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好萊塢大片確認引進!
在去年一整年的四部漫威電影,如果加上《毒液2》就是五部,都無緣中國內地之後,DC電影卻在今年,第一部要上映的新片就官宣引進。
不得不說華納在製片方面不討喜,但對於中國市場還是很會做人的。
《黑客帝國:矩陣重啟》順利上映之後,《新蝙蝠俠》即將席捲全國院線。
對於從建立DC拓展宇宙(DCEU)開始,就表現不穩定的DC電影來說,這或許是一部,又是一部「翻身之作」。
或許還是會有觀眾擔心,諾蘭的三部曲太過高光,現在再拍新版還是會被無情比下去,但其實從立項開始,這個項目就註定要走不一樣的路線了。
關於《新蝙蝠俠》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這本來就是屬於DCEU,由本·阿弗萊克撰寫劇本並自導自演的蝙蝠俠個人電影,但後來確定馬特·里夫斯執導後,阿本退出,他的劇本也慘遭拋棄;
另一種是華納本來就打算要更年輕的主角來扮演蝙蝠俠,這本身就是「異界電影計劃」確定的兩部電影的其中一部,只是後來和大本DCEU的項目融合在一起了。畢竟大銀幕一連出現兩部不同版本的蝙蝠俠電影,會容易讓路人觀眾一頭霧水。
不管實際情況是哪一種,都離不開前面兩部電影的干係。
《正義聯盟》的失敗;
以及《小丑》的成功。
如果不是《正義聯盟》導致DCEU四分五裂,華納也沒必要另開一條線,用不同的製作模式來試下水。
結果《小丑》全球大爆,令到華納對異界電影計劃更有信心。
所謂異界電影計劃,就是效仿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讓導演決定一切,華納高層不能干涉創作,內容可以更喪更R級,也更DC。
曾執導《科洛弗檔案》、《猩球崛起》三部曲的馬特·里夫斯,因此得到了一個拿著大廠投資,創作出「個人作品」的機會。
2017年暑期,馬特·里夫斯就向外界公開了自己的創作理念。
那就是要把蝙蝠俠這個角色,回歸到偵探片的類型上。
原來大本的劇本也因此被全盤否決,馬特·里夫斯也真是一點面子也不給大本,即便在主角還沒確認的時候,大本公開表示很喜歡蝙蝠俠這個角色,並願意參與其中,還說馬特·里夫斯讓他演一隻猿猴都願意,但一個月之後,就又傳出了大本不會出演蝙蝠俠的消息。
而且所有角色都會由新演員扮演。
馬特·里夫斯這是鐵了心要和DCEU劃清界限,因為這可以讓他更加無拘無束,創作好屬於自己的獨立故事。
他也進一步確認,不會是起源故事。
《新蝙蝠俠》的劇本至少打磨了兩年之久,直到2020年初才正式開機。
最終蝙蝠俠的人選確認為《暮光之城》系列的男主角羅伯特·帕丁森,這位曾經的偶像演員已經悄然轉型,近年的作品可以和威廉·達福、朱麗葉·比諾什這種超實力派合作對戲。
有趣的是,他去試鏡蝙蝠俠的時候,正在拍攝諾蘭新片《信條》,他是請假去拍的,但沒告訴諾蘭真實的請假原因。
結果回來諾蘭就跟他說,去面試蝙蝠俠了吧?
雖然選角上背負著過於「政治正確」的爭議,貓女和戈登警長都將由黑人演員扮演,但隨著預告等物料的放出,絕對的暗黑感覺,還是讓不少DC粉絲表示,真香。
就看到時候正片能不能有真正的驚喜上演了。
還有一個先前不太明確的一點是,《新蝙蝠俠》到底和DCEU有無關聯;
馬特·里夫斯一開始是堅決劃清關係,但後來他又推翻(澄清)自己的說法,說這是DC宇宙的一部分。
其實隨著漫威那邊已經正式打開多元宇宙,就像大家預期的那樣,連接到了以前已經是終結或者沒再拍續集的老電影系列;
DC也將有著11月上映的《閃電俠》,來帶回麥可·基頓版本的老蝙蝠俠,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注意馬特·里夫斯用的是「DC宇宙」,而不是DCEU。
《新蝙蝠俠》不屬於DCEU,但不排除未來會通過多元宇宙的方式,和DCEU進行互動。
《新蝙蝠俠》已定於3月4日北美上映。
這麼早就官宣引進,同步上映的機率還是挺高的。
春節檔之後,影院也確實需要這種大片來刺激一下市場,觀眾也希望能看到不同味道的作品,只要票價不要太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