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純電新車定名 MEGA,定位超 50 萬元,還把「ChatGPT」搬進了車裡

2023-06-17     愛范兒

藍山什麼的隨便搞,我們根本就不在意。

理想董事長李想確實有底氣說出這句話。

在剛剛過去的 2023 年第 24 周(6.05-6.11),理想汽車的周銷量再創新高,達到了 0.84 萬輛,超過了榜單中第二、三、四名的銷量總和,截至 6 月 11 日,理想汽車本月銷量已達 1.19 萬輛。

不僅如此,理想汽車也繼續保持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前五,是榜單中排名最高的中國品牌。

秉持「三車戰略」的理想汽車,超過了「BBA」任一品牌在中國市場全部 SUV 產品的銷量總和,手握近 3 萬的月銷量,羨煞旁人。

剛剛,理想汽車在「理想 AI 夢工廠」舉辦了理想汽車首個家庭科技日,這個「AI 夢工廠」正是在 2016 年開啟建設,2019 年 11 月製造首台理想 ONE 的理想常州工廠。

如今,理想汽車在這個工廠里迎來了它們的第 40 萬輛理想汽車。為了宣布這件事,他們找來了理想汽車製造負責人,他叫李斌。

而這,在李想看來,只是剛剛開始。

理想的「iPhone」

不是「X」,不是「i」,理想汽車的第一款純電車型,叫「理想 MEGA」。

這是一輛凝聚了理想「雙能戰略」最新科技成果的重磅車型,在發布會的 PPT 中,我們看到了它的身影。

沒錯,正如傳言所稱,理想汽車的首款純電車型將會是一輛 MPV,打的仍舊是一張「家庭牌」。

有信心,它將成為 50 萬以上所有乘用車的銷量第一,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打破高端純電動車無法成為爆品的傳統認知。

理想汽車商業副總裁劉傑在台上喊出了這麼一句話。

理想汽車成立之初,打的就是「家庭牌」,並選擇了增程路線來解決用戶的里程焦慮。

這不是李想拍腦袋得出的決定,而是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導向,通過全面的數據資料,來滿足用戶需求。實際上,從創辦汽車之家開始,李想就高度重視消費者數據。

一方面,新產品定位建立在數據結論上。理想當時根據「20 萬元以上汽車的購買群體中家庭用戶占比高達 89%」的研究結論,確定了家庭用車的路線。

另一方面,理想汽車持續收集用戶反饋,不斷充實產品設計理念。官方數據表明,2021 年,理想 ONE 車主平均每周「呆在車內但不行駛」的時長,已經達到了 4.4 個小時。

時間來到 2023 年,這一數據只會有增無減。

理想車主程南告訴董車會,除去出行時間,他每周留在車上的時間估計會有 5-6 個小時,包括充電、午休、等女朋友,晚上回到家後,可能也會在車裡發獃 10-20 分鐘。

L 系列是我們的 Mac,純電是我們的 iPhone。

理想的「iPhone」被李想寄予厚望,他認為,理想純電系列的銷量定會再上一個台階。

但事情真的會朝他所想的方向發展嗎?要知道,理想汽車能取得如今的銷售成績,與其動力形式不無關係,「無憂出行」,是理想汽車現有產品的一大核心,李想自己也明白這一點。

高速要推倒重來。

李想表示,理想汽車需要一個顛覆現有高速充電網絡的全新補能方式,緩解自身從增程轉向純電的陣痛,並讓純電用戶獲得和增程用戶一樣的無憂出行體驗。

也只有這樣,理想汽車才能迎來屬於它的「iPhone 時刻」。

理想汽車的增程與純電產品,像極了 Mac 和 iPhone——前者讓蘋果壯大,後者讓蘋果偉大。

把充電速度帶入「5G 時代」

過去 5 年,純電動車只是解決了城市內日常通勤的補能問題。但城際通勤的長途充電,依然存在很嚴重的焦慮。

在理想看來,行業中仍有 2 個非常大的問題未被解決:第一,充電速度慢;第二,長途充電難。

要顛覆現有的高速充電網絡,理想的辦法是「5C 超級充電」。

6 月 10 日,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透露,今年寧德時代某客戶的一款車型的快充效果將達到「充電不到 10 分鐘,續航超 400 公里」。

