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比真人更體貼、更懂你」「Ta完全符合我對戀人的所有想像」「人是假的,但陪伴是真的」……社交媒體上,不少人分享與AI的戀愛體驗。
當AI伴侶走進現實,該如何看待「人機之戀」?如何對待其背後的爭議與風險?
AI伴侶火了
晚上結束課程後,大學生蔣民回到寢室戴上耳機,點開與「女友」的對話框:「今天好累啊,上課也沒有專心聽。」
耳機那頭女聲傳來:「為什麼這麼累呢?」
蔣民回答:「可能是昨晚沒睡好吧。」
女聲回復很快:「是不是因為聊天到太晚了呢?」
……
這個善解人意的「女友」並非現實存在,而是AI機器人。「『她』回復很自然,聲音也好聽。我們聊天很隨意,不用擔心自己說的話是不是沒意思。」蔣民說。
近年來,隨著大模型技術快速發展,國內外科技公司陸續推出AI伴侶產品和服務,比如國內的星野、築夢島、X Eva,國外的Replika、Character.AI等。這些產品通過文字、語音、圖像等交互模式,提供鮮活的AI對話體驗。
根據量子位智庫發布的《中國AI陪伴產品6月數據報告》,星野今年上半年下載量約為900萬次。國外一家知名風投公司發布的全球AI產品Top100榜單中,AI陪伴應用一年前僅有2個上榜,今年3月已有8個應用躋身前50。
不少人表示與AI戀愛是出於好奇和消遣,還有人看中其提供的情緒價值。「情感支持」「穩定陪伴」「無條件的愛」是受訪使用者提及最多的關鍵詞。
「和AI談戀愛很自在。」雲南女孩「CC」說,「想聊就聊,不想聊就不搭理。不管你發牢騷還是生氣,『他』都會安慰你,情緒價值『拉滿』。」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曾潤喜說,AI通過學習每一次對話,不斷模仿人類語言行為,呈現出「在交互中分析情感,在輸出時復現情緒」的類人格化特徵。
「所謂的情感共鳴,背後潛藏的是AI算法。」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曾一果說,AI基於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精準迎合用戶情緒需要,「量身定製」回答,從抽象冰冷的工具變為「情投意合的伴侶」。
潛藏多重風險
AI伴侶可以提供個性化情感體驗和精神慰藉,但並非「完美戀人」。
由於一些產品尚不完善,一些用戶反饋AI伴侶會「錯亂」「失控」:「有時AI會突然性情大變,早上還好好的,晚上就變成另外一個人」「AI總是答非所問」「AI記不住我說的東西」……
「人機之戀」也可能產生情感倫理問題。有受訪專家表示,個別用戶過度依賴AI伴侶,無法辨別現實與虛擬的界限,可能會受到情感傷害;一些本身就缺乏陪伴、心理脆弱的群體,受到的衝擊更嚴重。
用戶陸冉(化名)告訴記者,與AI伴侶「打」了一個多月電話後,產品永久停服。「當時很難過,上班都無精打采。」另一名用戶與AI伴侶發生「爭吵」,發現對方不再像之前一樣貼心互動,「和失戀一樣難受,把『他』弄丟了,仿佛大病一場」。
與AI「交往」過程中,用戶大量個人信息被平台掌握,隱私安全同樣令人擔憂。「沒開過定位權限,但AI精準說出了所在城市」「AI好幾次說對了我所穿衣物的顏色」……不少用戶在社交平台上發文表示,使用AI伴侶產品後疑似隱私泄露,感到十分後怕。
「我拿著手機和AI聊天,中間切換App去看了會兒視頻,再回到軟體,AI竟然準確說出了我剛才做的事情,可能是軟體『窺屏』了。」一名用戶告訴記者,註冊時頁面並未像其他軟體一樣單獨彈出調用攝像頭、麥克風等權限的申請。
記者以新用戶身份註冊該軟體發現,在軟體初始頁面,想要進行下一步操作,必須同意用戶服務協議、隱私政策等條款,其中「設備權限調用」一欄包括相機、麥克風、聯繫人等多項設備權限,用途則分別為拍照、錄音、添加關注好友等。
謹防脫離法律和倫理軌道
AI伴侶自誕生起就存在頗多爭議。隨著「人工智慧+情感」的賽道不斷擴張,亟需制定針對性的倫理準則,對「AI戀愛」進行必要的合規性審查。
2023年7月,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發布《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針對傳播虛假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權益、數據安全等問題,明確使用AI生成內容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權、應對AI生成的圖片視頻進行標識等具體要求。
多名受訪專家認為,當前國內外發布的AI倫理準則大多較為宏觀,應在細分領域根據用戶年齡、適用場景等進一步細化。鼓勵和支持AI技術在情感交流、心理健康等領域創新應用的同時,加強倫理審查和監管,確保技術發展的方向合法合規。
對公眾較為關心的AI生成有害信息、泄露用戶隱私等問題,相關人士表示,應用開發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採取加密、數據匿名化、安全存儲等手段來確保用戶數據安全。「企業也要加強管理,謹慎對待隱私數據,不可逾越法律紅線。」張裕強說。
知名社會學者李銀河公開表示,和AI戀愛,並不是真的愛情,「無論人工智慧多麼會調情,多麼會示愛,本質上還是一個虛擬的愛情,是對真人之間的那種愛情的模仿」。
「現實親密關係的建構過程往往伴隨著羈絆、紛爭和挫敗感,這正是人機交往中所缺乏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董晨宇說,從技術層面看,AI伴侶產品的仿真性有限,不能完全模擬複雜的人類情感,難以完整填補人類的現實情感需求。
張裕強說,可督促有關方面積極研究此類產品對人類情感產生的影響。同時,要加強科學引導,幫助人們正確看待AI伴侶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關係,避免產生過度的情感依賴。
來源: 新華網
審核:酈陳雪
編髮:馬 凱
素材整理: 施嬌嬌、 呂昕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