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縣 「三園」同構 鏈動產業促振興

2023-12-10     駐馬店廣視網

原標題:平輿縣 「三園」同構 鏈動產業促振興

全媒體記者 朱劍鋒 通訊員 王昆明 張陽

用鄉情感人、產業聚人、環境留人,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年」和「輿商回歸」活動,吸引125名平輿籍企業家返鄉創業,對接「三園」產業項目76個。

積極喚醒鄉鎮老村委、老學校、廢舊廠房等「沉睡資源」,盤活閒置土地3000多畝用於「三園」建設,鄉鎮村野煥發產業新活力。

在縣域主導產業工業園基礎上,分批建設19個鄉級鄉村振興產業園,224個村級共同富裕加工園,初步帶動全縣6萬多名群眾就近就業,力求將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值收益留在鄉村、留給農民……

以產業富民,靠工業強縣。去年以來,平輿縣從習近平總書記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中找方法、找思路,從省委提出的「兩個確保」「十大戰略」中研究具體措施,突出駐馬店市委提出的「593460」發力方向,立足縣域發展實際,以外向思維破題,聚焦推動人才回鄉、資金回流、項目回歸和土地回位四大鄉村發展要素,創新推進縣級主導產業工業園、鄉級鄉村振興產業園、村級共同富裕加工園「三園」同構,聯農帶農縱深打通縣鄉村三級產業體系,激活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

跳出縣域看平輿,打通縣鄉村三級產業體系

車間內,農民變身產業工人,手指上下翻飛編織藤條;園區中,貨車將訂單產品裝車運往平輿縣城,經戶外家具龍頭企業進一步加工組裝,一套套古色古香的藤編沙發便揚帆出海,銷往國外……

11月20日,在平輿縣李屯鎮管坡村共同富裕加工園,人來車往,一派繁忙景象。「上班就在家門口,鄉親們有活干、有錢賺。」返鄉致富帶頭人、企業負責人張雪峰介紹,自己2015年回村成立藤編廠,入駐共同富裕加工園。「主要承接中鑫、華東戶外等平輿戶外休閒大企業訂單,帶動20多名群眾在此穩定就業。這種『基地在縣城、車間建村頭、加工在農戶』的產業模式很普遍,已不是啥新鮮事兒。」他說。

將主導產業鏈條延伸下沉,分享收益以反哺鄉村,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記者日前走訪平輿縣各個村鎮,處處可見這種聯動效應。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在平輿縣委書記劉飛看來,地處豫東南,作為傳統農業大縣,長期以來,平輿縣在人均生產總值、新型城鎮化步伐、縣域人才引進、鄉鎮建設用地利用等方面,與先進地區存在一定差距,「鄉村振興,一頭連著農村、農民,一頭連著農業現代化,更事關縣域經濟發展全局。要敢於正視短板、直面問題,以新理念破解關鍵題,力推鄉村振興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跳出縣域看平輿,以外向思維解難題、謀發展。去年以來,平輿縣委、縣政府先後組織縣直單位、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村支部書記等奔赴浙江、江蘇等產業發展強省考察,學習先進地區「活」的思維、「闖」的銳氣和「破」的方法,為探索適合本地鄉村產業發展打開新理念、新路徑。

對標江浙「優等生」,煥「新」發展思路,以「蹲下去看螞蟻」的鑽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平輿縣聚焦鄉村振興中人才、資金、項目、土地等要素回歸,立足「事有人管、活有人干、產業有基礎、市場前景好」四個條件,在多番調研基礎上,形成「建三園、強工業」發展思路,創新提出以縣級主導產業工業園為龍頭、鄉級鄉村振興產業園為支撐、村級共同富裕加工園為網絡的「三園」同構發展模式,穿珠成鏈、連點成線,縱深打通並做優做強縣鄉村三級產業體系,打造鄉村振興強大引擎。

以實體經濟為支點,「三園」同構謀發展

一個普通的鄉村振興產業園,能迸發多大能量?

