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記》原型慘死路邊,作者痛哭,邊咳血邊創作完成

2023-12-19     劉明寶

原標題:《三毛流浪記》原型慘死路邊,作者痛哭,邊咳血邊創作完成

1953年,張樂平創作的漫畫《三毛流浪記》問世,抗戰勝利之後,更是在《大公報》進行了連載。

由此一來,三毛便成為了上海乃至全國婦孺皆知的人物,時至今日,《三毛流浪記》仍有著一眾忠實的粉絲,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

然而,對於《三毛流浪記》背後的創作故事,我們鮮少聽聞。據作者張樂平透露,三毛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並且原型早已經慘死路邊。

而張樂平在創作《三毛流浪記》的期間,身體狀況更是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一邊咳血一邊堅持完成創作。

於是,這才有了《三毛流浪記》的誕生,究竟張樂平為何要塑造三毛這樣一個角色?他與三毛的原型又是如何結緣的呢?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01 機緣巧合,三毛原型

1947年,雖然抗戰取得了勝利,但是國內仍舊一片動盪,百姓仍舊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生活很是窘迫。

此時的張樂平,也只不過是上海灘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小畫家,靠著畫畫勉強能夠維持生活的基本開銷。

張樂平每日下班回家都會經過一個弄堂,一日,在張樂平如同往常一樣路過這裡的時候,隔著昏黃的路燈,張樂平發現在牆角處有三個人影。

走近之後,原來是三個小孩,他們圍繞著賣紅薯的小火爐擠作一團,試圖從炭火中汲取一點溫暖。

當時正值冬季,不僅飄著鵝毛大雪,凜冽的寒風更是吹得人瑟瑟發抖,張樂平看著蜷縮成一團的三個孩子,心中百味雜陳。

但是礙於張樂平自身難保,根本沒有任何多餘的精力和財力支撐其伸出援助之手,於是,即便於心不忍,張樂平也只好遺憾離去。

然而,等到次日張樂平上班時再經過這條弄堂的時候,他發現有兩個孩子身上已經落滿了白雪,在牆角一動不動,他們已然離開了人世。

見狀,張樂平悲痛萬分,情緒紛繁複雜,他既懊惱自己昨日的斷然離去,又對自己的能力有限感到無奈。

很長一段時間內,張樂平都始終記掛著這件事情,那三個孩子凍得通紅的腳時不時地浮現在張樂平的腦海中,使其久久不能平靜。

最終,張樂平決定不能讓這件事情就此過去,即便沒能在當下給予這些孩子一定的幫助,但張樂平希望在此之後,不再有孩子生活得如此不堪。

於是,張樂平決定以這三個孩子為原型,用漫畫的形式將他們的故事畫下來。起初,張樂平在構思人物形象的時候,三毛是一個光頭小孩。

隨後,張樂平覺得該形象過於普通了些,於是這才為三毛在額前增添了三捋頭髮,由此一來,三毛也就有了有別他人的特徵,在之後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樂平和三個孩子僅僅只有一面之緣,並不了解他們的生活。為了能夠完整地將三毛的故事講給世人聽,張樂平接觸了很多的流浪孤兒。

張樂平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創作上,經常與流浪孤兒聊天,並且會儘自己最大可能幫助他們解決一頓或幾頓溫飽問題。

在與這些流浪孩子的接觸過程中,也更加堅定了張樂平創作三毛的決心,因為這些孩子生活得實在是太艱難了。

02 社會底層,小人物三毛

就如同張樂平在漫畫中所描述的那樣,在那個年代,無家可歸的孩子只能靠著自己的雙手掙錢,各種髒活累活都做。

不僅如此,尚且年輕的他們在社會上更是遭受了諸多的不公平待遇。當時上海非常流行攢煙牌的活動。

只要是能夠集齊108張煙牌,那麼便能夠去店裡兌換一些值錢的物件,這對三毛來講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掙錢機會。

於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三毛都想盡了各種辦法搜集煙牌。為此,三毛會經常跟在一些富人身後,等到他們手中的煙頭一旦落地,三毛就會立刻將其撿起來。

時間一長,很多人也都認識了三毛,並戲謔著稱他為「撿煙牌的孤兒」,對於這些調侃,三毛並不在意。

只要有煙牌可以撿,三毛才不管別人怎麼看他,終於,在三毛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終於湊齊了108張煙牌。

隨後,興奮的三毛便拿著自己辛苦攢到的煙牌去到了店裡,滿懷希望地能夠換到一些值錢的東西。

店裡的夥計看到三毛揣著煙牌走來的時候,詫異的表情盡顯無遺,他沒想到一個流浪孤兒竟然可以攢到108張煙牌。

但在驚訝之餘,夥計對於三毛更多的是看不起,於是便以煙牌過於老舊為藉口,不給三毛兌換。

聽聞,三毛激動的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捧著自己辛辛苦苦撿來的煙牌,三毛心中有說不出的崩潰。

但無論三毛多麼心有不甘,但仍舊是孩子的他,並沒有什麼能力去反駁夥計,最終,三毛拿著夥計施捨的一盒火柴落魄地離開了。

而三毛的這段經歷也並非是張樂平隨意捏造的,生在舊社會,無數個像三毛一樣的孩子都過著和三毛一樣,甚至比三毛還悲慘的生活。

相較於成年人,這些孩子手無縛雞之力,根本不是任何人的對手,在社會的欺壓下,他們無處可去,到處流浪,生活慘不忍睹。

但與此同時,三毛又是堅強的,無論經歷了多少次的挫折和打擊,三毛都在為活下去做著努力。

而這也正是張樂平塑造三毛的意義所在,他想給無數像三毛一樣的孩子帶去一點希望,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勇敢活下去。