他口中的「某客戶」,正是理想。

理想汽車首款純電車型將成為全球首款搭載 5C 電池的車型。5C 是什麼意思?C 指的是電池放電電流,比如 2500mAh 容量的 18650 電芯,1C 放電指電池容量的 1 倍放電,即 2.5A,而 3C 指電池容量的 3 倍放電電流,也就是 7.5A 電流,5C 則是 12.5A。

相比傳統底面液冷方案,理想的 5C 電池的換熱面積增大了 5 倍,熱阻降低 75%,同時,通過正、負極,電解液等創新技術,實現「寬溫域」的極速充電。

理想表示,其純電車型可以實現充電 9 分 30 秒,續航 400km,充電 22 分鐘,續航 600km,把充電速度從「2G 時代」帶入「5G 時代」。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充電站的數量同樣重要。

自 4 月 20 日開啟試運營以來,理想汽車已經在全國運營 25 座理想 4C 超級充電站,

57 天,25 座,幾乎可以算是兩天一座,而理想仍想繼續提速。

根據理想的計劃,截至 2023 年底,理想將建成 300+高速超充站,覆蓋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和成渝四大經濟帶;到 2025 年,目標建成充電場、站 3000 座以上,將覆蓋全國 90% 的國家高速里程以及一二三線主要城市。

理想汽車甚至表示,每個充電樁之間的間隔,不會超過 100km。

用李想的話來說:

充電樁不是問題,我們有錢呀。

不知道其他車企 CEO,聽到這句話會是什麼心情。

此外,輕,也是理想超級快充的一大特點,「槍很輕,線很細,一隻手就能拿起來。」這是理想汽車 2C 和 4C 充電樁發布以來,最常出現的用戶反饋。

具體來看,理想汽車已經推出的 4C 超充樁的提槍重量只有 2.35kg,是傳統充電樁的 50%,就連「業界標杆」特斯拉,也在 2.5kg 左右。

同時,理想汽車還講推出自動充電機器人等智能技術,車輛會自動行駛到充電車位,自動泊入。充電機器人通過視覺識別,可以自動插槍充電,全程無需下車。

對於細節和用戶體驗的把控,無疑是理想汽車的核心。

高精地圖?不需要

從《理想汽車 2025 年戰略》中我們得知,理想認為 L4 級自動駕駛會在 2030 年成為每一輛智能電動車的標配,「用戶不會選購一輛不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電動車」。

得益於「影子模式」收集的海量數據,每一輛理想汽車都能為理想收集數據並進行算法測試,使得理想和友商在智能駕駛數據積累量的差距快速縮短。

一個令人震驚的數據:

截至 2022 年 6 月底,用戶使用理想智能駕駛的總里程已經超過了 2.9 億公里,NOA 總里程達到了 2462 萬公里,有效學習場景總里程為 1.9 億公里,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特斯拉。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已經是一年前的數據了。

今年 2 月 17 日,理想汽車迎來了重大 OTA——AD Pro 高速 NOA 功能正式上線,車輛可自主實現超車、調節車速、進出匝道等操作。

同期,李想在理想 L7 的發布會中提到,理想會在今年四季度,在 AD Max 車型上開放城市 NOA 的「早鳥用戶內測」。

今天,我們看到提前看到了它的真面目。

理想汽車稱,通過 AI 大模型的幫助,我們將做到接近人類司機的駕駛表現。同時,這也是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市 NOA 產品。

理想城市 NOA 技術架構的特點有:

  1. 使用 NPN 特徵和 TIN 網絡增強 BEV 大模型,做到不依賴高精地圖;
  2. 使用模仿學習讓規控算法做出更加擬人的決策;
  3. 全自動、全閉環的訓練平台支撐大模型持續進化。

從今年 3 月開始,理想已經在城市 NOA 和早早鳥測試車輛上,開始運行 NPN 網絡,提取和存儲 NPN 特徵。

通過城市 NPN 覆蓋的研發平台,我們可以查看現在 NPN 的覆蓋情況。綠色代表已經通過測試驗證,是可用狀態;紅色代表有 NPN 特徵但有待驗證;灰色代表沒有 NPN 特徵。

