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2首精妙絕倫的極品好詞,文采插上了翅膀,飛過千年仍驚艷

2023-01-31     真游泳的貓

原標題:蘇東坡2首精妙絕倫的極品好詞,文采插上了翅膀,飛過千年仍驚艷

蘇東坡是宋代大文豪,寫詩寫詞都是極品。尤其是東坡詞,既可以豪放樂觀,高唱大江東去,也可以柔情細膩,夢中尋郎去處。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詩詞達人,喜歡詩詞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蘇東坡2首精妙絕倫的極品好詞,文采插上了翅膀,飛過千年仍驚艷。喜歡詩詞的朋友,趕緊背下來吧。

第1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根據葉夢得的記載,這首詞是蘇東坡在黃州時所作。

當時東坡與客在江上飲酒,豪興大發,歌唱而散。結果市面上出現謠言,說蘇東坡掛冠江邊,乘舟入江而死。連當地的郡守也驚動了,趕緊帶人前去查看東坡生死之謎,沒想到東坡鼾聲如雷,睡得正香呢。

謠言卻並沒有因此止息,就連皇宮中的皇帝也聽到了消息,感覺十分驚奇。

言歸正傳,我們來看這首詞。開篇直接寫東坡飲酒的暢快而歸,醒復醉,醉復醒,人生好一場大醉。

蘇東坡去敲門,結果自家的奴僕卻睡得無比香甜,根本聽不到東坡的叫喚。

於是乎,東坡索性「倚杖聽江聲」。夜晚的江因為風靜而顯得平靜,不同於白天的滾滾大潮,足夠讓人有心緒去思考人生。

東坡想到人生如寄,想到被貶官的遭遇,想到人生本該自由,於是便有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感慨。

要知道,東坡剛剛從江邊回來,現在又立刻想要回到江上海上。這種不尋常的感嘆,正見出東坡對於人生的獨特思考。

「人之大患,在於有身。」東坡在人世中「長恨此身非我有」,感覺天性被社會所束縛,自由被塵俗所阻礙,故而有了通達的念頭,至少在彼時彼刻,人生失意的東坡在「江海寄餘生」的人與自然的諧和中得到了心靈的安寧。

東坡便是東坡,與別人大有不同。

同樣是失意時的自我排遣,同樣是乘船泛江海,孔子說的是「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李白說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商隱說的是「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對比諸人,我們可以感受到東坡心胸之豁達,不單是排遣安慰,更有一種笑看人生的超脫。

第2首,《滿江紅·懷子由作》: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宦遊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孤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發。 一尊酒,黃河側。無限事,從頭說。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衣上舊痕余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一般人的印象中,滿江紅是慷慨悲歌之作。尤其是岳飛的滿江紅一詞,可謂驚艷千古,成為激勵無數人的響亮號鼓。(岳飛究竟是不是《滿江紅·怒髮衝冠》的作者,爭議不少,但普遍認為此詞乃是岳飛所作。)

從詞牌曲調的角度來說,《滿江紅》的詞牌的確也適合一些慷慨的詞語。但是東坡這首懷念兄弟蘇轍的滿江紅,詞曲以柔和為主,別有一番韻味,字裡行間都是濃濃的親情。

關於此詞的寫作時間,爭議頗多,如《蘇詩總案》認為詞是元祐七年(1092)蘇東坡離開潁州時所寫。不過,我個人偏向此詞是元豐八年(1085)蘇東坡赴京途中所作。

詞的上片是回憶蘇東坡熙寧四年(1071)與弟弟蘇轍在潁州離別的情景。「愁目斷、孤帆明滅」一語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異曲同工,然而一則親兄弟之分離,一則好朋友之分離,兩者還是有所區別。

潁州一別,東坡在杭州等地當官,與蘇轍離別許久,故而說「孤負當年林下意」、「恨此生長向別離中」。

詞的下片先寫蘇東坡回憶起了熙寧十年(1077)與蘇轍再會的情景。兄弟倆端著酒杯,暢說多年別離,無限心事,無限思念,都在一句「相看恍如昨」里。

然後,元豐八年(1085)的蘇東坡想到自己馬上就要在京城與蘇轍見面了,兄弟倆見面的時間應該是明年「殘春,花如雪」的時候。

故而蘇東坡「眉間喜氣添黃色」,覺得別離之苦有了寄託,有了希望。

此詞寫法高妙,「衣上舊痕余苦淚」巧妙概括從前,將東坡對弟弟的思念收攏起來,給人一種強烈的感染力。

而「眉間喜氣添黃色」則是東坡對未來美好的想像與期待,足以說明弟弟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這首詞以情動人,沒有粉飾之語,如話家常中讓人感受到蘇東坡內心中的柔情世界,真是值得細細品味啊。

失業在家,寫文為生,大家還知道哪些好詩詞呢?你們自己有創作過詩詞嗎?歡迎留言哦。希望大家多多讚賞,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b9a7ef392cdfab48fe85c1f657b9d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