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賺1億,2023年暴富的賽道找到了?

2023-11-16     單仁行

原標題:8天賺1億,2023年暴富的賽道找到了?

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這幾天,我跟單仁牛商的一些同學,包括創投圈的朋友做了一些交流。

今年的創投圈其實很難,募資難,投資難,投後管理更加難,在「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不管是投資人,還是企業都把「盈利」放在了第一位。

但是,總會有一些隱秘的賽道爆發出光芒。

比如根植於短視頻而誕生的短劇。

大家可能覺得短劇能有什麼價值,誰看短劇啊?

誒,這就是信息差了。

就連過去高高在上的投資機構今天也在拋掉光環,認真關注這些下沉的機會。

有朋友就告訴我,不光是他們在關注,國內三大流媒體平台愛騰優正在入局短劇,一些MCN機構也開始轉型做短劇。

那麼,短劇的價值在哪裡?它為什麼能爆火?

02

我們查詢了一些資料,跟創投圈的朋友核對了一下數據,我們很可能都小看了「短劇」這個細分領域所爆發出的成績。

比如說最近熱門短劇《無雙》,上線才8天,付費觀看的充值就破了1個億,它的製作方西安豐行文化甚至都沒人聽說過。

抖音短劇《夜班日記》播放量高達11.5億,而這個帳號所屬的MCN機構銀色大地,就是之前公眾號成名作者咪蒙新成立的機構。

根據預測,銀色大地拍攝的短劇90天收入大約4600萬,一年營收預計1.8億。

騰訊視頻上線的短劇《拜託了!別寵我》分帳票房突破3000萬。

這些短劇的吸金能力堪稱恐怖,而且,從我們目前統計的各種評估來看,整個短劇市場都處於一種爆髮狀態,算上短視頻平台以及小程序、APP,短劇線上訂閱的收入差不多在200到300億之間。

要知道,2023年中國電影票房也就在500億左右,短劇竟然能占到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半。

而且,相較於電影、電視劇,短劇具備了無法比擬的商業優勢。

什麼樣的商業優勢?

那就是製作周期、回報周期和投資回報率。

要製作一個傳統上的電影、電視劇,前期要去寫好完整的劇本、申請備案、拿批號,中間要挑選演員、拍攝、剪輯,然後拿去監管部門送檢審核,審核會非常嚴格。

假如是電影,最後還要找發行商做宣發,找院線多排片。

這就導致整個製作周期非常漫長,一部電影沒個幾年都磨不出來,像十一檔 的《堅如磐石》在有大導演、大明星的加持下,還反覆磨了6、7年,來來回回審核,最後劇情剪了個七零八落。

我們非常熟悉的熱門電影《流浪地球》系列,已經是綠燈全開的情況下,流浪地球3還要等到2027年才能上映。

漫長的製作周期、短暫的上映時間,也就導致收回投資的窗口期非常短,你還得跟院線分票房,投資回報率當然有限,

所以,電影其實是一個很不確定的危險生意,它必須要有大IP、大明星加持、海量的宣發、內容要精良,來提高收回投資的確定性。

電視劇也好不哪裡去,一個核心原因就是現在的人已經不愛看電視了。

電視基本上在家裡成為了擺設,再加上機頂盒的存在,你想看一些頻道,不好意思,你先交錢辦個VIP吧。

這就導致很多人,特別是下沉市場的用戶,不愛花錢去電視上看那些又爛又長的電視劇了。

但不好意思,這些缺點,目前的短劇都沒有。

03

我們調研了一下,目前的短劇非常短,通常一集也就是2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5分鐘,這就避開了審核要求,短劇不需要備案,只要內容方和平台方自己審核。

而且,製作周期短的超乎想像,不是拍完了再去播,而是拍一集播一集,隨拍隨放。

整個內容劇本非常簡單,快的一個星期就寫完了,慢一點的像《無雙》也不過花了一個月就把劇本寫完了。

為什麼能這麼短?

