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
恐怖片大師溫子仁回來了,
帶著他的最新R級恐怖片回來了——
《致命感應》
電影於9月10日在中美同步上線(上映)。
不同的是,中國版刪減了4分鐘,刪減的多是血腥鏡頭。
簡單來說,就是看起來不是那麼「爽」了。
由此,是該支持正版,還是該支持完整版,再度成為網友們熱議的話題。
回到電影本身,
有人感嘆溫子仁一如既往地厲害,電影全程無尿點;
有人卻覺得這充其量就是網大水平,故事俗套又平庸。
同一部電影,怎麼會有如此兩極的觀感?
01
1993年,西蒙康復病院。
韋弗醫生對著鏡頭說,
「我們漸漸意識到,加百列變得越來越強壯的同時也越來越邪惡。」
就在此時,另一名醫生告訴韋弗,加百列逃跑了。
跟著韋弗的腳步,我們看到了一副人間地獄的慘象。
房間裡,處處是被襲擊而死的醫生和護士。
兇手顯而易見,正是「邪惡」的加百列。
加百列是誰?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殺傷力?
在擊中加百列後,醫生們把他綁了起來。
順著鏡頭,我們看到了加百列的雙腳,他穿著一雙童襪。
難道加百列是個孩子?大機率還是個女孩?
可就在被捆綁後,收音機里卻傳來一個沙啞的男聲:
「我會殺光你們。」
加百列是人是鬼?為什麼能操縱電流並通過擴音器講話?
面對邪惡的加百列,韋弗醫生說:
「是時候把這個腫瘤切除了。」
腫瘤到底是實指還是虛指?加百列難道被除掉了嗎?
幾十年後,西雅圖。
曼迪和丈夫德里克生活在一棟大房子裡。
雖然德里克酗酒又家暴,但曼迪卻一直狠不下心離開丈夫。
這不,就在曼迪懷孕期間,德里克按著妻子的頭就往牆上砸。
嘭的一聲,曼迪的後腦勺鮮血直流。
此後,怪事接二連三地發生了。
入夜,德里克被殺死,曼迪雖逃過一死,卻不幸流產。
值得一提的是,曼迪兩年間流產了3次。
殺害德里克的兇手是誰?它是人是鬼?
如果是人,它為什麼來去無蹤,仿佛有特異功能?
如果不是人,它的背影為什麼和曼迪一模一樣?
事後,因為房子沒有人為闖入痕跡,再加上德里克家暴。
很難不讓人懷疑是曼迪在反擊時殺害了德里克。
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
接下來,曼迪就像有了特異功能。
她能在家實時看到兇手殺人,看到整個行兇過程。
不僅如此,她還見到了兇手的真面目,一個血肉模糊的怪物。
巧了,接連被害的人都是醫生,其中就包括開頭的韋弗醫生。
被害的醫生都有個共同點,他們都在90年代初參與過對艾米麗·梅的治療。
看到這裡,不免讓人想到93年加百列說過的那句「我會殺光你們」。
如此一來,連環案的兇手是加百列無疑。
可是艾米麗·梅又是誰?她和加百列是什麼關係?
這一切和曼迪又有什麼關係?
她為什麼和加百列有心靈感應,能看到加百列的行兇過程?
連環案兇手加百列究竟是誰?
為什麼直到多年後,直到曼迪後腦勺流血他才現身?
02
《致命感應》依然是一部溫子仁風格的恐怖片。
陰森森的鬼屋。
忽明忽暗的燈光。
俯拍的驚慌失措的人。
屏住的呼吸和大聲的尖叫。
這些營造出的是一種沉浸感,仿佛那個不知是人是鬼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
突然出現在人身後的鬼影。
突然啟動的料理機。
突然打開的冰箱門。
突然被打開的電視,還有那慢慢彈回去的沙發坐墊。
還有blingbling響起的玩具電話。
這些營造出的是一種靈異感,引人無限遐想,讓人膽戰心驚。
藏在床底下的鏡頭逼近一雙腳。
似乎下一秒,就會有鬼抓住這雙腳。
結果幾秒鐘後,這雙腳騰空而起,腳的主人平安無事地躺在了床上。
這是出其不意的反套路,給人恐懼感,卻又讓這種期待落空。
雖然有不少恐怖元素,但恐怖並不是這部電影的底色。
相比之下,它更像一部雜糅多種元素的懸疑驚悚片。
前半段,是懸念叢生的連環殺人案。
走的是罪案片的套路。
後半段,一邊解疑答惑,一邊大開殺戒。
走的是走近科學的套路。
中間,夾雜一段若有若無的愛情,給電影調味。
最後,再來一段姐妹情深的催淚戲碼,升華主題。
懸疑有了,血腥有了,科學有了。
但這一切的一切都大幅度削弱了前半段營造出的恐怖感,讓電影淪為了一部完完全全的血腥爽片。
更不要說,作為觀眾,
我們甚至在前半段已經能看到加百列的實體——
一個留著長發的人,一個面龐血肉模糊的怪物。
加百列的形象越具體,它也就變得越不恐怖。
更何況,加百列的背影像極了曼迪。
所以當最後的答案呼之欲出,觀眾根本不會大呼意外。
當我們關上電腦螢幕,心底甚至不會縈繞哪怕一絲恐懼感。
一切都再明了不過,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當恐怖片不再那麼恐怖,當所有的恐怖都變成了視覺上的而非心理上的,
即使電影殺得過癮又有坑填坑,想獲得像看《潛伏》那般體驗的觀眾也難免會失望。
也因此,
血腥場面的增多和走近科學的架構都使得《致命感應》在恐怖片範疇里只能算是半部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