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鞏俐的顏值,比不上肖華的才氣,張藝謀為何喜歡小31歲的陳婷
昨天是張藝謀70歲的生日。
若按舊時說法,他已邁入古稀之年。
不過,從目前狀態看,他的精力還是很充沛。
「我們這一代人總是覺得不要虛度光陰,感覺我可能是中國電影界最忙的一個導演,幾乎每年都想拍新電影。」
在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節的大師班,張藝謀曾如是說。
時至今日,張藝謀在國內電影圈的地位毋庸置疑,乃至在世界影壇上,他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導演面孔。
不過,也很少有大導能像他一樣,一路成名,卻也伴隨著巨大的爭議,正如他性格的矛盾和複雜。
他曾坦言,自己到現在依然希望「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的作品總能見大開大合、震撼人心的氣勢,但另一方面,由於「出身」問題,他打小就謹慎寡言,懂得審時度勢,某種程度上才能在權力和資本之間遊刃有餘。
他讓中國電影的藝術性在世界的舞台上綻放光芒,也開創了國產商業大片的成功範式;他既能憑藉自己的實力將「國師」的揶揄之名,變成個人聲望的美譽標籤,卻也始終滿足不了所有人對他電影的期望,這一切可能也只是因為中國只有這麼一個張藝謀。
且不說未來如何,只知道當下,他的攝影機沒有停。
張藝謀於1950年11月出生在西安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由於父親出身不好,他從小就受到各方壓抑,養成了內向、沉默寡言的性格。
初中畢業後,他去農村插隊務農。
後來,他偶然進入陝西第八棉紡織廠織襪工藝車間,干過電工、搬運工,後調入工會做宣傳工作(出板報、畫宣傳畫、拍照片)。
就在那時,張藝謀顯露出非凡的攝影天分和才華。
大學時代的張藝謀(右)和張會軍
考官大讚可惜仍被拒
回陝後的幾周,杳無音信。張藝謀明白,希望已非常渺茫,但他內心依然充滿渴望和期盼。於是,他「二進京」,托親戚找到了畫家秦龍,進而在他的幫助下見到了電影學院攝影系教授趙鳳璽。
張藝謀於是又帶著希望跑到地處遠郊的「北廣」,誰知那裡的老師當頭給他澆了盆冷水:「電影學院做不到的事兒,我們同樣做不到。」
對於張藝謀的超齡問題,北京電影學院幾經研究,還是決定婉拒張藝謀的報考,並將其在學院所留的部分作品退還給他。
張藝謀當年攝影作品
聞訊後的張藝謀說:「我真是受寵若驚,突然變成一個大學生,這是我原來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太偶然、太幸運了!」
然而,張藝謀也有所憂慮:「當時我已經被折騰暈了。雖是破格錄取,但不知是正式生、旁聽生還是進修生?我也不敢問,怕把事兒給攪黃了。」
學習刻苦兩年後轉正
張藝謀入學不到一周,就有人針對學院擴招和破格錄取的「走後門」現象貼出「大字報」,雖然並未指向張藝謀,但他承受了巨大壓力,也更加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處處謹小慎微。
張藝謀在校期間的攝影作業,是任何同學都無法比擬的。現在的學院圖書館中,仍可查到他是當年借書最多的學生之一。由於他學習刻苦,在二年級學期結束時就已完成22門課程,是全系最優秀的學生之一。
準備離校前,張藝謀不思茶飯、坐臥不安。他曾對導演系的田壯壯等人悲壯地說:「學院已經跟我談了,哥兒們這一走,就可能回不來了。
你們多保重,我以後永遠也見不著你們了。」
當張藝謀新學期再次見到田壯壯時說:「真不是人過的日子,這個假期我真是度日如年!」
當時攝影系的班長和其他同學一道,把張藝謀學習刻苦、成績優秀的情況寫進報告並提交上級領導。
最終,張藝謀竟長了一級工資,每月7元5角,這在當時是筆十分可觀的數目,於是,張藝謀每月都請同學吃大餐;
畢業分配時,時任攝影系領導是廣西籍,為照顧張藝謀,把他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不僅待遇好,張藝謀也最早分到了房子。
這個時候,不得不說張藝謀第一任妻子,肖華。
張藝謀和肖華是在讀初二時認識,那時肖華的父母在西安工作,肖華從北京轉學到西安,和張藝謀成了同學。
在學校里,張藝謀是畫畫的一把好手,恰巧肖華也會畫畫,兩人因為畫畫而成了朋友。
那時為了方便和肖華聊天,張藝謀還藉故讓老師給他換位置。當有男生欺負肖華的時候,瘦瘦的張藝謀也是挺身而出。甚至他還偷偷跟著肖華,知道了她的家庭地址,然後給肖華寫信。
張藝謀和肖華感情的升華是在上山下鄉運動開始後,他邀請肖華和自己一起去農村插隊。張藝謀給肖華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因為家庭成分問題,一直自卑而謹慎地活著。
我心中的痛苦無法用筆表達!
