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長恨歌》5000場華美「慶生」,臨潼聚力打造中華傳統文化演藝之都

2023-12-06     名勝古蹟

原標題:舞劇《長恨歌》5000場華美「慶生」,臨潼聚力打造中華傳統文化演藝之都

舞劇《長恨歌》5000場華美「慶生」,臨潼聚力打造中華傳統文化演藝之都

「斯山為大幕,斯水作舞台,斯地真歷史,借我入戲來……」自2006年以來,中國首部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借景敘事、借史寄情、借古潤今,在「真山真水真歷史」為我所用和歷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及當代呈現中,演出了陝西旅遊的金邊名片,創出了實景演藝的國家標準,締造了文旅融合的典範,書寫了連續演出18個年頭、演出超5000場、接待人次約1000萬的輝煌演藝史。

2023年12月1日晚,在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的華清宮景區九龍湖畔,由臨潼區委、區政府主辦,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陝西華清宮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承辦的臨潼區打造中華傳統文化演藝之都暨2023冰火《長恨歌》首演、《長恨歌》演出5000場紀念專場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冰火浪漫+提升回歸

2023冰火《長恨歌》呈現四大亮點

霜雪覆蓋在宮殿之上,寒冰倒掛在屋檐之下,火把、火海把冬日的驪宮夜空渲染得火熱而浪漫……當晚,2023冰火《長恨歌》如約而至,再次拉開了演出季的大幕。在接下來的3個月里,廣大遊客可以在霜雪鋪陳、寒冰倒掛的唐宮裡,感受冬季旅遊的別樣浪漫。

舞台上,雪映驪山;歌舞里,華清生煙;火海將情緒推向高潮,冰雪將歷史凝結成曜石……冰火《長恨歌》自2021年冬季推出後,依託現代科技,讓觀眾穿越時空切身體驗唐玄宗在華清宮避寒盛況、直觀感受李楊二人唯美愛情故事,實現了北方冬季實景演藝零的突破,收穫了市場的好評。

本著高質量發展理念以及精益求精的藝術態度,2023冰火《長恨歌》從演出細節到觀演環境,在四大方面進行了系列改造和升級:一是燈光舞美推陳出新。增加了雪花機數量和藝術打光,讓漫天飛雪下的曠世絕戀更加唯美;火焰特效及景觀樹木再度升級,營造出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的震撼景象。二是服裝道具全面煥新。深挖古畫細節,將演員服裝更換為更具長安之美的復原式唐裝。三是視覺效果再度增強。舞台藝術呈現更加注重東方美學表達,以鏡花水月之姿呈現東方舞台魅力;舞台大屏整體更換,不僅清晰度提高了25%,內容也更為豐富,可以更好呈現歌舞昇平的大唐盛世。

旅遊資源+文化創意

文旅融合再現新篇章

作為文化和旅遊融合最具活力的典範之一,舞劇《長恨歌》在華清宮景區已上演了18年,取得了演出5000場的優秀成績。公演以來,《長恨歌》秉承對「百年精品」理念的堅持,積攢了超高口碑,成為「來陝遊客必看的精品演出」,成就了陝西旅遊演藝的「金邊名片」。從2016年以來連續五年入選「中國實景旅遊演藝十強」,2023年《長恨歌》又入選「全國首批旅遊演藝精品名錄」。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布全國文化和旅遊標準化示範典型經驗名單的通知》,全國僅有20家單位入選。其中,華清宮《「長恨歌」標準化模式鑄就旅遊演藝文化品牌》典型經驗入選,為陝西省唯一入選項目。作為「全國首批旅遊標準化試點單位」,華清宮以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演出管理為藍本,主導編制了3項國家標準、9項地方標準,為中國旅遊行業提供了原創演藝產品長期穩定運營的經典範本,填補了旅遊演藝標準領域的空白。

