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6年,再看《士兵突擊》,才發現它是一部「預言」神劇

2022-06-25     電影七

原標題:時隔16年,再看《士兵突擊》,才發現它是一部「預言」神劇

在2006年,《士兵突擊》在播出前,遭遇了極其尷尬的境地。

國內的各大電視台,基本上沒人願意首播這部劇,原因也很簡單:

這是一部沒有大明星、沒有女主角、沒有大場面的「三無」電視劇,而且題材還不熱門。

最後,只有一個地方電視台甘願做這個「接盤俠」。

令人沒想到的是,《士兵突擊》在播出後,一度成為了現象級的電視劇,各大電視台爭先恐後地播出。

而那年國內的電視劇大獎,《士兵突擊》基本上獲得了能夠拿到的所有榮譽。

當初,曾拒絕出演許三多的王寶強,憑藉著這個角色成為了全民偶像。

就連徵兵廣告也選用了許三多的鏡頭,很多有志青年看完這部劇後毅然選擇參軍。

而該劇的熱播,也讓軍旅題材成為了大熱門,並且也給這個類型題材的電視劇,設立了一個很高的門檻。

儘管在《士兵突擊》之後,誕生了很多優秀的軍旅劇,但是沒有人能夠撼動這部劇在觀眾心中的地位。

隨著時間的流逝,距離《士兵突擊》播出已經過去了十六年。

時隔多年後再看,發現它竟然是一部「預言」神劇,劇中的演員幾乎都是本色出演。

而他們戲外的人生,簡直如戲裡一樣,在各種好與壞的抉擇中不斷成長。

1.許三多(王寶強 飾演)

許三多,我相信不需要我多講,他的人生經歷了從稚嫩到成熟、從孬兵到好兵、從社會青年到合格軍人的轉變。

但是,或許你並不知道,許三多這個角色,為什麼會選擇讓王寶強來演。

在開拍前,有很多人找到了導演康洪雷,其中不乏一些大牌演員,都想要演許三多。

但是,最後都被康洪雷一一拒絕,理由也很簡單:

我想找一個長相不出眾,而且還「不太聰明」的人來演。

機緣巧合,康洪雷無意中看了《天下無賊》這部電影,對片中的王寶強印象深刻。

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想法,他將王寶強的很多電影都看了一遍,反覆鑑別之後,終於確定眼前的這個「傻子」就是自己的許三多。

於是導演親自打電話給王寶強,把自己想法告訴他。

結果,王寶強一聽是軍旅題材,立刻想要拒絕。

原來,當年的王寶強有個夢想,就是拍一部武俠劇,正巧有個片約找到了他。

而聽說這個想法的康洪雷,簡直哭笑不得,回答道:「主角你不演,去演個配角,你到底是不是「傻子」啊?」

在導演康洪雷的力邀下,王寶強決定出演《士兵突擊》。

等看到王寶強在劇組裡的表現,簡直與自己心中的「許三多」形象完美契合,導演康洪雷這才放心了下來。

而王寶強在看完許三多的人生經歷後,不由地想起了自己以前在社會上的摸爬滾打。

從小家貧,6歲開始習武,8歲跑到少林寺去學習。

每天早上做基本訓練,中午學習文化課,晚上還要複習,基本上每天被安排得滿滿的。

20歲時,他來到北京闖天下,在各個劇組從最底層做起,經常食不果腹、露宿街頭。

然而,正是他堅定的信念,才最終堅持了下來。

所以,在片中王寶強對於許三多的詮釋,就好像把自己以前所經歷的一切,在熒幕上認真地演一遍。

好像演的是許三多,又好像是在演自己。

最後,戲中的許三多從一個孬兵,最終成為了兵王。

而戲外的王寶強,也從一個農村窮小子,變成了萬眾矚目的百億票房影帝。

有些時候,一個人能夠成功,是有道理的。

這個世界上想要成功的人太多,成功後迷失自我的也大有人在。

然而,現實中的王寶強,簡直跟許三多一樣。

兩人的成長之路都多災多難,但是永不言棄的信念,卻讓他們的人生一次又一次被顛覆。

2.史今(張譯 飾演)

