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暉
似乎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開始,古偶就成為了是人民喜聞樂見的一個經典品類,哪怕在亂象橫生的流量IP時代,古偶也一直是一大流量密碼,有別於現實題材,古偶劇創造的是一個完全架空的故事空間,也因此,總能用最極致的元素編織出最浪漫的愛情幻想。
可隨著娛樂方式的豐富,影視、小說、動漫、遊戲與同人二創都在加速加量地供給,古偶劇便越來越追不上觀眾的腦洞與口味。
觀眾想看殺伐果斷的人物、勢均力敵的愛情,但貴圈卻還在拍師徒虐戀,主角失憶,選蒼生還是選一人。這些從《花千骨》、《香蜜沉沉燼如霜》時期就已經火過的橋段,直到現在也還在大量供應,以至於儘管古偶從未真正斷檔,也時常會讓大家產生大盤好冷的劇荒感覺。
但不要緊,短劇會出手。
眾所周知,長劇反應慢是因為成本高、周期長、流程嚴謹,一個大IP項目孵化個三四年是常有的事。反觀微短劇,卻早已在題材和人設的創新上無限內卷了起來。
如此便形成了一個奇異的局面,當古偶長劇還在斥巨資拍攝古早IP與過時人設的時候,古風短劇卻在不斷挖掘新流行與網友們的新嗑點,開闢出一個風味迥異的古裝宇宙來。
他們在搞一些很新的CP
猶記得去年此時,一部以「女A男O」為賣點、質感十足驚艷的短劇《長公主在上》在行業內外引發了極大關注。今年的同一檔期,原班人馬(導演知竹,主演錦超、圻夏夏)悉數回歸,帶來了新劇《東欄雪》。
儘管從故事上來說,《東欄雪》並非《長公主在上》的續作,但二者還是有許多一脈相承、前後呼應之處。比方說,依然是宮廷權謀背景下的虐戀與救贖,依然是主僕CP。只是二人身份倒轉,公主變宮女,侍衛變皇子,前世是他守護她,今生換她輔佐他。
但另一方面,該劇依然穩穩拿捏住了當下流行的GB文學與年下CP的靈魂。女主是男主的拯救者、教導者,在這段頗有養成意味的關係中是更加冷酷強勢的一方,為了奪權復仇,連自己都可犧牲。男主作為先動情的一方,反而顯得小心翼翼,由此展開一番極致拉扯。
此外,精緻的妝發造型與光影細膩的畫面也有著很高的辨識度。能看出在《長公主在上》成功之後,團隊預算升級,新劇在質感與場面上均有提升。
或許正因如此,《東欄雪》一上線便刷新了站內紀錄,成為短劇行業今年最快播放量破億的短劇。而在站外,#長公主在上原班人馬回歸#在開播當日便登上微博熱搜前十,B站剪刀手也很快注意到這部短劇,用二創踴躍發電。
《東欄雪》雙強加雙黑的人設組合可謂時髦值拉滿。而在2022年的前三個月,這樣CP人設新穎、氛圍感十足且品質升級的小短劇可不止一部,其餘還有:
古風達人楊伊墨主演,融入懸疑元素、講述深宮復仇故事的《成曦曲》,周瀟執導、「短劇一哥」李菲主演的穿書仙俠劇《臨夜傳》,古風達人聖微主演,科幻混搭武俠元素的《女兒紅》,以及網紅真情侶兇殘小白兔、古蛇主演,改編自快看人氣漫畫《我男票是錦衣衛》的《雙生劫》。
一言以蔽之:那些長劇還沒有先例、猶猶豫豫的,快手短劇已經八百倍速拍完奉上了。
短劇靠什麼「有效內卷」
在這些短劇的網友評論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麻煩古偶按照這個標準捲起來」,或諸如此類的表達。問題來了,為什麼短劇能夠在短短兩三年內就卷到群眾心裡去?
