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發現孩子受壓抑的情緒,也許去年跳樓男孩的悲劇就不再發生

2022-06-25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早些發現孩子受壓抑的情緒,也許去年跳樓男孩的悲劇就不再發生

今天上午看到一篇文章,提及去年那位被媽媽在學校當眾掌摑,毅然決然從5樓一躍而下身亡的男孩的一些後續。

男孩的媽媽之所以當眾掌摑孩子,是因為孩子在教室里和另外兩個同學一起打牌而被老師叫了家長。媽媽在氣急敗壞之餘,匆匆趕到學校,一時沒有忍住自己的情緒,崩潰地對孩子又打又罵。之後被老師勸阻後離開,男孩環顧四周後,忽然縱身一躍,從五樓跳下,後搶救無效身亡。

而孩子的媽媽之所以氣急敗壞,是因為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孩子的爸爸出軌,並用盡惡劣的手段轉移了財產。最終孩子爸爸媽媽離異後,媽媽帶著孩子艱難度日,同時打幾份工來養活孩子。

試想,一位原本養尊處優的中年女性,忽然遭遇丈夫的背叛、家庭的破碎,甚至還有心靈無盡的創傷(男性出軌是對女性心靈最深的傷害之一,傷痛癒合的幾率渺茫)……

即便如此,這位媽媽依舊沒有放棄孩子,可以說這個時候媽媽的希望應該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說實話,在那個情境下這也是無可厚非的,雖然在親子教育上並不主張如此,可是我們都是活生生的人,最難控制的就是七情六慾了啊!)

所以,當聽到孩子如此不爭氣的時候,一時的氣憤可以想像,瞬間的衝動讓她也為此付出了太沉重的代價。

當孩子離去之後,她痛不欲生,雖然網絡上的惡意鋪天蓋地席捲而來,雖然不乏有尖銳的網友對其惡語相加、惡意中傷,但是她始終沒有再為自己說一句話,辯一句白。哀莫大於心死,就是如此吧!甚至在這位媽媽心中,可能也認為這一切都是她應得的。

幾次自殺未遂之後,最近她終於如願以償,得以解脫,去天堂尋找自己的孩子了。

這件事同時還對孩子的班主任產生了不可逆轉的影響,班主任愧疚地認為,若是沒有自己請家長到校的行為,也許就不會有後續的悲劇。所以,班主任一直處在煎熬中,選擇停職。

但是從公平的角度來講,孩子在學校里公然打牌,挑釁學校規則,老師請家長來校配合,並沒有過錯。

當時視頻中還有一位路過的孩子,因為目睹了同學跳樓的全程,非常懊悔自己當時沒有抓住跳樓的男孩,也因此抑鬱。

當然,我們無法忽略這場悲劇的中心人物——這位跳樓的男孩。

導致他跳樓身亡結果的,絕不僅僅是媽媽在學習里掌摑他這一時的因。孩子之所以能夠如此毅然決然,一定是積壓了太多的情緒,也許家庭的變故才是導因,當然也許還有他學習、生活中的其他種種,壓抑太久,卻不得疏導,終於在那一瞬間開始爆發。

爆發即毀滅。

所以,為人父母者,千萬不要忽略了孩子的一些異常表現,這也許就是他被壓抑而釋放出來的一些信號。

1、食量的變化

民以食為天,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如果在某階段忽然出現厭食或暴飲暴食的情況,家長就要認真對待,這是孩子正在試圖通過一種不健康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從而達到控制壓力的目的。

如果是中學生已經開始了住校、集體生活,一定要和老師溝通,觀察孩子的飲食情況。

如果孩子生活中存在壓力,家長一定要主動和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父母不可能解決孩子生活中的所有問題,但可以用自己的閱歷為孩子提供處理問題的建議,幫助他們成長為快樂、有良好適應能力的人。

2、攻擊性行為

如果孩子出現一些攻擊性行為,可能與他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暴力有關,但導致他們憤怒、攻擊性的原因也許就是心情壓抑。

所以,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並不是家長判定孩子「學壞」的理由,而是要展開這段時間孩子的經歷,找到其真正原因。

另外,作為家長,為孩子安排的事情、活動應當儘量簡單,確保他有足夠的自己把控的時間,不管是自由玩耍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謊言和欺騙

學齡前的孩子撒謊,也許是他們的確還無法區分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假的。但若是大孩子在分清真假的情況下開始撒謊,多數是因為他們受到了很多的壓力。

8歲左右的孩子更關注自己在學校的一切,10歲的時候他們還會更注意別人的看法,歸根結底,他們是想取悅父母,擔心自己會辜負父母的期望。所以,他們往往會身不由己地編造一些父母喜歡聽的話,來贏取父母的高興或關注和讚賞。

如果說謊已經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父母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尋找合適的方法,但切莫用打罵這樣低級的手段來企圖改變孩子。

4、恐懼和憂慮

如果孩子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非常不正常,他們越因為軟弱無助,害怕的東西就會越多,孤獨感會越重,壓抑感就會越強。

而減輕孩子恐懼和憂慮的方法是正視問題,安撫孩子,而不是盲目地說一句「沒什麼可怕的」,這是毫無用處的。

5、不安的睡眠

漫漫長夜,睡眠質量決定一個人的生存質量。如果孩子長期經受失眠的折磨,那麼他的學習、生活狀態一定是非常糟糕的。

而孩子的生長狀態決定他們經過一個白天的釋放,夜晚應該非常容易入眠。如果孩子長期失眠,一定是有什麼事情困擾了他們。

所以,不妨在睡前和孩子聊聊天,給他們一個機會說出心裡話,才能夠從根本上改善孩子的睡眠質量,僅僅依靠藥物只能一時解決問題。

另外,在一段時間內,孩子如果總是嚷嚷著身體不舒服,頭疼腳疼肚子疼,卻沒有任何外在的狀況,甚至體檢也沒有問題,那麼就極有可能是他正處在精神緊張的狀態,焦慮和壓抑讓他們失去對自己身體的判斷力。

「孩子試著將所有見到的一切都裝在心裡,試著理解這個世界,但這對他來講似乎有些不堪重負。」發展心理學家阿里瑟索特認為,哭泣是一種很好的自愈機制。當孩子受到刺激,不知如何放鬆和面對,他們通常會垮下來大哭。

作為家長,不要試圖去阻止他們哭泣,要充滿愛意、心平氣和地接納孩子的哭泣。然後,找一個和孩子單獨相處的機會,陪他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值得信賴的,這樣才能夠真正治癒他們的內心創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4d49381491bb742abd413741e06b4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