史今是許三多的班長,當他看到許三多被父親一頓訓斥時,讓他想起了曾經的自己。

他也出身在農家,天生非常要強。

於是他發誓:「我一定把許三多帶成一個堂堂正正的兵!」

現實中的張譯是個東北漢子,家庭環境也不算好。

高中時,他想報考了北京廣播學院,只可惜接連兩次都遺憾落榜。

於是張譯只好另謀出路,成為了一名話劇演員。

沒想到,這一呆就是十年。

在這十年里,張譯做過場務、跑過龍套、當過編劇,唯獨沒有上過台表演。

直到2000年,他好不容易拿到了一個替補配角,也就是話劇版《士兵突擊》里的袁朗。

很可惜,到最後他都沒有上台,理由很奇葩:你長得丑,不適合演戲。

要是別人可能早就放棄,不服輸的張譯不斷磨練自己。

6年後,電視劇版《士兵突擊》開拍的消息傳到了張譯這裡,憑藉著對劇本的了解,他決定去試一試。

然而,他的領導以及身邊的人都勸他放棄,一向脾氣好的張譯突然大聲吼道:「不讓我拍,我就離開(轉業)」。

正是這份堅持,才讓張譯獲得了史今這個角色。

在劇中,史今被《士兵突擊》作者,編劇蘭曉龍稱為「軍中之母」。

還記得有一個場景,在離開部隊前,史今最後一次擦拭戰車的畫面,像極了一位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

戲裡戲外,張譯和史今簡直就是一個人,兩人對於任何事情,都有著一種不服輸、不怕苦的執著和任性。

或許大家並不知道,史今在「鋼七連」待了9年,而張譯也在軍營待了9年。

兩人幾乎是同一年離開部隊,這種巧合也讓他和角色重合。

所以,這段哭泣也並非演出來的,而是一種感同身受。

3.袁朗(段奕宏 飾演)

導演康洪雷曾說過,袁朗這個角色就像是為段奕宏量身定做的。

在許三多成為兵王前,袁朗早已是一位身懷絕技、通透一切的軍人。

他要把許三多們訓練成「一個人就是一支軍隊」,所以訓練方式也異常殘酷。

在現實生活中,段奕宏對自己同樣非常狠。

考了三次才考上了中戲,卻以最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憑藉著過硬的實力被國家大劇院錄取。

四年後,順利拿下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

但是,真正讓他廣為人知的,還是靠著《士兵突擊》里的袁朗一角。

在《士兵突擊》里的老A隊長袁朗,其實和戲外的演員段奕宏,兩人在性格方面,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兩人都沉穩、內斂,信念無比的堅定,做任何事情都有著自己的原則。

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最好,哪怕是一件小事。

4.成才(陳思誠 飾演)

成才的軍營之路,一直很順風順水,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但是,他的缺點也很明顯。

對戰友缺乏信任,做事目的性很強。

在現實中,陳思成的演藝之路比劇中任何一個人都要順利。

2002年,還是學生的他,已經獲得了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第一次當導演,一部《北京愛情故事》,也讓業界看到了他的才能。

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陳思誠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成為做蛋糕的人,而不是一塊被人分的蛋糕。」

後來,憑藉著《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大獲成功,在業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成才自信,陳思誠也很自信。

其實,縱觀《士兵突擊》里鋼七連的老A們,戲裡戲外他們的命運,似乎一直聯繫在一起。

在陳思誠導演的《北京愛情故事》,沒有張譯的支持,也不可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功。

就好像,如果沒有史今的特殊照顧,也不會見到後來的成才。

同樣的,如果沒有成才和許三多的並肩,也不會見到王寶強和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的電影宇宙。

正因為《士兵突擊》的寓言性質,把劇中一個個許三多當做一個現實人而非一個電視劇角色來對待,才成為了一種不可迴避的 現象級電視劇。

所以,時隔16年,你再看《士兵突擊》,你會每一個演員和他們所演的角色之間有一種巧妙的共振。

總的來說,一部《士兵突擊》,承載了多少人的青春回憶。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儘管劇中的許三多已經換了身份,但是每當回想起來,會感覺自己一直在走他所走的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118e6e9c16ebd2c9e6fc4947e592e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