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青年來華14年:願做中外友誼使者

2024-10-29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銀川10月28日電 題:中亞青年來華14年:願做中外友誼使者

作者 楊迪 徐英凡

當被問及最喜歡的中國食物時,正在此間參加中國(寧夏)—中亞青年友誼營的若賀曼有點「面露難色」,他說,中國美食太多了,讓自己「選擇困難」。

若賀曼參加中國(寧夏)—中亞青年友誼營開幕式。徐英凡 攝

來自土庫曼的若賀曼今年30歲,已在中國生活、學習了14年。2010年,他通過選拔來華留學,進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學習。「那是我第一次來中國,我之前不怎麼了解中國,只知道茶葉、長城、絲綢之路,還有演員成龍。」若賀曼說。

如今操著一口流利漢語的若賀曼,在來華留學之初還不會說中文。若賀曼回憶,自己剛來中國不久後,有一次想喝水卻沒有杯子,「那時我不知道『杯子』用中文怎麼說,只好向售貨員比劃。」最終他買到了杯子,也牢牢地記住了「杯子」的中文用法,他笑言,這是自己第一次課外的中文課。

得益於自身的努力和所處的中文環境,若賀曼的中文水平飛速提高,他也順利取得了本科、碩士學位。彼時,若賀曼決定繼續攻讀博士,這次他選擇的專業方向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我16歲時來到中國,那時還是一個不是很了解世界的小孩。」若賀曼說,自己的成長經歷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國,中國給了他學習的機會和平台,他也想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我不僅想了解中國文化,還有中國的方案、制度,所以選擇了這門專業。」

在中國的日子裡,若賀曼見證了中國的發展。「你在中國想買什麼東西,這裡都有;微信支付寶很方便,很多事不用親自跑腿、不用排隊。」若賀曼說,他還在中國看到了越來越多的藍天白雲,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等環保節能產品。

中國的文化亦令若賀曼沉醉。「中國文化很豐富,也有悠久的歷史。」若賀曼說,他經常去北京的民俗博物館,了解民俗文化背後的故事,「我覺得中國文化是一個整體,是相互銜接離不開的,其中的各種文化都很有意思。」

來中國多年,若賀曼已把這裡當做自己的另一個家鄉。「我有很多中國朋友,在這裡我很熟悉、很舒服,我自己沒有『外國人』的感覺,就像是在家裡一樣。」

抱著對中國的感情,若賀曼積極參與各類中外交流活動,在絲路青年論壇、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論壇、中國—中亞合作論壇上,都有著他的身影。「我們也經常舉辦一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希望更多中外青年參與進來,一起討論、互相學習。」

如今,若賀曼已完成學業,成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國際教育學院的一名教師,幫助留學生更快地適應中國生活。「作為中國與中亞關係的見證者、受益者,我想把自己的經驗呈現給新來的學生,培養更多知華、友華、愛華的青年,做中外友誼的使者。」若賀曼說。(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49812b5e9289d9f5df0bf16e8f6c2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