理想表示,早鳥用戶加入後,該平台點的顏色變化速度會越來越快,也就意味著城市開放的就越來越多。

同時,理想汽車另闢蹊徑,推出了「通勤 NOA」。

用戶可以讓系統進行自主學習自己的上下班路線,親自「訓練」NOA。理想汽車表示,倘若每天都開同一條路,相對簡單的路線,基本可以在 1 周以內完成激活,較為複雜的路線,2-3 周也足以完成。

理想汽車在發布會上透露,本月將開啟北京和上海的城市 NOA 內測,早鳥用戶可以率先使用城市 NOA 功能,下半年將開放通勤 NOA 功能,以及更多的城市 NOA 區域。

本月底,董車會也將前往北京,替大家試試理想的城市 NOA,敬請期待。

真正的家庭成員

今晚,理想同學實現了史無前例的巨大進步,從一個頭像,變成一個 AI 虛擬生命。

首先,理想汽車提升了理想同學的多模態感知能力,讓它可以看得見、聽得清。

如今的理想同學擁有了多模態感知設備,包括覆蓋全車多音區的數字矽麥、3D ToF 攝像頭、IR 傳感器,以及基於空間多模態感知-3M 技術,可以充分感知艙內空間的多模態信息。

具體來看,理想同學「耳眼腦」並用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在視覺的幫助下,可以識別「打開這個」、「打開那個」的指令。

其次,理想為了讓理想同學更加全能,為其引入了自研的「Mind GPT」認知大模型,乘員可以使用粵語、上海話、四川話等方言,詢問理想同學各種問題。

是的,各種你想得到的問題,它甚至可以畫畫,你可以把它理解為「ChatGPT+Midjourney」。

理想汽車表示,全新的 AI 交互介面、AI 百科問答、任務大師 AI 版、AI 繪畫、多模態可見即可說 2.0 等,即將在「不久的將來」全量推送。而且,理想這次沒有忘了理想 ONE 車主。

成長,是理想汽車的驅動力

本周早些時候,理想汽車 CEO 李想發表長文稱,理想汽車的驅動力是「成長」,而理想汽車的組織使命是「掌控自己的命運,挑戰成長的極限」:

成長才是我們的驅動力,每一個業務、每一個人才、每一個團隊都要成長,不能停下來。

李想表示,成長由學習和訓練兩部分組成,後者指的是商業實戰。

他稱,在 2022 年三季度,問界 M7 的上市和操盤對理想 ONE 產生了極大影響。從那以後,理想開始全員學習華為,升級矩陣型組織,提前停產理想 ONE,並發布了理想 L8。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通過實戰訓練,獲得成長,變為能力。

除此以外,理想也從 BBA 學習了 4S 店的選址和銷售經驗,提升了自己的銷售轉化率。

這就是從去 2022 年 8 月崩盤的 4000 多輛交付,一路成長到今年 6 月目標超過 30000 輛交付,一路走過來最真實的內心想法和實戰成長。

有趣的一點是,如今新能源車企的境地,與十多年前的智慧型手機廠商別無二致。

回顧智慧型手機的歷史,大致可以分成滲透率緩慢爬坡、快速滲透和滲透增速放緩三個階段,橫向對比,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處於滲透率加速、競爭加劇的階段。當滲透率增速放緩,產品的發展路徑也將出現嚴重的同質化。

蘋果依靠自研作業系統及晶片,實現核心競爭力的軟硬一體化發展,建立獨特生態,在同質化的市場中提升了用戶粘性。

不難發現,理想的戰略也是如此,自研增程器、認知大模型、城市 NOA、充電機器人…… 更重要的是對於用戶體驗的把控。

有了這些,理想必將迎來他們的「iPhone 時刻」。

*文中程南為化名,文中配圖均來自理想汽車。

講好故事。

#歡迎關注愛范兒官方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為您奉上。

| ·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eaa919a7fe02cb32f4b485a333446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