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自2020年原董事長兼CEO林奇意外逝世後,本就內憂外患的游族網絡,在經歷內部動盪、外部爭奪、IP焦慮、反覆虧損後,又迎來了新的掌門人。
2023年上半年,游族網絡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7.42%至8.45億元,歸屬凈利潤轉虧至-5204.25萬元,上年同期為7094.13萬元。
分業務來看,在2023年上半年為公司貢獻7成營收的移動遊戲,業務收入同比減少25.04%,同時該業務毛利率同比減少6.68個百分點。此外,為游族貢獻2成營收的網頁遊戲,毛利率同比減少5.98個百分點。
針對如今的游族網絡,最直觀的問題就是,缺少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拳頭產品。
在目前8款已上線的遊戲中,主要包括以「少年」IP為代表的自研卡牌遊戲產品系列,《權力的遊戲凜冬將至》為代表的SLG玩法自研遊戲,以及《聖鬥士星矢覺醒:十二宮騎士》代理遊戲。
根據近幾年游族網絡在財報中頻提到的,持續推進「全球化卡牌+」的戰略方向,主要是依靠著公司核心IP「少年」進行。該IP首款遊戲《少年三國志》於2015年正式上線,距今已過去8年。
根據遊戲生命周期論,一款端游的平均生命周期就是3-5年,對於頁游來說,很多遊戲的生命周期也就是3-5個月。而游族網絡的「少年」系列經過多年的運營疊代,恐早已透支。
在2023年,游族網絡暫且只有《戰火與永恆》一款新品於4月上線,距離游族上一次新品上線是2021年4月。但《戰火與永恆》實際上是2020年上線的《Infinity Kingdom》的國服版本。不過作為一款經過市場驗證的成熟產品,《戰火與永恆》似乎沒有在國內市場達到市場預期。
根據七麥數據顯示,在上線首日,在國區iOS系統免費策略類榜單中,《戰火與永恆》排在第一的位置,截至9月12日,排名已跌至426名。
由此來看,缺少持續性爆款產品,是如今游族網絡難以忽略的問題,讓公司很難像米哈游的《原神》、吉比特的《問道》、巨人網絡的《征途》等一樣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
這就致使長時間以來,游族網絡只能不斷走著「買量運營」的老路子,營銷投入進而壓縮利潤空間。
2023年上半年,游族網絡整體毛利率同比減少6.17個百分點至41.75%。與同行業相比,更是相形見絀,同期吉比特毛利率88.52%,巨人網絡89.49%。
值得一提的是,游族網絡目前還包括10款儲備自研產品,其中就包含萬眾期盼的「三體」系列IP《我的三體:代號淪陷》,項目計劃年內開啟測試,預計明年上半年上線,未來計劃每2至3年向市場推出一款《三體》遊戲。
不過針對「三體」這一IP,有分析認為游族想要通過三體遊戲重新收穫高光時刻的難度極大,是世界級的。除其宏大敘事背景,劇情結構極其複雜、難以還原。其次,影游互動或影視改編遊戲,都沒有特別成功的範例,「三體遊戲如果沒有突破性創新,恐也難免俗」。
於是,在難創爆款、利潤不斷縮水的背景下,在AIGC概念爆火之後,游族網絡開始試圖通過AI技術從生產端與體驗端兩個方向推動公司變革,尤其是在生產端。
在2023年5月的電話會議中,游族網絡表示「關於提效與降本,遊戲公司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成本,AI可以幫助生產者提高效率,實際上就是降本」。
在2023年半年報中游族網絡表示,將AI賦能遊戲生產工具鏈,搭建了一套集成式的AI平台,針對美術資產生成、引擎、技術、配音、策劃、本地化多語言版本製作等方面推進生產自動化、標準化、規模化。此外,游族網絡還與雲從科技關於共同研究遊戲垂直領域大模型展開了戰略合作。
不過,降本增效也意味著遊戲從業者將面臨新的挑戰。
2023年7月,「游族毀約校招生」一事在網絡上持續發酵。相關消息顯示,游族網絡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一刀切」所有應屆校招生,以及部分試用期人員。有校招生透露,收到游族發來的「撤銷聘用邀約告知函」,稱該崗位已被撤銷。
形成反差的是,在大範圍裁員「降本」的同時,游族網絡關鍵管理人員薪酬卻由2022年上半年的534.48萬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的729.7萬元。
