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身體猛然一抖,是大病的預兆?別怪我沒提醒你…...

2023-10-30     家庭醫生在線

原標題:睡覺時身體猛然一抖,是大病的預兆?別怪我沒提醒你…...

作者 李楠

最近,家醫君在後台收到這樣一條留言:我最近睡覺時經常出現身體猛然一抖,然後驚醒的情況。昨天還夢到自己在高處踩空,嚇得在夢裡尖叫,把我媽都嚇醒了。這不會是什麼大病的先兆吧?

大家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在睡夢中,

突然身體像抽搐般的一抖,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針對這一現象,

網絡上有五花八門的解釋,

有人說是腦部中樞在試探死亡,

有人說是因為身體正在長高

……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實際上,這種生理現象在臨床是有學名的,叫做臨睡肌抽躍症(又名:睡眠痙攣)。它是在非快速眼動睡眠的第一階段睡眠開始時發生的身體肌肉的突然、無意識、非重複性收縮。

這現象在睡眠過程中相當常見,根據美國睡眠協會的調研數據顯示,約七成的人在一生中至少經歷一次入睡抽動,其中一成的人幾乎每日都在經歷。入睡抽動通常只持續一段較短的時間,可造成人們短暫的醒來或影響睡眠質量,但一般情況不會對健康產生長期不良影響。

01

警惕!3個原因可能引起「入睡抽動」

雖然大多數的入睡抽動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不會對身體造成消極影響。但如果抽動發生過於頻繁,還需警惕可能與這些不良因素有關。

1.身體過勞

平日工作壓力大、加班熬夜、焦慮抑鬱等都可導致人的精神長期處於緊繃狀態。這種情況下,入睡抽動會頻繁發生,人們應注意調節作息、消除不良情緒。

2.身體缺鈣

鈣是神經肌肉傳導和正常肌肉收縮所必需的重要礦物質元素。缺乏鈣質可能導致神經肌肉系統的不穩定及異常活動,進而誘發入睡抽動。此時,人們應該注意鈣攝入,平日多曬曬太陽。

3.腦部病變

帕金森病、腦幹病變、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等疾病,都可能影響神經遞質的正常釋放及傳遞,引發入睡抽動。因此,如果高頻的入睡抽動,伴隨頭暈、頭痛等不適症狀,可能是腦部病變的信號,人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02

怎麼減少「入睡抽動」,

提高日常睡眠質量?

入睡抽動容易讓人猛然驚醒並難以再度入睡,這裡家醫君給大家總結了4個辦法,助力減少抽動,提高日常睡眠質量!

1、晚間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入:人們在夜晚應避免飲食咖啡、濃茶、巧克力、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食物,減少對神經的刺激。

2、規律作息,學會釋放壓力:避免經常性熬夜、日夜顛倒等不良作息習慣,同時學會如何釋放壓力、管控情緒,這樣有利於睡眠質量的提升。

3、適時運動:適度的運動鍛鍊能夠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降低入睡抽動的發生機率。不過注意,運動不宜過度激烈,像瑜伽、八段錦等柔和動作的運動比較適宜。

4、節律呼吸:當抑鬱焦慮或壓力過大時,人們的呼吸節律會變得紊亂,這是不利於優質睡眠的。此時,人們可以嘗試調節呼吸,慢慢穩定情緒。

男子用嘴幫女友吸傷口,確診三級暴露!

別吃太清淡?181個國家研究:吃得越咸,壽命或越長?答案來了

壽命長短,看臉就知道?壽命長的人,一般會有5個特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c2567d6264887b600e117d95dee57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