因為短劇直擊人性,就是為了爽,就是讓觀眾感受到一種無腦的爽感,什麼扮豬吃老虎、什麼總裁愛上我的虐戀、什麼窮小子翻身。

總有一部主題可以直接擊中普通人的幻想,讓觀眾的多巴胺瞬間釋放,欲罷不能。

因為足夠短、足夠爽,短劇也不需要什麼明星,隨便找個漂亮的群演一演,後期2個剪輯一剪,短劇的成本就可以壓縮到20-30萬。

但回報卻高的驚人。

因為短劇最大的優勢,就是藉助於網絡,藉助於短視頻平台,包括流媒體平台,快速生產,快速交付,快速變現。

要知道中國短視頻的用戶規模,今天已經達到10.5億了,短劇只是在短視頻的基礎上,把內容高度凝練,它雖然短,但信息密度非常高,反轉就在下一刻,甚至下一秒。

當然,短劇也有成本,最大的成本,不是製作成本,其實是投流成本。

短劇需要去投流,做爆點的切片傳播,在各種平台不斷投流吸引用戶觀看,全方位觸達受眾。

他們會免費播出幾集,然後不停的反轉、不停製造矛盾和爆點,在高潮來臨的時候設置收費節點,你想接著往下看?

充個幾塊、十幾塊就可以解鎖後續的內容,享受快速的爽感了。

其實,我們統計了一下,一部短劇看下來,並不見得比看一部電影便宜。

但觀眾付起錢來,可是非常的上頭,因為大家會覺得花十幾塊錢就能爽,就能體會自己幻想中的慾望,那可太划得來了。

04

當然,從短劇的爆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趨勢。

首先,短視頻直播的形態在進化,市場未來的細分會越來越深。

短劇搶的是什麼生意?

就是電視劇和電影的生意。

原來我們總認為日常娛樂的需求是什麼?

就是看看電影,刷刷電視劇,以及一些娛樂綜藝。

但今天短視頻直播大行其道,有了手機的存在,很多人並不願意花上幾十塊去看電影,或者辦個電視會員,他會覺得不值得,因為價值感不夠明顯,內容所彰顯的「藝術」離自己也太遠了。

但是換成短劇就不一樣了,爽感來的快、劇情跌宕起伏,特別是對於下沉市場的用戶來說,幾塊錢就能滿足自己的慾望,支付起來也沒有壓力。

這同樣說明了一件事,市場的細分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深,短劇脫胎於短視頻,只是短視頻的一種細分方式,但它抓住下沉市場的用戶,爆發出了強大的競爭力。

我相信,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參與者越來越多,未來的創作速度會更加快,而且,我們大膽暢想一下。

難道只有中國才有短視頻嗎?國外沒有嗎?老外難道不需要情緒的釋放嗎?

越是在經濟下行的時期,「口紅經濟」的效應就會越明顯,大家不敢去大額消費,但是在小件消費、情緒消費上,普通大眾的消費慾望會明顯提升。

所以,短劇的增長空間非常值得想像。

對我們不同行業的企業來說,大家很多時候其實都是在做相同的品類,都是在一個維度上競爭。

如果我們把品類越分越細,對標的目標客戶越明確,那麼,是不是能夠脫穎而出的差異化機會就越大呢?

05

第二、短劇的現象級表現,也會是企業未來做品牌傳播的一種常態。

進入到視播時代,企業的傳播一定是「短中長」三位一體,互相結合。

特別是從傳播面來說,有兩個要點,一是一定要有足夠的信息密度和知識含量,你展現的內容要給看的人帶來價值,不管是情緒價值,還是產品價值。

二就是你展現的內容要有階梯感,短內容帶來完播率,長內容進一步帶來信任感,先短後長、長短結合才有更好的表現。

所以,我們企業做傳播,要多平台、多帳號的布局,去豐富內容的生產,提高內容的層次和效率。

既要把高濃度的內容進行壓縮,節省大家的時間,帶來更多的觀看,同時,也要藉助於中長視頻,在公司的官網或者相關平台帳號當中做呈現,去完成整個產品的展現、推廣到交易的深度路徑。

視播時代會加速新生事物的生命周期,也會給傳統的舊事務帶來一輪又一輪的變化。

保持好奇,保持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c01d8b5aab743a625adf03e3d2777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