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從倒數逆襲到年級第一:告訴孩子這3條人生「潛規則」

2022-06-10     凱叔講故事

原標題:​高三學生從倒數逆襲到年級第一:告訴孩子這3條人生「潛規則」

作者 | 黃玉嬌

「全年級700多名學生,排第523名。」

這是第一次參加保送考試時,山東濟南的高中生陳其炎的成績。

排名靠後也就算了,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甚至只有幾十分。這個分數和排名讓陳其炎十分失望,他一度以為,這輩子都與保送無緣了。

可是他發現,自己在語言方面有和別人不一樣的興趣和天分。「再努力一把,或許我能讀個比較好的語言類大學。」對心儀大學的渴望,讓他開啟了一場全力以赴的衝刺。

每天早上,他4點半就起床,一個人在教室里專心致志地背誦英語課文。

晚上,當宿舍同學睡著了,他還在學數學,每天臨睡前都要學上一個小時。

一個人的蛻變,往往是在不為人知的地方積蓄力量。一個學期後的一次考試,他的成績突然變成了年級第一,後來又在兩次至關重要的考試中名列前茅。

正是這幾次關鍵的考試,讓他被成功保送至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專業。

能被全國知名的大學錄取,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大概是每個考生最美的願望吧。上了岸的陳其炎說:「我在未來一定還會保持一份恆心和耐心,以及一份堅持不懈的決心,將我的專業學到非常精通。」

陳其炎的逆襲故事一經發布,就衝上了熱搜,無數學子將他視為偶像。

無論什麼時候,黑馬逆襲的故事,總會讓人倍受鼓舞。但人生其實是很公平的,每一個逆襲的故事背後,都隱藏著我們不知道的「潛規則」。

作為中年老母親,我更想談談,那些逆襲成功的孩子背後,都有什麼奇蹟。

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陳其炎對保送從「十分失望」到決定「再搏一搏」,有一個關鍵點,是他發現了自己在語言方面的興趣和天賦,有了爭取保送的原動力和信心。

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在不久前的《中國考古大會》上,因為報考北大考古系而被大家熟知的鐘芳蓉,化身考古推廣團成員出現在現場,帶著觀眾一同探尋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的文明圖景。

現場的鐘芳蓉,早已褪去當初的青澀,帶著沉穩和自信,引導觀眾如何通過一塊塊沉睡的遺址樣貌,還原出數千年前歷史的鮮活形態。她將推理的過程娓娓道來,專業程度讓人折服。

兩年前的高考,這位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子,以676分、全省第4名的成績,報考北大考古專業。一時間輿論譁然,這麼高的分數,不是應該去選擇金融、管理這些有「錢途」的專業?

可對鍾芳蓉來說,選擇考古專業的原因非常純粹,就是「熱愛」二字。

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她很早就立下了學習考古的志向。在填報志願時,儘管有很多更有「錢途」的專業,她還是堅定地報考了北大考古文博學院,並打算繼續讀研深造,未來從事考古研究。

在考古圈,鍾芳蓉是前輩們的「團寵」。教授們送書寄語,多個省份的考古研究單位給她送去禮物,考古界泰斗樊錦詩先生親自寫信鼓勵她,「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鍾芳蓉連夜回信:「希望能追隨您的腳步,去選擇北大考古,選擇為考古獻身,也希望找到心靈的歸處。」

82歲的前輩和18歲的「後生」,在那個夏天,通過書信這種古老的形式,暢談關於理想和信仰。

在北大,抱著熱愛而來的鐘芳蓉,踏上了考古學這趟瑰麗而神奇的旅程。

她不僅像海綿一樣吸收著課堂上的各種理論知識,更跟隨團隊長途跋涉,到河北、四川的偏遠地區,去探訪古文化遺址。

嚴寒酷暑、風吹雨淋,鍾芳蓉不覺得辛苦,反而說:「還是覺得考古很好玩兒。」

教育心理學認為,成就與興趣成正比,與情感也有密切的關係。孩子做有興趣的事情時,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情緒也會更加積極,從而更有信心和勇氣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

教育要先「揚長」,再「補短」

人一旦有了自信,就像披上了一副堅硬的盔甲,能夠在激烈的戰爭中披荊斬棘。

有個四年級的男孩,學習成績不好,性格敏感易怒,經常因為和同學起衝突被告狀。

班主任到男孩家裡與他深入交談後,發現這孩子雖然敏感自卑,但是鋼琴彈得特別好。於是對他說:「你以後一定會成為大藝術家的,有些小事情,不必太放在心上。」

班主任沒有因為男孩的一些小缺點而批評他,反而真誠地欣賞他的藝術氣質,多次公開表揚他。

後來,男孩在鋼琴演奏上屢屢突破,贏得了大家的認可,也變得開朗自信起來,和同學們的相處也更和諧了。

為什麼老師沒有去管男孩的缺點,男孩反而能夠自己改善呢?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有時候,當我們過分關注孩子的缺點時,不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反而會讓他們失去自信,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心理學研究認為,兒童擁有內在的能力,去適應、學習、成長、改變;也能夠使用內在和外在資源,去回應學習和生活的挑戰。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注意力放在觀察和發現孩子身上的潛在優勢,孩子就會更加自信,也會努力維護自己積極正面的形象。

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

當你接納和理解他,並充分肯定他的優點時,孩子很容易獲得一種向上發展的力量,成為更好的自己。

好的教育,是點燃一把火

聰明的父母,要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點燈人」。

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讚美和溫柔的鼓勵,將孩子內在的潛力轉化成噴薄而出的光芒。

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以730分的成績打破廣西省歷史以來最高的分數記錄。他的自律,令許多成年人都自嘆不如。

他從小學起就喜歡書法,每天練字一兩個鐘頭,幾乎從不間斷。堅持數年後,他的書法開始小有名氣,逢年過節,鄰居們都來找他求一副對聯。

書法讓他體會到了專注和堅持帶來的成就感,他也把這份恆心用在了學業上。

高中三年,他對自己的學習時間進行了嚴謹的規劃,具體到每一天、每個月要完成什麼任務。

每天晚上,他都是最後一個離開自習教室,趕在學校宿舍關閉大門的最後一刻才匆匆跑回去。

熄燈上床後,他就在腦海里把當天上課的內容梳理一遍再睡覺。

所以,與其逼著孩子學,不如「點燃」孩子信心的小火苗,讓它一點點變成燎原之火。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孤獨;

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持;

三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柳暗花明。

一個人若要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必然要經歷一段默默攢勁的時光。

在孩子小的時候,請放手讓他追夢,點燃他心裡的光。

不要害怕他孤獨,而是陪著他在黑暗中探索;

不要心疼他辛苦,而要鼓勵他永不放棄。

當他實現夢想的那一刻,一定會感激你的支持和托舉!

—— End ——

作者:‍黃玉嬌,專注婚姻、育兒、情感類文章,讓爸爸媽媽們在育兒路上少走彎路。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02986c5502e6b4ff25a7356b4581a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