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沂河發現美 | 沂蒙小院追憶,紅嫂家鄉情濃

2023-11-01     好客山東

原標題:沿著沂河發現美 | 沂蒙小院追憶,紅嫂家鄉情濃

沿著沂河發現美

沂蒙小院追憶,紅嫂家鄉情濃

編者按

沂河,作為臨沂的母親河,既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積澱,又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既連接著多彩的文化生活,又不斷擦亮著城市的特色名片。

沂河,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為了深度感悟沂河兩岸文化、切身感受沂河兩岸旅遊產品的新場景和新變化,叫響「沿著沂河發現美」文旅宣傳品牌,臨沂市文旅局沿著沂河發現美第二季主題宣傳推廣活動再啟程,感受著臨沂文旅消費的升級,文旅產品的疊代,全新文旅產品的湧現,發現臨沂文旅更多美好。

紅嫂家鄉,一間間茅屋小院裡人流如織。

踱步古樸的狹窄小路,六百年歷史的常山古村靜靜地躺在山間,一院一落皆蘊藏著發人深省的革命故事,一步一景都映照著鮮活生動的紅色記憶。

村頭巷尾儘是板巷、石屋等極具沂蒙山區特色的建築,乾草堆疊的房頂在陽光的照射下金黃一片,曬乾的玉米、辣椒掛在坑窪的牆壁。兒時聚在村口一起「翻面單」「扭秧歌」的回憶漸漸清晰,將綢帶系在腰間邁出輕快的步子,童年仿佛隨手掌的毛線翻轉,在口口相傳的小調中重新甦醒。經過的每一棵老樹,路過的每一座老屋,看過的每一塊石碑都追憶著滔滔歲月中的時代痕跡。

紅色文化一直是這片土地最鮮明的特質、最厚重的底蘊。「當一回八路軍、做一次支前餐、唱一首紅色歌曲、上一堂紅色歷史課」。當地道家鄉話和時興流行語在繽紛色卡上摩擦出奇妙火花,伴著九道「密令」的指引穿越古村。在有趣的關卡中學習,在深刻的學習里銘記,我們一起感受著紅色教育新方式給沉寂了百年的民風民俗脈動起年輕的氣息。

拾級而上,錯落有致的山腰上伏著低矮茅屋,院牆裡傳來親切的鄉音,宛若翻開了一本厚重、動人的歷史書。在窄凳上並排坐好,《跟著共產黨走》《識字班》《永遠的新娘》等可歌可泣的沂蒙老故事在這裡緩緩上演。演員們是當地農民和文藝愛好者,用當地方言演出,飽含深情和質樸的情感。「融戲於景、戲景相融」的新形式小院演出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革命穿越之旅,再現了熱血奔騰的年代裡最深刻的記憶,星星之火燃燒在每個觀眾的心田。

進來煎餅院內,這裡的爐火正旺,親手舀起一攤麵糊,在鏊子上緩緩推開,掀起來的變成了一張薄如蟬翼的煎餅;豆腐坊內香氣四溢,從磨豆到成型,經歷的一道道工序穿越了百年的光景。果真,能帶走的記憶須得親身體驗後的方覺深刻。在熱氣騰騰的空氣中氤氳著濃厚的歲月氣息,仿佛回到了那個艱苦奮鬥的革命年代,身旁有老區鄉親抬著塞滿軍糧的小推車走過,他們焦急又盼望,啟程著支援前線的方向。

「紅嫂」是歷史賦予沂蒙婦女的特殊稱謂。在沂蒙大地上,有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明德英,有捨己為人設立戰時託兒所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祖秀蓮,有擁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走進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她們的故事便生動地展現在眼前。從革命的高山之上奔涌而下,磅礴向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星辰大海,沂蒙紅嫂的故事將被代代傳頌。

在那個炮火紛飛的日子裡,以沂蒙紅嫂為代表的老區人民送子參軍、送夫支前,抬擔架、納軍鞋、救助傷員,譜寫著愛黨擁軍的壯麗史詩。

聽,崢嶸歲月里誕生的沂蒙山小調在哪個村落小院裡再次唱起,革命老區擦亮了紅色名片,奏響了時代的新旋律……

來源:文旅臨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c75fb6ff9519d04f50eb8b3a945e4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