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貴州石洞發現兩台美國發電機,持續發電80年,至今仍正常工作

2024-01-11     張桃子

原標題:06年貴州石洞發現兩台美國發電機,持續發電80年,至今仍正常工作

2006年,貴州多了一個新的景點,表面上看這只是一座普通的山洞,但走進去,裡面的風景會讓人大吃一驚。

這是一座抗戰年間修建的神秘工程,裡面甚至有兩台「高齡」的發電機,仍然在運轉著。

它們每小時能夠產出270千瓦時的電力,到2006年,兩台發電機已經八十歲「高齡」了。

那八十年前,此處因何而誕生,這兩台發電機又曾經見證過怎樣的歷史?

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因為戰爭的爆發,大量的民族企業紛紛南下。

南京的兵工廠,在1937年年底來到了貴州,此刻兵工廠已經遭受了一番嚴重的破壞,但是兵工廠的負責人們依然決定,在貴州重新將工廠建起來。前線正在打仗,後方也要為此貢獻一份力量。

兵工廠要生產武器,就需要源源不斷的電力,因此當時的負責人們決定在貴州修建一座專門的發電廠,來應對龐大的生產需求。

但他們面臨著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日本的轟炸。

這時候,有人出了個主意,地面上日本人會發現,那為什麼不直接把工廠建在山洞裡?

貴州有著天然的地形優勢,這裡地勢複雜,有許多溶洞,洞中有足夠的面積來支撐一個發電廠的運轉。

設計師陳祖東接下了這個任務,他帶著自己的學生們四處考察,並選定了一處山洞,他決定把這座新的發電廠,命名為天門河水電廠。

兩台發電機不久後被送到了貴州,這是美國人捐贈的,經過兇險萬分的駝峰航線,才來到中國,它們要肩負為兵工廠發電的重要使命,只要發電廠修建完畢,它們就會被安裝進來。

這時候,在杭州的生活經歷給了陳祖東靈感。

陳祖東想到,他在杭州他見過不少石洞,但是那些石洞已經被人為改造成了園林之中的景點,甚至有人能夠在裡面讀書作畫。

古代的文人常常把洞中讀書作為樂事,那些石洞修建的精巧雅致,是園林之中的一抹亮色。

陳祖東靈光一現,倘若他把石洞也偽裝成那麼一處園林景點,日本人必定不會想到!

於是,陳祖東很快命人仿著蘇式園林的構造,在石洞周圍加以改造,還專門在石洞外頭增刻了對聯,外面的水渠則被陳祖東等人仿照西湖的樣子修造。

陳祖東還特意把這些修築起來的假景觀,命名為三潭望月、湖心亭之類。

之所以這麼做,就是要讓日本人認為,這不過是自己為附庸風雅所建。

南宋時有「只把杭州作汴州」,如今自己則來一招「只把貴州做杭州」。不過,南宋的皇帝是忘掉國讎家恨,只為享樂,陳祖東等人卻是要瞞天過海,為的是民族大義。

為了給發電廠運來足夠的零件和建築材料,工人們日夜用扁擔挑著籮筐,一步一步將所有的東西運進來。工人人手不足,附近的百姓,逃到貴州的學生,乃至討飯的難民,所有人都加入了這個工程。

很多老百姓甚至不明白髮電廠是什麼東西,但是他們知道發電廠修好了,能夠抗日。只要能夠打敗日本人,百姓們什麼都願意付出。

這座溶洞中的發電廠,是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共同完成的。

一座隱秘的工廠在溶洞之中落成,兩座發動機開始高速的運轉,大量武器從兵工廠中被生產出來,運往前線。

那個年代情況是極度困難的,工人乃至作為總設計師的陳祖東,都時刻有性命之憂,就連吃上一口飽飯都困難。

每個人都餓的面黃肌瘦,還要隨時面臨來自日軍的飛機轟炸,以及不定時的盤剝搜查。

但即便如此,人們也並沒有屈服,這所工廠身處黑暗之中,卻是所有人的希望之光。

永誌不忘

同時,這座發電廠也意外的成為了貴州的第一家發電廠。

當時的陳祖東也沒想到,自己無意之間創造了歷史,而且更令人意外的是,這兩台美國發電機的壽命,竟然如此之長。

作為設計師的陳祖東,因為國民政府的委派離開了貴州,但這座發電廠,成為了他在貴州最珍貴的見證。

1949年,解放戰爭進入尾聲,貴州即將解放的時候,國民政府曾經下了一道將發電廠炸毀的命令。

但令人感動的是,當時發電廠附近的百姓以及內部的諸多工人,不忍心看到這座在抗戰中起到過重要作用的發電廠被毀,所以誓死捍衛,不惜和軍隊抗爭,終於從敵人的手中搶回了發電廠。

當然,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關於這座發電廠的故事也漸漸被人們淡忘,兩台發電機也慢慢變得陳舊。

但2006年,貴州政府決定要把溶洞對外開放,讓所有人都能夠進來參觀,了解那段偉大的歷史,了解這段中華民族在逆境之中所創造的奇蹟。

景點開放之後,遊客們感到震撼,轟鳴的機械聲也許並不如外面的山清水秀吸引人,但是一想到背後的故事,所有人都會為之動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3c518bb0b94a3f4156bdefb705497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