我有能力,我堅信將來會有所作為的!如果將來有一天能出人頭地,我衷心地希望,你能與我共同分享這成功的喜悅!」
看完這份信,肖華選擇了相信張藝謀,她跟著他下鄉了,他們被派到陝西乾縣農村插隊勞動。
在農村,他們確定了戀愛關係,他們在一起做飯、讀書、干農活,日子過得普通但是溫馨。
那時肖華的家人每個月都會給她寄10元生活費,肖華基本都花在張藝謀身上。而張藝謀對肖華也是十分疼愛,那時只要有人敢說肖華壞話,張藝謀絕對是衝上去將對方打一頓,根本不管是否能打贏。
插隊結束後,張藝謀進入陝棉八廠工作,肖華則進入了另外一個工廠,兩個工廠相距25公里,張藝謀和肖華若是想見面,則需要走5個小時。
對於年輕的張藝謀和肖華而言,5個小時的距離不是問題,肖華經常去找張藝謀,給張藝謀洗衣做飯。對於肖華選擇和家庭成分不好的張藝謀在一起,當時肖華的父親很反對,但是那時肖華就是鐵了心要跟張藝謀,父親最終也無可奈何,只能希望張藝謀不要辜負他的女兒。
那時和肖華在一起,張藝謀還是很用心。肖華過生日時,他用掉自己一年的積蓄非常細心地製作了一本相冊,相冊里都是肖華從小到大的照片,而且他還親手製作了一張郵票。他不僅送相冊還送血書,並且整整寫滿了三張紙,這使肖華非常感動,也使她更堅定要和張藝謀在一起。
有一個有意思的插曲是當時因為肖華長得好看,有別的男生追求肖華,張藝謀知道了這個事情,他嚇壞了,生怕肖華被別的男人搶走,為了「挽回」肖華的心,他寫了一封長達40多頁的情書給肖華,把肖華感動得稀里嘩啦,而肖華其實已經拒絕了追求者。
這一切終止於張藝謀認識鞏俐。
鞏俐是國內最頂級的女演員,幾乎無人可望其項背。
歐洲最權威的三大電影獎項,她都拿過最高獎項。
早在1997年,她就受邀擔任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國外媒體直接稱她為「坎城的女兒」。
她人生的履歷輝煌至此,華語電影史上最精彩的神作幾乎都寫有她的名字,有人把鞏俐和許晴的美拿來做對比,說許晴的美讓人想保護她,而鞏俐的美讓人想跪下叫一聲「鞏皇」。
但「鞏皇」,也並非生來就是「鞏皇」的。
1965年的寒冬,鞏俐出生。
父母都是出版社的資深編輯,作為家裡最小的女兒,鞏俐自然備受寵愛。
鞏俐的媽媽對她說得話,她都牢牢記著。
想要的,就靠努力去得到,哪怕前方險阻重重。
1985年,鞏俐被特招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學習。
彼時,37歲的張藝謀已經是中國最出色的攝像師,而他正野心勃勃地籌備著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紅高粱》。
他正在兩個女演員中間猶豫自己第一部作品的女主角人選,最終一枚硬幣選中鞏俐——一名中央戲劇學院的在讀生。
那時候鞏俐的美就藏不住。明明是書香世家出來的時髦麗人,但是一入戲,一上妝,馬上就成為了《紅高粱》中漂亮能幹的農村婦女九兒。
1988年,張藝謀獨立執導的電影《紅高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榮獲「金熊獎」,轟動海內外,媒體和圈內人士盛讚他是「鬼才導演」。
張藝謀與《紅高粱》的女主角鞏俐成了風雲人物,他們的名字開始頻繁出現在媒體上。
