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春晚台下的觀眾都是哪來的嗎?畢竟從不對外售票,趙本山的回答亮了

2024-09-07     曉萌愛說事

春節,從很早很早的時候,人們就很重視這個節日,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團圓,離家多時的遊子不管多遠都會回到家人的身邊

每年的傳統節目就是大家圍坐在一起看春晚了,所以春晚對於大家來說是意義非凡的,年少的時候心總是有一個疑問。

那就是要怎麼樣才能成為春晚觀眾席中一員,進而近距離的觀看演出,那時候一直很可惜的是春晚為什麼從來不對外收票

等到大一點之後就覺得當時的想法簡直天方夜譚,本山大叔說出口的話,才是最真實的原因

春晚的存在對中國人的意義非凡

回頭看看沒想到現在春晚都已經播出41屆了,馬上就要迎來第42屆了,放眼全國沒有一個節目能夠與它媲美

能存在這麼長時間,除了觀眾對它的喜愛,就是國家對它的認可了,最開始那會是1979年,春晚還是只有一個雛形,但大家還是很開開開心。

等到1983年,春晚才正式走進大家的眼前,那時候的規模並沒有像現在的聲勢浩大,很小、很簡陋,黃一鶴就是初代導演。

值得一提的是,黃一鶴是位軍人,他是15歲那年參的軍,是16歲上的抗美援朝戰場,儘管籌備春晚他盡心盡力,還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難

光是參演人員就人能讓黃一鶴足夠發愁了,因為實在是沒有想到合適的主持人,眼看時間流逝,黃一鶴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於是他思來想去終於想到了合適的人選,那就是劉曉慶,別看想現在的劉曉慶沉迷醫美,六七十歲了還扮嫩無法自拔,但她年輕的時候,可是風光無限啊。

就這樣,31歲的劉曉慶和其他幾位一起成為了第一屆春節的主持人,那時候的節目不是很多,但每個都是精心準備的

唱《難忘今宵》的李谷一,也就是在這一年登上的春晚的舞台,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發現能夠搬上熒幕的藝術形式越來越多。

小品就是其中的一個,很多觀眾都喜歡看小品,因為它能給大家帶來很多的歡樂,其蘊含的意義也十分的深刻。

很多人都是從春晚開始喜歡上小品的,試問有誰能夠拒絕的了一大家子人熱熱鬧鬧的吃晚飯看春晚呢?

反正我拒絕不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春晚的鏡頭中除了舞台上的表演,還會跟舞台下邊的嘉賓們打個招呼,做做互動。

眾所周知,春晚是不對外售票的,那麼就有人好奇了要怎麼樣才能買到票,去看春晚的現場呢?

位置可不是誰想坐就坐的

本山大叔在一次採訪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能到現場的都不是什麼簡單的人物」。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大家的印象中的春晚的觀眾席就是圓桌和排椅的結合了,可不要小看那些現場除了眼熟的明星之外的其貌不揚的觀眾。

一般人還真的坐不到這個現場,只能說大多數的人的身份都很特殊,但是就算你再有本事,這個位置也不是誰想坐哪就坐哪的。

這裡邊的講究大著呢,前排不僅視野好,露臉的機會也多,能對自己的事業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安排的大多數都是流量明星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明星很受人喜歡,有些粉絲又沒有辦法進去到現場,就只好眼巴巴的隔著螢幕等待著自家正主的幾個鏡頭。

其實大家心裡也都清楚的很,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看春晚的可不多,畢竟這麼多年來,大家對春晚的流程早就心如明鏡,所以春晚的大多數收視率都是那中老年人們貢獻的。

年輕人是一個很大的群體,那些導演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於是大家都約定成俗的默認讓那些粉絲基數大、口碑還不錯的明星坐到前邊。

這樣就會有很多粉絲為了能夠看到自己喜歡的偶像,就算對春晚不感興趣,也會打開春晚的,這無疑之後又為春晚增加了一波收視率

大家都知道,春晚是採用直播的形式,只有到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會啟用錄播,由於是面向全國的觀眾,所以在演出甚至是彩排的時候,也是一定要嚴謹的。

這也就奠定了,春晚的觀眾絕對不能是大眾們,因為舞台下觀眾們的反應,也是彩排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大眾的不穩定因素太多了,沒有人能夠承擔起失敗的責任。

所以他們邀請的觀眾們的身份也都是至關重要的,能夠聽從、配合好導演們的每一次安排,讓鼓掌就鼓掌,不讓鼓掌就老老實實的看錶演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看春晚的時候,下邊觀眾們不管做什麼都井然有序的原因

那麼要有人好奇了,這下邊的觀眾都是些什麼人啊,竟然這麼配合?

舞台下嘉賓們的真實身份

前邊也說,圓桌的大多數做的都是些明星藝人,這一類群體本來就有包袱在身,現在的娛樂圈也不好混,每個人都很珍惜自己的羽毛

再說了那可是央視啊,我想應該也沒有明星自尋死路在「老大哥」的面前作吧,所以也不存在耍大牌或者不配合的情況

除了這些明星們,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還有觀眾的脖子裡戴著很多勳章或是獎牌,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在各個領域裡邊的「大佬」

對國家有著重大的貢獻,還有一些就是其他方面的名人,對國家有幫助,所以為了展示出國家對他們的重視,前排的位置他們坐也是應該的

至於後邊的觀眾席上邊的觀眾,大家也都知道春晚很隆重,那麼需要的工作人員肯定+不少,所以,坐在後邊坐的人員中,大多數都是現場一些人員的家屬

這也剛好對應了每年春晚的主題,那就是「團圓」,但春晚不僅代表著「闔家團圓」,還代表著很多人的精神寄託。

雖然春晚的流程什麼的這麼多年都沒有什麼變化,但不能否認的是,它的內容每年都在創新,都在緊跟著事實。

春晚在用著自己的方式挽留著那些年輕的孩子,想讓大家都不要因為電子產品的普及,漸漸的忽視了身邊的家人,忘記的春晚的含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59e4badbbf51a0d029775dad20207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