03 嘔心瀝血,堅持創作

而在創作的過程中,張樂平也是如此,礙於長期的伏案創作,張樂平的身體也是漸漸出現了一些問題。

為了將三毛塑造地更具真實性,張樂平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幾乎是不分晝夜地在創作。

長此以往,張樂平也就積勞成疾,患上了肺炎。礙於當時醫療水平有限,肺炎尚且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

因此,張樂平不得不忍受肺炎帶來的痛苦,但即便如此,張樂平也並沒有停止創作,一邊咳嗽一邊畫畫。

由此便形成了惡性循環,勞累更是會加重張樂平的病情,以至於到最後的時候,張樂平甚至都咳出了血。

最終,張樂平還是堅持完成了《三毛流浪記》,並且該作品得以在報刊上發布。《三毛流浪記》一經問世,就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張樂平筆下所刻畫的心酸又堅強的三毛,讓很多人為之動容。在1948年,《三毛流浪記》更是被改編拍成了電影,在大熒幕上與全國觀眾見面。

當時飾演三毛的王龍基僅僅是一個沒有名氣的小演員,但是在演出的時候,有將近五十多位當紅演員都參加了此次活動。

這些都是得益於《三毛流浪記》的深入人心,一眾大牌演員圍繞著王龍基一個小人物,心甘情願當起了配角,畫面實在是罕見。

不僅如此,在此之後的六十年間,電影《三毛流浪記》一直經久不衰,先後多次榮獲了各種電影獎項。

由此一來,《三毛流浪記》的名氣也就更大了些,三毛在當時幾乎成為了婦孺皆知的人物。

在1949年,宋慶齡找到了張樂平,並與他一同創辦了三毛原作畫展,一同為三毛籌措資金。

事後,這些集資都被發放給了流浪兒童,至此,張樂平創作《三毛流浪記》的初衷才算是得以完成,讓人們看到了流浪兒童,給這些弱勢群體帶來了一些關注。

張樂平在生前完成的最後一幅三毛畫作,也在1992年,被《少年文史報》等單位主辦的「三毛杯」全國中小學生文史知識競賽當作了賽標。

1992年1月15日,競賽的相關負責人找到了張樂平,此時的張樂平因為身體狀況不佳已經病入膏肓,終日躺在病榻上。

賽程負責人來到了張樂平的床前,向其說明了此次前來的理由。負責人拿出了早在1982年,張樂平送給該單位的三毛漫畫,希望其能在漫畫上籤上自己的名字。

時隔這麼多年,自己的畫作仍然被如此珍貴的對待,張樂平自然是開心的。

於是,張樂平自己堅持慢慢從病床上坐了起來,顫顫巍巍地在漫畫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那段時間,張樂平的心情也是出奇得好,身體狀況也逐漸有了好轉的跡象。於是,張樂平準備參加1992年1月28日舉行的《三毛從軍記》原稿的捐贈儀式。

然而,就在1月24日的時候,醫院突然傳來噩耗,張樂平因為突發「吸入性肺炎」陷入了昏迷狀態。

並且醫院方面已經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在此之後,張樂平就一直處在了昏迷狀態,終於在9月27日,張樂平離開了人世。

該消息傳開之後,所有《三毛流浪記》的粉絲紛紛為之哀嚎痛哭,來自全國各地的一千名粉絲自發去到了上海殯儀館為張樂平送行。

04 後世影響,源遠流長

在張樂平去世之後,人們對於三毛的喜愛更是有增無減,而《三毛流浪記》的故事之所以廣為流傳,能夠得到粉絲的青睞和追捧,都得益於張樂平塑造人物的真實性。

張樂平向我們揭露了在當時舊社會下,底層百姓生活的艱難,在他人紙醉金迷的時候,有人卻已經連最基本的活著都無法保障了。

更何況孩子永遠是一個時代最有力的希望,如果他們都無法在這個社會生存,那麼社會的未來又能依靠誰呢?

因此,三毛是當時社會下的很多人的真實寫照,能夠引起人們的深刻共鳴,正如張樂平所說,畫三毛就是畫自己。

雖然今日已經不同於往昔,社會早已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但是究其根本,我們永遠都在為能夠在社會上擁有一席之地而努力,和過往的人們沒什麼不同。

而在四處奔波中,碰壁、遭拒更是常有的事情,三毛在當年所經歷的苦難只不過是以另一種符合現代社會的方式存在而已。

因此,當代人讀三毛,仍舊可以從中得到精神的共鳴,最重要的是,三毛在面對人生磨難時,所堅守的原則更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正是如此,《三毛流浪記》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作品,更是跨越了時代,能夠讓不同階段的人都能夠有著不同的思考,極具現實主義思考。

直到如今,三毛的故事仍在繼續,2014年2月7日,《三毛流浪記》法文版出版發行,得到了法國漫畫愛好者的喜愛。

除卻法國,在比利時、瑞士等國家也都進行了銷售,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評,不僅如此,三毛的故事更是在第四十二屆古萊姆國際漫畫節上獲得了文化遺產獎的榮譽。

可見,三毛的故事已然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成為了更多人的故事和回憶,與此同時,張樂平先生也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在遭受疾病侵擾之時,仍能夠繼續堅持創作,堅持以漫畫的形式向世人傳遞信息,這種精神實在是令人欽佩。

三毛既是張樂平的寫照,張樂平又活出了三毛的堅強,這也正是每個時代都需要的品質。

樂觀面對一切,風雨總會成為過去。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 《張樂平誕辰110周年,他的「三毛」漫畫形象如何誕生?》

新京報 《三毛漫畫背後你不知道的細節》

澎湃新聞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3413bf3d45689f6ad108666e3afcd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