為持續閃耀這一「金邊名片」,提升華清宮唐文化影響力,在當晚的《長恨歌》演出5000場紀念活動上,「盛世唐風 華清有禮」——首屆華清宮·長恨歌文創產品設計大賽正式發布。大賽聚焦文旅融合的新創意、新消費和新體驗,邀請社會各界圍繞華清宮·長恨歌唐文化元素、文物遺蹟、歷史文化、旅遊景點、演藝演出等開展創意產品設計,打造更具有活力的「華清文創」品牌。大賽設置了文創產品、平面視覺設計兩個賽道,設有56個獎項和價值10萬元的獎品。

據悉,大賽時間從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3月15日,其中作品徵集時間截止1月15日,其後為評選及展覽時間。3月15日(2024版《長恨歌》首演儀式上)隆重頒獎。

陝西華清宮文化旅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潔表示,華清宮將在持續拉動包括經典《長恨歌》、冰火《長恨歌》、實景影畫《12•12》、多媒體影像劇《玄境長生殿》在內的演藝產品高質量發展「強引擎」的同時,積極深入參與臨潼區其他文旅項目運營,延伸華清旅遊產業鏈,擴大華清旅遊生態圈,打造更多「高顏值」「文藝范兒」的文旅項目。

「藝術+旅遊」

用演藝打響臨潼新名片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關於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引導戲劇節、音樂節、藝術節、動漫節、演唱會、藝術展覽、文旅展會等業態健康發展,豐富「音樂+旅遊」「演出+旅遊」「展覽+旅遊」「賽事+旅遊」等業態。

跟著演出去旅行,旅遊演藝「演」火了旅遊經濟……「藝術+旅遊」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遊客追尋的「詩和遠方」和享受高品質旅途的新方式。今年1至10月,臨潼區旅遊綜合接待3245.03萬人次、綜合收入231.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33%和33%。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年接待量首超1000萬人次;華清宮景區年營收首破10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臨潼區是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富集地,也是全國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近年來,臨潼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力打造中華文化會客廳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高標準編制全域旅遊規劃,大力推進文旅資源轉化,加速構建「一體兩翼」文旅產業發展格局。今年1月,「打造中華傳統文化演藝之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臨潼區對標對表省、市推進文旅融合發展部署要求,樹牢「文旅立區、文旅興區」理念,紮實推進中華傳統文化演藝之都建設。依託地域特色、科技創新、歷史文化,臨潼區沉浸式文旅項目不斷湧現,舞劇《長恨歌》、《12•12》西安事變實景影畫劇、《玄鏡長生殿》、中國首部戰爭史詩劇《復活的軍團》以及《再現•秦皇鐵書》《大秦帝國鐵鷹銳士》《和天下》等7台文旅精品聯袂上演。

與此同時,臨潼區還相繼出台了《加快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支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十一條》,打造形成了「最美環山路」鄉村旅遊線路和以後瀛、驪語閣等為代表的精品民宿, 推出的「壹秦」系列、「賞俑茯磚」系列、「唐寵」系列、「國幣文創」系列、「互動解謎遊戲書《問秦》」等一大批創意度、市場認可度「雙高」的文化創意產品深受歡迎。目前,該區正在全面推進大秦•驪山月度假村、和光懷雅等高端酒店項目建設,加快秦陵博物院提升改造工程,配合實施秦東陵大墓發掘保護工程,積極實施姜寨遺址公園、火車站歷史街區項目建設,全力構建「山、宮、城、寨、站、河」六位一體文化旅遊核心區,持續擦亮叫響「俑動中華•泉潤臨潼」品牌。

「《長恨歌》《復活的軍團》等演藝拳頭產品,是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讓文物活起來的典範製作。我們將持續結合文化資源稟賦優勢,編制精準科學的全域旅遊規劃,加快俑陵一體化建設,推動驪山溫泉「雙遺產」申報工作,鼓勵景區和社會團體策劃推出更多精品劇目。」據臨潼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局長段明介紹,下一步,臨潼區將緊扣勇當文旅融合發展先行示範的定位要求,錨定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中華文化會客廳」工作目標,堅定「規劃引領、文化賦能、多產融合、項目支撐、要素保障、服務提質」的路徑,加快構築「一體兩翼」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聚力打造中華傳統文化演藝之都。

編輯:劉沫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c5cc9ebbf19aa1be8cad705be8c6a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