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老將執掌吉林銀行力推零售變革,業績惡化為打造吉林第一零售銀行蒙上陰影

2023-01-07     全球財說

原標題:招行老將執掌吉林銀行力推零售變革,業績惡化為打造吉林第一零售銀行蒙上陰影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財說

「三年來,來自工行的陳宇龍、建行的王立生、招行的秦季章,三位專家型管理人才先後接力管理吉林銀行。」吉林銀行的一份行內資訊如是顯示。

其中招行出身的秦季章在去年最後一個月行長資格正式獲監管批覆,「吉林銀行今後的發展,值得期待。」吉林銀行官網信息顯示,彰顯出對秦季章的信任。

2023年1月4日,評級機構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於吉林銀行行長發生變動的關注公示信息,並表示:「聯合資信將對此保持關注,以便全面分析並及時揭示相關事項可能對吉林銀行主體及其存續期債券信用水平帶來的影響。」

吉林銀行在過去的幾年,高管頻生變動,經營業績下滑,資產質量有所惡化。在新董事長、行長的帶領下,吉林銀行是否能走出一條強健之路,時間將是檢驗的標準。

業績下滑,資產質量惡化

去年前三季度延續了上半年趨勢特點,該行實現營業收入79.27億元,同比減少4%;歸母凈利潤8.61億元,同比減少37.3%。其中實現利息凈收入63.79億元,同比減少9.6%。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8.38億元,同比增長近39%,驅動全行營收降幅收窄。

和上半年比起來,營收和凈利下降幅度有所收窄。

該行去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0.24億元,同比下降6.87%,實現凈利潤5.0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88億元,下降48.96%;其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3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21億元,下降33.41%。利息凈收入40.1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35億元,下降13.66%,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5.9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91億元,增長47.79%。

三季度信息偏簡略,更進一步的分析《全球財說》在此依據該行2022年度半年報數據進行分析。

該行去年上半年利息凈收入下降主因是利息支出大增導致,其利息收入同比保持了增長,實現利息收入100.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24億元,增長4.42%;但利息支出增幅過大,同比超兩成,導致利息凈收入下降,去年上半年該行利息支出60.0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59億元,增長21.42%。

在利息支出項目里,除了賣出回購利息支出下降外,其他項目利息支出均增長,當然其中增長的大頭還是存款利息支出,從側面反映出地方銀行攬存不易。

根據半年報,該行在13個地區經營,值得注意的是,四平地區營業收入體現為負收入,即該地區不僅沒有收入,還搭進去不少「老本」。在四平地區該行有23家分支機構,分行營業地址是四平市鐵西區公園北路527號,擁有504名正式在崗職工。

圖片來源:吉林銀行2022年半年報

該行四平地區經營發生了什麼問題,以目前資料看外界尚看不到原因。

在其收入結構中一大亮點就是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的增幅較大,該行解釋為主要為個人理財業務收入增加。

該行去年6月末成本收入比為38.88%,水平偏高,顯示出資產使用效率偏低,根據半年報信息,該行去年上半年貸款投放增速不及存款增速。

圖片來源:吉林銀行2022年半年報

資產質量也有惡化趨勢。去年上半年不良雙增,不良率達2.23%,而撥備較半年前下降,且水平偏低,為140.79%。顯然這半年撥備消耗較大,即便貸款減值損失增長較多也未能托住撥備水平,貸款計提同比大增68.99%,增長近7成。

未來資產質量仍不容樂觀,其貸款五級分類均在增長,關注類、次級類貸款遷徙率也在增長,重組貸款和逾期貸款也呈增長態勢,且逾期貸款增長勢頭更猛,較半年前大增27.94%,其中逾期三個月至一年的貸款增長最多。

向零售轉型

可以說,當前吉林銀行的經營狀況並不樂觀。新任行長秦季章面臨的壓力不小。

《全球財說》發現,自秦季章履職吉林銀行後,該行零售業務似乎「地位」在提高。

去年12月,該行官網發布一篇《從客戶為王到服務至上 ——吉林銀行零售變革路在腳下》的資訊,可以看出該行將零售地位進一步提升,這與秦季章有分不開的關係。

秦季章曾是「零售之王」招商銀行的老員工,2001年,秦季章加入招商銀行。彼時招商銀行正值第二任行長馬蔚華在任期間,秦季章先後擔任招商銀行總行辦公室副主任、主任,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黨委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工會副主席,招商銀行總行業務總監兼總行辦公室主任、總行運營管理部總經理、總行流程辦主任。2016年,招商局仁和壽險公司籌建,秦季章隨即調任至該公司。直至2020年4月,秦季章加入吉林銀行掛職副行長。

也正是在2020年,該行開始實施零售變革。「僅僅2年時間,基本從零起步,構建了比較完整的財富管理體系、大眾客群獲客與經營體系。」該行表示。

這似乎也印證了前文所述該行利息凈收入大幅下滑,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大幅增長的原因,說明該行零售變革已有一定效果。秦季章能夠升任行長,或也與零售變革有所成效有關。

該行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5萬元以上價值客戶107萬戶,較零售變革之初增長40萬戶,增幅超過50%,其中50萬元以上各客群增幅均超過100%,500萬元以上客戶增量位居省內同業第一。非存AUM餘額突破800億元,較零售變革之初增長500億元,增幅達到167.92%,非存AUM占AUM比例從17%提升到25%。財富中收從一年幾千萬元增加至近2億元,增幅近10倍。

「推行零售變革,打造吉林第一零售銀行」是該行推動零售業務的內部口號,據了解,該行零售變革啟動會議是在2020年6月1日舉辦,時任分管零售變革的副行長秦季章當時作了一個比喻:「兒童意味著新生,蘊含著希望。對吉林銀行來說,零售變革恰如新生兒,寄託了全行的希望。」

不過歷史問題仍對吉林銀行遺留下影響。

吉林銀行成立於2007年10月,前身為長春市商業銀行,是在吸收合併吉林市商業銀行、遼源市城市信用社基礎上而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1月,該行完成吸收合併吉林省白山、通化、四平、松原等四個地區的城市信用社。目前是吉林省唯一一家城商行。

2019年11月,吉林銀行原董事長張寶祥被通報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除原董事長張寶祥外,該行4位原副行長王安華、楊盛忠、邰戈及王俊翔,先後於2019年7月、2020年12月、2021年4月及2021年11月被「雙開」。2022年2月18日,該行信貸與投資評審部原總經理陳洪波與個人金融部原副總經理王志剛雙雙被通報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吉林銀行曾早在2014年提出過上市目標,但至今未有明顯動靜。2021年12月,吉林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發布《吉林省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再次提到吉林銀行的上市計劃。

在新行長帶領的零售變革中,該行未來是否能實現上市,市場頗多期待。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73f7af48b7a494a0cd0c04afef8b5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