此時,肖華已經在西安一所藝術學校教書。
這年3月,張藝謀從柏林領獎歸來,肖華和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機場接他。
張藝謀對女兒依然像以前一樣又摟又抱,但只是禮節性地握了一下肖華的手。
女人敏感的直覺告訴肖華,張藝謀和以前有了不同。
肖華的感覺一點都沒錯。在拍攝《紅高粱》的過程中,鞏俐的青春美貌和才華讓張藝謀激情澎湃,兩人擦出了愛的火花。此時再看肖華,在張藝謀眼裡已經魅力盡失。
就在這天晚上,張藝謀直言不諱地把自己與鞏俐之間的感情告訴了肖華,並向她提出離婚。
突如其來的打擊讓肖華頓時面色慘白,她哭著對張藝謀說:「你已經38歲了,我也37了,我們走到一起不容易,分開也不要這樣草率。」
張藝謀決絕地說:「我知道這樣做別人會罵我『陳世美』,但我不是為別人而活,我要過自己的生活。」
他告訴肖華,如果她不放手,他就背井離鄉浪跡天涯。
肖華的心在滴血,她沒想到自己與張藝謀十多年的感情,抵不過他與鞏俐幾個月的相處,為了鞏俐,這個絕情男人竟連家和女兒都不要了!
再說回鞏俐,縱使鞏俐也拍過許多別的導演的片子,但大家都總覺得,只有張藝謀鏡頭下的她,才最美。
年輕的女孩遇上充滿才氣的男人,總是會一見傾心。在那最初的8年里,兩個在電影中靈魂完美契合的人,生活中也走到了一起,他們愛的很瘋狂!
事業如日中天的鞏俐一門心思的想要嫁給張藝謀,要為了他退出演藝圈,為他生很多的孩子,做一個家庭主婦。
而張藝謀為了鞏俐寧願身敗名裂,背上拋妻棄女的罪名,也要和妻子離婚和她在一起。
在那個民風尚不開化的時代,出軌、離婚和第三者,令人談虎變色。儘管,自從有了婚姻制度和名利爭奪,這些源自人性本能慾望的事情,在古今中外、歷朝歷代壓根兒就沒有斷過。
所幸,那時網絡不發達,傳媒不興盛,網絡討伐沒有今天這麼可怖。
從《紅高粱》《代號美洲豹》《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到《秋菊打官司》《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張藝謀和鞏俐彼此成就,靈感碰撞,以特有的中國式敘事,和特有的中國式美顏,頻頻征服世界。
鞏俐是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明星
金雞獎、百花獎、金熊獎、金棕櫚獎、銀獅獎,他們聯手囊入懷中。
他們見證著彼此最好的時代,也終將逝去盛年高光的時刻。
「我不是經常想那個時候,但我確實懷念那個時候。
多年後,歷經情路坎坷,也看透名利虛幻的鞏俐,接受採訪時,淡淡地說。
果敢隨性的鞏俐,和隱忍倔強的張藝謀,截然不同。
她敢愛敢恨,不為他人言論左右,看重情義更注重自我,大是大非上,絕不含糊。
這種真實潑辣的個性,最終也把她推向暗戰之央。
張藝謀和鞏俐風頭正勁的時候,山東商人張偉平和他的愛人,在一場飯局上以鞏俐粉絲的名義,結識了張藝謀。
張藝謀雖懂拍戲,但不善周旋人際關係,雖在藝術上是個天才,但在經營上很不開竅。
那是商機遍地的上世紀90年代,張藝謀急需一個商業團隊。
「二張」也曾情同手足
張氏夫婦很快發現,相比要面子、怕拒絕的張藝謀,重自我、真性情的鞏俐,更難搞定。要想長久「獨霸」張藝謀,當務之急是把鞏俐從張藝謀身邊支走。
怎麼支走?
