒和希梅拉

第5節 西西里島南部:蓋拉和賽利諾斯

第6節 馬薩利亞

第八章 北部地區

第1節 亞得里亞海:科基拉、阿特里亞和斯賓納

第2節 愛琴海北部和黑海的通道

第3節 黑海:西諾普、伊斯特羅斯、奧比亞

第九章 後續

附錄 希臘人與其他人的關係

附錄1 影響希臘人的地區:近東與中東

附錄2 相互影響:色雷斯人和斯基泰人

附錄3 受希臘人影響的地區:伊特魯里亞城邦

時間表

注釋

參考書目

索引

試讀章節

向上滑動閱覽

德爾菲(皮同)位於希臘中部的褔西斯(Phocis)。其遺址十分壯觀,坐落在帕納索斯山的低坡上,夾在兩個高聳的懸崖(費德里亞德斯[Phaedriades])下,俯瞰科林斯灣。科林斯灣位於德爾菲南部約6英里,低於德爾菲約2000英尺。青銅時代後期該地就有人居住(最開始是在拉科里亞[Lycoria],靠近科里西亞洞穴[Corycian]),希臘人認為該地是世界的中心,因為宙斯在此處釋放了兩隻雄鷹,東西向背道而馳,結果它們最終又匯聚在德爾菲。

該地因阿波羅神而享有盛名,後來隨著多利安人的到來,一位來自安納托利亞地區的神祇,在吸收了北方的元素之後,也被帶來此處。但是,還有一些其他的神祇甚至是怪物曾在過去統治該地。創作於公元前7世紀的詩歌,荷馬頌詩《致阿波羅》,一半關於德爾菲,一半關於提洛島,模糊地記錄了這個故事。最初,這兩個神祇是分開被崇拜的,但是頌詩將他們結合在了一起,講述神是如何從提洛島來到帕納索斯山的德爾菲的,他來到德爾菲之後,殺死了傳說中守護卡索蒂斯泉水(Cassotis)的兇殘母蛇堤豐(Typhaon或Typhon,與德爾菲的巨蟒皮同一樣)。頌詩還提到:「任何碰觸到巨蛇的人,末日之日會將他捲走,直到遠在天邊的阿波羅帶來死神,向她射出強力之箭。她倒在地上,被劇痛撕裂,躺在地上大口喘著氣,扭動著身體。當她在樹林裡這樣那樣扭動的時候,發出了一種難以形容的可怕的聲音,於是她放棄了她的生命,呼出一口鮮血。」

不過這首頌詩還提到了阿波羅來到德爾菲的另一個版本。根據這個版本,這位神祇想吸引信眾,於是變成了海豚,出現在海浪之上,經過來自克里特城市克諾索斯的一艘船,於是他們奇蹟般地從皮洛斯轉道,以求在基拉登陸。基拉位於克里薩平原附近,而克里薩(Crissa)是邁錫尼時代的城鎮,基拉原是其港口,後來成為德爾菲的港口。

隨後頌詩又提到:「正如午夜的星星一樣,勤勞的阿波羅從船上一躍而下,光亮從他身邊閃過,光輝直達天空。」他讓船上的船員成了他的僕人,並將他稱作海豚阿波羅加以崇拜,他們也這樣做了。一般人們都認為這是德爾菲之名的來源,但是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德爾菲之名來自於神話中的城邦建立者波塞冬和梅蘭妮(Melaine)的兒子德爾福斯(Delphus)。不過,還有一種完全不同的說法,認為該詞起源於克里特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頌詩中,阿波羅既是一位威嚴的弓箭手,也是一位安靜的呂拉琴之神。他十分迷人且令人敬畏,是每一個希臘年輕人嚮往的對象,他喜好美色(雖然與此同時他還是一位純凈儀式和醫療之神),他在《伊利亞特》中時而冷酷時而仁慈,他是其父宙斯身邊最強大的神祇,通過自己的神諭向世人彰顯自己的意願。

不論如何,儘管他是一位隨著多利安移民而來的神祇,頌詩中提到的德爾菲神廟的前多利安時代的克里特、米諾斯因素,似乎也是真實的起源。誠然,迄今為止,這種認為其崇拜並沒有中斷的觀點並沒有得到地層學的證實。但是,該地的確發現了代表米諾斯文明的物件,阿波羅神廟下也發現了邁錫尼時代定居者的遺蹟,雅典娜普羅耐亞的聖所下也發現了兩百多個邁錫尼時代的小雕塑,多為女性形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紀,這不禁令人猜測,她是青銅時代後期的一位女神的繼承者。此外,巨蟒屬於蓋亞,她是大地女神,事實上,巨蟒的形象一直是女性而非男性,德爾菲的祭司也是女性,這可能是另一古老宗教的遺存。

阿波羅通過皮提亞女祭司發布神諭。她會先喝下卡索蒂斯的泉水,並在從費德里亞德斯懸崖湧出的卡斯塔利亞(Castalia)泉水中凈化。接下來,她會坐在阿波羅神廟的一個裂口處,那裡有一股蒸汽冒出,女祭司吸入蒸汽,讓自己沉醉其中。

這個裂口現在難以找到,根據推測,所謂的深淵裂口只不過是阿波羅神廟地面上的一個洞,露出了自古以來就神聖的土壤。不過,這還是不能解釋為什麼會有蒸汽從地底升起,有人認為是皮提亞女祭司咀嚼月桂葉,從而攝入了致幻物質。也有人懷疑整個故事都是虛構的。但是我們必須考慮到其他文化中也有相似的巫術、狂喜和恍惚狀態。

一般情況下,男性神職人員或者先知會將想祈求神諭的人的問題翻譯給皮提亞女祭司,她會回復一系列沒有邏輯的混亂話語,隨後,神職人員便會將回復翻譯成六音步詩句。這些神諭在《伊利亞特》中就已經聞名,在公元前7世紀之前就獲得了泛希臘的名聲。神諭在希臘的海外殖民活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般從鄰近的科林斯灣向西出發)。也就說,這些殖民事業的領導人會將自己想要建立殖民地的位置告訴德爾菲神諭所,並祈求批准,這說明德爾菲神諭是移民者的宗教和精神基礎。

不過,我們很難通過這些神諭的內容,判斷它們到底對殖民運動有多大的影響。這是因為,儘管一些記錄神諭內容的倖存文本看上去是真實的,但另一些是偽造的,有的是想要進行殖民或者已經殖民的城邦,為了顯示自己已經得到德爾菲神諭的支持而編造出來的,還有一些是德爾菲自己編造的,可能是為了修改或者抹去一些他們想讓人遺忘的政策。由於這些原因,以及德爾菲本身的神聖性日益高漲,阿波羅這些神諭成了許多逸事的主題,而這些逸事往往是虛構的。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逸聞的創作都是為了增加神諭本身的神秘和模糊性,此外,也是為了作用在提問者身上,讓提問者更相信神諭。無論如何,這些故事的真正重點往往是為了證明神諭的預言是準確的。

系列簡介 

二十世紀人文譯叢

點擊圖片可查看譯叢書目

「二十世紀人文譯叢」由上海師範大學陳恆教授主編,彙集了二十世紀前後人文領域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典著述之精譯,涵蓋人文各學科、各領域的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既注重學術性與專業性,又強調普適性與可讀性,意在使讀者儘可能豐富地感受到人文研究的多彩魅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9aa9081c2c31b003d4ca47dab28c6a4.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