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款 燉菜菜品

2019-05-25     幽靜的古村裡

1

豆腐燉才魚

原料: 鮮活才魚1 條(約600 克) 豆腐2大塊 豆瓣醬30克 干辣椒節、花椒、大蒜、薑片、蔥花、青辣椒圈、鹽、白糖、味精、色拉油、香油各適量

製法:

1. 把才魚置菜板上,用刀背敲擊魚頭部後,再用刀背刮凈魚鱗,剖腹除去內臟及魚鰓, 沖洗乾淨後,再平放在菜板上(魚背朝內,魚腹朝外),持刀從魚尾處下刀,沿魚脊背平片至魚頭,最後剁下魚頭。取下兩扇魚肉,斜刀切成帶骨且帶皮的薄片後,再把魚頭剁成塊。

小貼士:

才魚的魚鱗細且密,因此切忌用刀口去刮鱗(刀口容易刮破魚肉),而是要用刀背去刮。

把魚肉斜刀切成薄片(切斷其肌纖維),這樣下鍋時才易熟且細嫩。

2. 凈鍋置中火併放適量的色拉油燒熱,先下干辣椒節、大蒜、薑片和花椒炒香,等到加放豆瓣醬炒至油色紅亮且豆瓣香味濃郁時,摻入清水(約1 升)。

小貼士:這一步相當關鍵,只有把調味料炒出香味後,才能摻水。

3. 等鍋里湯汁燒開後,加入鹽、白糖和味精調好口味,然後才下入才魚片。小貼士:才魚肉要分散下鍋,最好是先下魚頭塊,後下魚肉片。

4. 待燒至鍋里的魚肉變色發白時,再把切成條的豆腐放進去,蓋上鍋蓋改小火,燉制魚肉熟且豆腐入味時,撒入青辣椒圈並淋少許的香油,起鍋裝在鍋仔或碗裡邊,最後撒上蔥花便可上桌。

小貼士:

蓋上鍋蓋燉制更容易入味。

撒入青辣椒圈是為增加清香和鮮辣味道。

2

白菜燉凍豆腐

材料:凍豆腐250克、白菜300克、花生油50克、鹽6克、味精2克、姜2克、大蔥5克、香油10克

做法:

1. 將凍豆腐放入涼水中化開,擠去水分,切成3厘米長,2厘米寬, 1厘米厚的塊備用;

2. 白菜心洗凈,切成4厘米長,1厘米寬的條,然後與豆腐塊一起放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控凈水分;

3. 鍋架上火,放油燒至七八成熱,下入蔥末、薑末熗鍋,爆出香味後,隨即倒入鮮湯,放入白菜心、凍豆腐,用旺火燒開,改用小火慢慢燉10-15分鐘,待白菜心軟爛,加入鹽、味精調好口味,淋入香油,即可盛入湯碗上桌食用。

3

東北亂燉

這是東北大燉菜中殿堂級的名菜,估計沒有人能說出來「亂燉」中具體都有什麼菜,總之就是平時能看見的菜都能在裡面找到。大鍋燉菜涼得慢,即使吃的時間稍長一點兒,菜仍然熱乎。

材料:

五花肉、東北大醬、寬豆角、土豆、胡蘿蔔、大料、花椒、桂皮、大醬、蔥、 白菜、蘑菇

做法:

1、鍋加油燒熱,放入肥的五花肉煸炒斷生。

2、放入大醬、蔥花翻炒,放入西紅柿繼續煸炒出紅油,

3、放入剩餘的五花肉、大料、花椒、桂皮,翻炒1分鐘

4、先放入土豆,陸續放入其他蔬菜(白菜、蘑菇、粉條先不放) 翻炒均勻;

5、加少許水,蓋上鍋蓋小火燉大概5分鐘;

6、放入粉條和白菜,繼續燉至湯汁濃稠,放入適量的鹽和雞精。

4

鐵鍋燉豬骨

中央廚房預製:

1、豬脊骨斬成段,泡凈血水,焯透後備用。

2、鍋下底油400克燒熱,加入蔥段、薑片各150克、干辣椒100克煸香,加入脊骨10斤翻勻,調入正陽河牌醬油400克、十三香40克翻炒至香,添清水沒過骨頭20厘米,調入適量鹽、味精,大火燒開轉小火燉35分鐘,停火晾涼後每2.5斤豬骨加適量原湯打成一包,配送至門店。

現場操作:

1、劈柴撒上酒精,點燃後放入爐內。

2、鍋底墊一片竹箅子,倒入一份脊骨和原湯,然後加入玉米段200克、土豆塊200克、泡透的寬粉150克中火燉制,同時大姐將和好的玉米面揪成小團,貼到鍋邊,蓋上蓋子加熱10分鐘即可食用。

玉米面團:

玉米面和白面以7∶3的比例混合,加入適量清水、少許白砂糖、酵母和勻,餳發20分鐘即可「貼餅子」。

註:大鵝、脊骨、排骨雞手、本地雞等均在中央廚房提前燉熟後配送至各店,活魚則現殺現燉,中央廚房只配送湯和料包。

5

老北京四合院燉魚

此菜改良於老北京的一道家常老菜燉魚,我加入了白菜、豆腐、粉條,使成菜口味香濃不油膩,這種新穎的做法讓此菜輕鬆多賣15元,且此菜日點擊率高達68%左右,又因為老北京人多住在四合院,顧起名四合院燉魚。

製作方法:

1.鯉魚1千克宰殺制凈,兩面剞寬4厘米的斜刀;豆腐400克切成6×4×0.8厘米的片;白菜200克手撕成5厘米大小的片;泡好的粉條200克切成長20厘米的段;五花肉50克切成0.3厘米厚的片。