「吸納17家中小微企業,每家年產值都在200萬元以上,涵蓋日化、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等多個領域。」初冬時節,東皇街道黨工委書記孫留喜帶領記者參觀當地產業的火熱發展,令人眼前一亮,「招引並精心培育小微企業茁壯發展,不僅帶動農民進圈入鏈實現增收,更是鄉鎮實體經濟長遠發展的源頭活水。」

獨木不成林,產業的「漣漪效應」正不斷放大——

與平輿防水主導產業相呼應,東和店鎮建設集防水卷材、防水塗料等防水防潮材料生產與銷售於一體的產業園區;搶占預製菜行業風口,與思念食品聯合,西洋店鎮依託豐富的畜牧養殖資源,聚力打造冷鏈物流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園……

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平輿縣在一體推進「三園」建設中,始終著眼縣域與村鎮統籌聯動,使其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力求形成主導產業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蓬勃發展勢頭。

突出龍頭帶動,做大做強縣級主導產業工業園。聚焦皮革皮具、建築防水、戶外休閒用品等主導產業,平輿強力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加快優質企業培育,推動主導產業集群集聚、做大做強。同時藉助入駐企業在資本、技術、信息等優勢,大力發展訂單式經濟,通過「配套設施訂單」「服務訂單」等,常年穩定帶動3萬名脫貧群眾穩定就業。

打造腹地支撐,做優做特鄉級鄉村振興產業園。在充分考察調研各鄉鎮(街道)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等,平輿縣進一步明確各個鄉村振興產業園產業發展方向,通過外引內扶、政策扶持、項目支撐等措施,吸引本土龍頭企業、主導產業配套企業向鄉級園區集中,著力培育打造「一鄉一業」,壯大鄉鎮經濟體量。

注重聯農帶農,做精做新村級共同富裕加工園。平輿縣積極整合現有的村級幫扶車間、藤編外協加工點和農戶加工點,支持引導返鄉創業人員、農村經紀人等,利用村內閒置廠房、倉庫、宅基地等建設共同富裕加工園,通過為主導產業提供配套服務、開展生產加工,帶動農民就近就業、實現共同富裕。當下,在整合建成的224個村級共同富裕加工園中,入駐戶外休閒用品小微企業115家、服裝加工企業49家,帶動近6萬名群眾就近就業,人均年增收3萬元。

「始終將發展的支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通過強龍頭、補鏈條、上項目、興業態,著力引導現代生產要素向村鎮傾斜,補齊鄉村產業短板,有力助推縣域經濟『成高原』。」對於「三園」建設的發力點和重要性,平輿縣縣長李磊這樣認為。

破解要素保障難題,答好鄉村振興關鍵題

將「三園」建設作為統籌城鄉一體發展的平台支撐,實現工業強縣的重要抓手、「拼經濟」的重中之重,平輿縣在做好科學規劃的同時,著力破解「錢從哪裡出、地從何處來、人往哪裡去」的難題——

通過「政府拿一點、集體籌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方式,破解「三園」建設資金難題,採取政府投資建設、政府+企業合作建設、企業自主建設三種模式,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鄉村振興銜接補助資金等資金重點向「三園」傾斜,同時著力推動金融機構、社會資本投資等「金融活水」向「三園」引流。

堅持規劃引領,試點先行,將產業園項目用地納入鄉鎮國土空間規劃,依照產業體系劃定區域,積極盤活鄉鎮老村委、老學校、廢舊廠房等「沉睡資源」,培育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對入駐企業實行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供應等靈活供地政策,最大限度滿足「三園」建設用地需求。

將招商引資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堅持全員、全域、全年招商,抓大不放小,將招引的重大項目落戶縣級主導產業工業園,中等規模項目入駐鄉級鄉村振興產業園,小微項目放在村級共同富裕加工園,目前已對接「三園」產業項目76個,有力推動資金回流、項目回歸、人才回鄉。

將「三園」建設作為錘鍊幹部能力作風、檢驗初心使命的「試金石」,平輿著力突出黨建引領,創新開展農村黨建三級聯動「雙提升」工程,制定縣直幫扶單位、鄉鎮(街道)、基層黨支部「雙進雙出雙考核」機制,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書記的能力素質,做到「選好一個人、配對一班人、帶富一群人」,全面提升全縣村支部書記「五種素質、五種能力」,為「三園」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建設現代化河南,大頭重頭在「三農」,潛力活力也在「三農」。「平輿聚焦縣鄉村產業鏈群融合發展,以『三園』建設為抓手,聚力形成龍頭帶動、多點支撐、各具特色的三級產業體系,切實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下一步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充分激活縣鄉村產業經濟發展活力,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劉飛表示。(編輯 李宗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c5d8368aa68a21a9bd1321536d54e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