男女關係,永遠是殺人無形又一刀致命的利器。
有次,未曾謀面的贊助商黃和祥,想讓鞏俐參加一場活動。鞏俐不想去,張藝謀鼓勵她去。於是,鞏俐就帶上了張偉平愛人一起出席。
活動中,黃和祥邀請鞏俐跳舞,出於社交禮儀,鞏俐答應了。
但後來,轉述給張藝謀的話成了:輕浮挑逗的鞏俐,當場就和黃和祥跳起了貼面舞。
鞏俐和黃和祥
張藝謀心裡有了芥蒂,但他又以一貫的作風來處理:
什麼也不問,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求證,只是一味憋屈在肚裡。
「發現張藝謀和鞏俐之間有了輕微裂痕,張偉平夫婦表面上安慰張藝謀,繼續每天以勁爆揭發為主,捏造各種謊言,鞏俐漸漸被說成早就心有別屬,背著張藝謀暗度陳倉,(張氏夫婦)向張藝謀宣稱時,還都冠以親眼所見的幌子。」
關於那場舊情宿怨,作家周曉楓這樣寫道。
當局者迷。
其實,張、鞏之間的誤會,是個一戳即破的謊言:
張藝謀只要向鞏俐求證,便可得到親口答案。
張藝謀稍微換位思考,就會明白鞏俐真要暗度陳倉,緣何一次次又帶上他的眼線——張氏夫婦?
但,張藝謀害怕衝突,又生性倔強,天天處於自我折磨中,甚至逐漸冷淡鞏俐。
不明就裡的鞏俐,眼看著張藝謀對自己越來越疏遠,情急之下向主動求婚,得到的答案,是被媒體寫過千萬遍的那句話:
不著急。
近10年南征北戰和榮辱與共,近10年青春摯愛和守望等候,換來的卻是一句不咸不淡又模稜兩可的「不著急」。
鞏俐忍不下這口氣,甩袖離開,決絕毅然,沒有回頭。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持續了八年,看起來兩人好像都做好了為了對方對抗全世界的準備,可最後誰也沒想到,結果卻是無疾而終。
想要在30歲之前結婚的鞏俐,卻遇上了「不想結婚」的張藝謀。
張藝謀想不明白,結婚不就是一張紙,為什麼她非要那麼看重那張紙。
而鞏俐卻在被幾番拒絕後,像個孩子一樣賭氣的嫁給了一個新加坡富商黃和祥。
終於,鞏俐終於如她之前所想的一樣,在30歲的關頭,把自己嫁了出去。
婚姻有了、錢有了、家庭有了、安全感也有了。
只是這場婚姻,只持續了13年。
離婚時,黃和祥曾解釋離婚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聚少離多」
一個是演員,一個是商人,兩人幾乎都在全世界的跑,聚少離多。
而兩人到最後都覺得,在兩個人的關係中,友情已經多過了愛情。
初初相識,她22歲,是中央戲劇學院的學生。
他37歲,是當時優秀的攝影師。
那時的她,就像一塊璞玉,在他的雕琢下,她的靈秀,她的悟性,她的魅力,被充分發掘出來。
他們相得益彰,彼此成就,成為世界影壇最耀眼的明星情侶。她喜歡他,欣賞他,迷戀他。他亦如此。
就像朱蘇進《愛情》里描述的那樣:「異性之間的崇拜、喜歡、欣賞……容易導致愛情,也容易被自己錯認為是愛情。
崇拜居於愛情之上,喜歡居於愛情之下,欣賞居於愛情之畔,它們都不是愛情。
但是愛情一旦發生,能夠將它們囊括其中。」
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都可以遇見愛情,但婚姻則需要恰逢其人,適逢其時。
鞏俐,也曾想要一紙婚約。而張藝謀內心深知,鞏俐並非傳統的中國小女人,即便有一時決心,但她終究會擁有自己更為廣闊的格局與天地。
愛情里,相互成全。婚姻,卻需要一方的妥協和犧牲。
他和她,看盡世間繁華,卻走不進相濡以沫的婚姻。
他們,轟轟烈烈地開始,最後黯然收場。
彼此,相忘於江湖。
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成全?