除裁員外,游族網絡在2023年上半年還經歷了一場大範圍的人員變動。
2023年4月,游族網絡發布了一份《選舉公司董事長及專門委員會委員》的公告,宛正正式成為游族網絡董事長,公司法定代表人相應變更為宛正。
此前,原董事長許芬芬已於2023年3月因個人原因辭去所有職務。自游族創始人林奇去世後,其三個未成年子女林漓、林芮璟及林小溪,繼承其所持有股份,許芬芬作為未成年子女的母親接手游族董事長等職位,至今已兩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游族網絡近年來的業績並不樂觀。
在2020年林奇意外離世的這一年,游族網絡創出自轉型遊戲業務以來首次出現虧損,歸屬凈利潤同比下降173.17%至-1.88億元。儘管在2021年公司歸屬凈利潤成功扭虧,但仍處於上市後較低水平,僅高於2020年,同時營收同比下降31.87%至32.04億元。
到了2022年,游族網絡營業收入更是同比下降38.19%至19.81億元,凈利潤再次轉虧,同比暴降480.73%至-6.3億元,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最差業績。
這與核心高層的接連出走不無關係,自2018年跟隨林奇創業的元老們紛紛出走。2020年年底,徹底失去主心骨林奇後,游族網絡猶如一盤散沙,管理層一度陷入空心化。
彼時,擺在許芬芬面前的就是「帶領游族網絡走出困局」這一重任。實際上,並沒有太多遊戲從業經驗的她,接管公司多是權宜之計,更何況彼時她還需要承擔林奇留下的高額債務。於是游族網絡在眾人眼中,多是待價而沽的狀態。
而林奇當年斥1.2億元巨資拿下的《三體》遊戲開發版權,也成為了游族網絡最大的一張底牌。位元組跳動、騰訊、阿里互娛、搜狐暢遊、新浪、嗶哩嗶哩等商業巨頭都曾計劃將其收入囊下。
只是,讓眾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終接盤游族網絡的卻是一家剛成立7個月的公司。2022年12月,林奇三子女和監護人許芬芬將其持有的1.13億股游族網絡股份以每股10.20元的價格轉讓給上海加游企業管理合夥企業(簡稱「上海加游」)。
關於這個橫空出世的上海加游,有業內人士推測,或是為了收購游族網絡而成立的「殼」公司。根據上海加游披露的2022年社保繳納情況顯示,上海加游社保繳納人數為0人。根據2023年半年報,游族網絡目前第一大股東為上海加游,持股11.72%,公司目前尚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至於上海加游背後的「神秘人」宛正,有關他的資料較少。
公開資料顯示,宛正目前擔任9家公司的高管。其中,最早成立的一家公司是上海奧寧競技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旗下運營的奧寧網絡是一個以電子競技為基礎的電子競技泛娛樂平台。
有關奧寧網絡在遊戲產品方面的成果似乎也不多。企查查顯示,上海奧寧共持有6個商標,均名為陸島軍團,但商標狀態均為無效。此外,公司還有7個軟體著作權,其中6個都是2016年批准的VR遊戲軟體,但搜索後相關信息寥寥無幾。
此外,與許芬芬同一時間卸任董事的還有劉萬芹和孫莉。此前的公開報道中,劉萬芹是負責游族海外發行業務的副總裁,孫莉則是游族前財務總監,兩人都是游族的「老將」。
緊接著,游族網絡監事會主席俞國新、監事陸惟也提出辭職。林奇時代的「董監高」幾乎「換血」,對比2020年報中的高管名單,在2022年報中只剩下陳芳、鄭家耀兩位舊人。
一朝舊人去,轉眼新人來。在披露宛正為新任董事長同日,游族網絡還一同披露兩位90後新董事,分別是財務總監沙慶欽,以及游族首席創新官禹景曦。值得一提的是,禹景曦是前英雄聯盟職業選手「Misaya若風」。對此,有業內人士猜測,電競會是游族網絡下一階段的拓展方向。
總的來看,目前游族網絡仍處於整合重建階段,內部震盪仍未平息,在產品上或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期。而在經歷了多次陣痛之後,找到新掌舵人的游族網絡,不知未來能否走向康莊大道。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