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
繞城高速、第二繞城高速
……
隨著城市不斷更新
成都的環路越來越多
當你走在車水馬龍、商業繁榮的
成都一環路
可曾想過
它其實還和護城河有關?
成都市環線示意圖 圖據百度地圖
01
一環路源起護城河?
一環路還和護城河有關?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回到唐代。
唐代成都城被稱為羅城,是由高駢在秦漢大城、少城的基礎上擴建來的。在改建成都城的過程中,有一項很重要的舉措:更改流經成都城的郫江(內江)、檢江(外江)河道。
經過此次改造,郫江由原來向南流再向東流,變為先向東流再向南流,檢江從西北流向東南,二江在今合江亭的位置合流,由此,形成了包圍成都城北面、東面、南面的護城河。再加上利用西面原有的溪流拓寬河道為西郊河,包圍成都城西面的一段護城河也應運而生。此後,成都城市的中心格局初步確定。
唐高駢擴築羅城圖 圖據《成都城坊古蹟考》
宋元之際羅城雖在戰火中大部分被毀壞,但明代成都又在羅城的基礎上重修大城(也稱府城),在原子城的基礎上修建明蜀王府,稱皇城。清代成都又繼續在此基礎上對城市進行修繕和改建。
原來護城河環繞的中心區域,並沒有隨著朝代更迭、歷史演變而發生根本的變化,還是大致維持著唐代所劃定的區域,而這,成為近現代成都城市規劃建設打造一環路的歷史淵源。
02
一環路雛形初現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成都城區原有道路已不能滿足城市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成都開始有計劃地進行城市建設。據《成都市志·總志》記載,當時的成都市規劃領導工作由時任四川省城市建設廳長的馬識途負責,馬識途邀請了建築師劉昌誠承擔規劃設計。劉昌誠設計的成都城市規劃草圖,就以皇城為圓心,規劃出了繞城一環路。
20世紀50年代成都市城區圖 圖據成都市情網
20世紀50年代起,一環路先後分段建成。1952年,為迎接成渝鐵路通車,成都市首拓梁家巷(現一環路北三段)連接人民北路與簸箕街,溝通舊城區與火車站交通。隨後,在1954年至1956年間,一環路東一、二、三、四段,北二、四段相繼建成,東北方向路段貫通。
1969年,雙向兩車道、人車混行的成都一環路雛形初現,成為成都人對一環路最早的記憶。不過據《成都市志·市政建設志》記載,最早的成都一環路是作為公路型道路來建設,並不是作為街道,因為最初的一環路都是在鬧市區以外,多數路段兩側還是寬闊的農田。
03
圈出成都人的幸福生活
一環路的修建開啟了成都城市建設的新局面,不少史學家和城市規劃專家都認為,一環路是成都由傳統城市向現代化城市演變的起點。儘管如此,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交通流量迅速增長,交通擁擠堵塞,一環路不得不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擴建改造。
·1986年,成都一環路擴建完成,變為雙向四車道,並首次開始主輔分離;
·2004年,成都一環路首次新建6座跨線橋及隧道;
·2008年至2011年,成都一環路開始啟用公交專用道,並新建3座跨線橋,拓寬為雙向六車道;
·2018年,配合地鐵5號線和6號線建設,成都正式啟動一環路綜合整治工程,包括管線改造、道路改造等內容;
·2020年8月,成都市委、市政府確定了以一環路環線為軸,深入左右1至2個街區,打造成都「市井生活圈」,彰顯成都「慢生活」的獨特氣質。
高新區一環路市井生活圈 圖據成都日報錦觀
一環路上,青羊宮、省體育館、四川大學等是這座城市的地標,前鋒電器廠、建設路等見證了成都工業的發端與輝煌,荷花池、玉林小酒館是本土消費的熱門地……
想看城市夜景,一環路值得推薦。騎行錦江綠道,沿著錦江一路往九眼橋方向走,城市夜景燈光很美。夜晚的一環路不僅車水馬龍、行人如織,還有獨屬於成都的寧靜與祥和。
一環路東一段13號的「都有集市」圖據成華發布
作為成都最早建成的城市環線主幹道,如今的一環路跨越金牛區、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成華區、高新區,不僅是成都城市交通網的重要部分,更是集文化旅遊消費場景、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為一體的市井生活圈。
網紅打卡、街頭快閃、探風物、逛市井、品歷史、賞文創、嘗美食……這個圈「圈」出了成都人的幸福生活。
來源 | 成都方誌、成都日報、紅星新聞
編輯 | 張雪嬋
歐耶!又一國宣布:對中國遊客免簽!最新匯總
嬢嬢姐姐們,沒有你,我可怎麼活啊!
「星際之旅」開啟!明日啟動預約!
這趟高鐵提速!成都廣州,最快6小時56分!
再去一環路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