她錯過了他,並沒錯過愛情。
他放下了她,並沒有放棄婚姻。
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
而對方,依然是心口的硃砂痣,頭頂的白月光。
也許有的愛情與幸福無關,也許這一生最終的幸福,與心底最深處的那個人無關,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牽著另一個人的手,細數靜水長流,把所有的風景都看透。
我們也曾深深地愛過某個人。愛的時候,花前月下,纏綿悱惻。把朝朝暮暮當作天長地久,把繾綣一時當作深愛一世。
愛著愛著,便想完全地擁有。奢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奢望微笑向晚,攜手共闌珊。
後來,鞏俐的緋聞男友很多,從國內演藝圈的男演員,再到國外的ABCD。
而張藝謀在鞏俐之後只和章子怡傳過緋聞,之後就是娶了現在的妻子陳婷,生了一堆的孩子。
2020年的這場奧斯卡頒獎典禮,再一次證明了張藝謀導演在國際電影領域的高雅才望。
在頒布「最佳國際電影」獎項前,奧斯卡官方特意播放了包括張藝謀《英雄》在內的經典電影,以致敬這些優秀、成功的電影導演。
都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這句話放在張藝謀身上更是一點也不為過。作為張藝謀背後的女人陳婷,這些年,她一直在背後默默付出,把生活的重心幾乎都放在了老公張藝謀和三個兒女身上。
陳婷到底是個傳奇人物,她沒有肖華的才氣,沒有鞏俐的美貌,但她有著前兩者沒有的幸運和隱忍,正所謂,笑到最後的才是人生的最大贏家。
陳婷在19歲時就和大31歲的張藝謀在了一起,彼時,張藝謀才華橫溢、名氣斐然,雖然陳婷還沒有讀完大學,但在張藝謀愛的「暗示」下,陳婷還是義無反顧地為張藝謀生下長子——張一男。
那一年,陳婷20歲。
當別的女孩子的20歲還在無憂無慮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陳婷的20歲甚至是整個青春都早已傾注在照顧孩子和張藝謀身上。
陳婷甘之如飴,之後每隔兩年為張藝謀生下一個孩子,分別是次子張一丁、小女兒張一嬌。
陳婷獨自一人在背後默默支持張藝謀十幾年,直到2011年她和張藝謀才有了一紙婚書,有了名分,之後跟隨他出入各大社交場合,這中間,陳婷用了11年時間。
事實證明,真正的愛情面前,年齡上的差距根本不是什麼大的問題。
而真正的問題,在於兩個人的價值觀是否趨於一致,兩個人能否在相處中做到包容、信任和理解,能否較好地處理好雙方可能存在的代溝問題。
雖說陳婷不是圈內人,不懂圈內事,可是她懂得一點,那就是聰明做人、高調做事。
但這並不代表陳婷就是坐以待斃,她一樣的努力學習,考研究生,考瑜伽的資格證書,還會學習茶道,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多年的努力,也讓張藝謀對她刮目相看,更是在以後的活動中,被他以夫人的形式帶出去。
所以,聰明的女人從來都不靠男人,而是用行動證明給男人看,讓男人高看自己。
這也許就是陳婷能做張藝謀背後的女人這麼多年的緣故吧。
沒有鞏俐的顏值,比不上肖華的才氣,張藝謀為何喜歡小31歲的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