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讓焊接機器人化身「超級縫紉機」 整車製造更結實更耐久

2024-09-05     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通訊員 顧盛煒 周麗琴

古代盔甲的編織,需要人一點一點地交錯勾連。現代發明了縫紉機,極大地提高了盔甲的生產率。如今,在AI大模型加持下,車身焊接機器人化身「超級縫紉機」,讓汽車焊接工藝更加一致、標準,整車結構強度也更高。

一輛汽車的白車身,約有4000至5000個焊接點。車身的焊接質量,直接決定了整車品質和消費者安全。此前,焊點質量檢測以人工抽檢為主,抽檢效率低、檢測精度低,且補焊頻繁,難以做到全量覆蓋。

在東風汽車乘用車工廠,就運用了自主研發的「祝融」大模型來檢測焊點、指導焊接。焊裝車間內,只見焊接機器人「張牙舞爪」地忙碌著,電閃火花間,一個焊點便完成了。質檢人員透過監控看板,就能直接判斷焊點的質量好壞。

「所有焊接機器人身上都安裝了傳感器,生產數據都會實時回傳至處理中心。」東風公司研發總院的課題負責人湯澤波介紹,機器人焊接一個點,只需200毫秒;單條生產線每天產生65GB的焊接數據,這相當於一個小型圖書館的部分藏書量。

海量數據,還能利用起來訓練和優化大模型。湯澤波介紹,受到焊點位置、焊接材料和焊接工序影響,機器人焊接的一致性常常難以保證,還容易導致漏焊和虛焊的情況。為此,研發人員將海量數據進行清洗、去噪和標準化處理後,通過大模型訓練和深度學習,再反作用於焊接機器人,讓焊點質量識別效率更高,焊接路徑更精確,穩定性更強。

目前,「祝融」大模型已成為東風汽車第三代數智化質量管控工具,該技術還成功入圍第四屆中央企業熠星創新創意大賽總決賽。據測算,應用「祝融」大模型後,東風乘用車工廠單車綜合降低成本近百元,累計產生收益約2800萬元。

下一步,該技術將在猛士科技、嵐圖汽車、東風啟辰、東風柳汽等品牌車型進行應用推廣,後續還將聯合一汽、長安等主機廠開展協同創新,並逐步向高鐵、船舶、航空、航天等各大高端製造業輻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be4ea0a57b41e9bebe6e37978e80f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