2.鍋上火,倒入熟豬油40克,待油溫燒至四成熱時,放入八角5克,五花肉片,大蔥、薑片各10克炒香,下入鯉魚煎至兩面起色時,倒入料酒15克,加入高湯1500克燒開,下蚝油、一品鮮各10克,味精5克,鹽3克,雞汁6克,老抽8克,小火燉8分鐘,將白菜和豆腐放在魚的兩側,小火繼續燉3分鐘,放入粉條,大火燒1分鐘即可出鍋。

6

農家亂燉

原料:

土雞塊200克、水發小香菇200克、酥肉150克、水發紅薯粉絲150克、菜心200克、姜米、蔥花、鹽、十三香、鮮湯、雞油、菜油各適量

製法:

1.把土雞塊下入加有適量菜油的鍋里,待小火炒至干香時,摻入鮮湯並加入水發香菇,燉成雞湯待用。

2.臨出菜時,往凈鍋里放雞油燒熱,先下姜米熗鍋,再倒入香菇燉雞並下酥肉一起稍煮,等到把水發紅薯粉絲和菜心下鍋以後,加鹽和十三香調味,煮至酥肉軟熟便起鍋裝碗,最後撒些蔥花便上桌。

7

小雞燉蘑菇

小雞燉蘑菇是廣為人知的東北名菜,燉雞的蘑菇最好選用野生的榛蘑,細杆小薄傘的那種。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襯托出雞肉的鮮香,是名副其實的山珍野味,東北菜中少數可以發展成為與其它高檔菜系相媲美的家常菜之一。

原料:

童子雞750克-1000克,蘑菇75克(最好是東北的榛蘑),蔥、姜、干紅辣椒、大料各少許。

調料:

醬油、料酒、鹽、糖、食用油各適量。

做法:

1.將小仔雞洗凈,剁成小塊;

2.將蘑菇用溫水泡30分鐘,洗凈待用;

3.坐鍋燒熱,放入少量油,待油熱後放入雞塊翻炒,至雞肉變色放入蔥、姜、大料、干紅辣椒、鹽、醬油、糖、料酒,將顏色炒勻,加入適量水燉十分鐘左右後倒入蘑菇,中火燉三四十分鐘即成。

註:

此菜式傳入關內後,又有廚師加以改進,在其中加上綠豆粉皮一塊兒煮,也是別有風味。尤其是在冬天吃,還有活血祛寒、預防風寒侵襲的作用。

8

豬肉燉粉條

東北人過年必殺豬,大塊大塊地切下來,有親友來訪,便和粉條一起下鍋燉之。粉條也都是用東北特產土豆澱粉軋制而成的,大火咕嘟一陣後,香氣四溢,聞一聞鼻子就能幸福得昏過去。盛一碗米飯,把豬肉燉粉條連湯帶水扒拉到碗里,大夥圍在一起,吃吧,生活是如此熱烈而美好。

原料:

帶皮五花豬肉500克,粉條100克,大白菜葉250克、香菜10克,花椒、大料、桂皮、蔥段、姜塊各少許。

調料:

食油、醬油、紹酒、白糖、精鹽、味精、花椒各適量。

做法:

1、將豬肉用火燎去皮上的毛,放溫水中刮洗乾淨,切成4厘米長、3厘米寬的塊,拌少許醬油,下七成熱的油中炸至金黃色,倒入漏勺,控凈油份。

2、用溫水浸泡粉條,洗凈泡軟備用;白菜葉洗凈,切成8厘米長的段;香菜切末;花椒、大料、桂皮裝入紗布袋,紮緊袋口備用。

3、將豬肉塊、粉條放入鍋中,加紹酒、白糖醬油、蔥段、姜塊、調料袋,添湯,旺火燒沸,撇凈浮沫,轉小火燉至熟爛,加入白菜段,下精鹽、味精調整好口味,揀出蔥段、姜塊和調料袋,撒香菜末,出鍋裝碗上桌。

9

羊肉燉酸菜

原料:

羊肉300克,酸菜半棵,蔥花、薑片、香菜末各少許。

調料:

醬油2湯匙,料酒1湯匙,鹽、白鬍椒粉各適量。

做法:

1、羊肉洗凈切片,酸菜切絲。

2、把羊肉片放碗中加醬油,料酒,胡椒粉抓勻,腌制半刻。

3、鍋中放入油,爆香蔥姜,加入酸菜翻炒,然後加入足量水,煮開。

4、放入羊肉片,開鍋後撇去浮沫,轉小火燉到羊肉熟軟即可,調入鹽,撒上香菜末。

10

燉腔骨

原料:腔骨2斤、蔥1節、姜1小塊、花椒約40顆、小茴香約40顆、八角2個、草果1個、桂皮1段、香葉2片

做法:

1.把腔骨清洗乾淨後,放入鍋中。鍋中倒入可以沒過腔骨水量的涼水,大火煮開;

2.待水開後撇去浮沫,再煮3分鐘左右,撈出腔骨,用清水反覆沖凈表面的浮沫。煮腔骨的水倒掉不用;

3.將洗凈的腔骨放回洗凈的鍋中,再加入清水煮開,煮開後如果湯麵有少許浮沫,請繼續撇乾淨;

4.然後放入大蔥,薑片,花椒,小茴香,八角,草果,桂皮和香葉,調入料酒,生抽,老抽,米醋和白糖,攪勻後蓋上蓋子,轉中小火燉1個小時;

5.一小時後,調入鹽改成大火,打開蓋子繼續煮3分鐘即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uVFDGwBmyVoG_1ZUtM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