首先,網文與短視頻作為娛樂形式有一定的共通性:都瞄準人們的碎片化時間,都通過引領受眾進入心流模式給人們帶來舒爽撫慰,也都存在選題高度類型化的趨勢。這就導致:相比傳統長劇,短視頻劇在還原網文精髓方面更有優勢。
而在此基礎上,2分鐘一集的規格可以高度提煉網文套路,手機小屏的觀看場景促使主創將重點更多放在人物互動上,以氛圍感為第一要務。如此種種,都令短劇節奏加快、爽感翻倍。
其次,許多古風短劇的創作者本身就是資深的網文愛好者,深諳群眾high點,絕不會出現「網速過慢」的情況。《東欄雪》的編劇、導演知竹,其學生時代就是在沉浸網文中度過的。這麼多年來,從小說愛好者到古風攝影師、短劇導演,變化的是媒介,不變的是講故事的慾望。
知竹在《東欄雪》開播時的文案,她是故事的創造者,也是這對CP最大的粉頭
《雙生劫》出品方、打造過《古蛇傳》等爆款短劇的十二長生也是一個由古風、女頻愛好者組建的團隊。他們始終堅持對項目各環節的主控,並沒有與專業導演建立長期合作,走到今天靠的也是熱愛與了解。
長劇投資體量大、面向人群廣、孵化周期長、參與人員多,項目落地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層層修剪。短劇則沒有這些問題,內容的網感、個性與創作者的個人風格都能被很好地保留。
另外,歸根結底,長短劇表現出的內容差異,還是因為平台不同導致的產銷模式不同。
長劇的傳統是toB,製作方搞定平台就好,但短劇則是toC的,成績如何完全依賴用戶投票,而生態趨勢和用戶喜好是不斷變化和升級的,這也讓短劇在短短兩三年經歷了多輪內容的升級和疊代。
去年底短劇第三屆金劇獎的論壇上,知竹特別提到了短劇的時效性優勢。一方面,短劇能讓想法很快落地,不至於錯失市場熱度。另一方面,通過短劇,創作者可以吸收用戶即時反饋,檢驗內容是否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與三觀,發現問題、快速調整。
《成曦曲》《女兒紅》出品方十二升肖涉足短劇已有三年,打造過40多部快手短劇。在公司內容總負責人陸添看來,快手的熱門題材幾乎3-6個月就會經歷一次更迭,團隊需要持續關注平台上熱議的與新上架的內容,不斷分析調整創作方向。
快手官方也始終強調,短劇是「卷內容、不捲製作」的形態,以此維持創新的活力,避免供應商陷入用製作體量換內容成績的傳統思維。
平台生態成就古風優勢
話說回來,短劇的toC、時效性等優勢,理論上會平等惠及所有題材類型,為什麼是古風短劇率先跑出來?
首先,古風題材本身容易引發關注。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風因此成為文娛內容中的經典品類,擁有廣闊受眾。此外,古偶長劇剛剛從流量IP時代走過,觀眾對其愛之深責之切。因此,古風短劇拍得好,兩相對照,很容易在站外熱議出圈。
而從平台角度看,快手作為短視頻第一梯隊,在短劇出現之前就已經沉澱了足夠多的古風受眾與創作者,形成了以頭部達人為風向標的古風經濟。上文提到的知竹、楊伊墨、聖微、古蛇等短劇主創皆為古風圈達人,自帶粉絲群。快手短劇獨特的分發與盈利模式,促成了這些達人在風口來到後直接轉拍短劇。
或者也可以說,正是他們的下場,加速了風口的到來。
2019年,古風博主御兒通過短劇快速漲粉,入選快手年度達人TOP5。她的作品不僅頻頻出現在媒體對於短劇的報道中,也讓快手官方看到了短劇成為一種新內容生態的可能性。
如果說御兒、知竹證明了古風達人轉型做短劇的巨大優勢,那麼一隻璐與李菲就是短劇造星的代表。
2021年,一隻璐被甜寵短劇《這個男主有點冷》改變了命運——一個月內漲粉超過500萬,一躍成為平台頭部主播。李菲則是一隻璐下一部戲《這個少俠有點冷》的搭檔。這部戲讓他在社交媒體上小紅了一把,從籍籍無名的健身博主變成了「天選小說男主」。他的新劇《臨夜傳》1月播出至今,播放量已突破5億。
在頭部達人的基礎上順勢生長,這意味著快手古風短劇起點足夠高、生態足夠卷,也更容易出精品。剛剛過去的快手寒假檔,幾部重點古風短劇的顏值、質感、鏡頭美學、特效水準均可圈可點,甚至不輸長劇,正是短劇驚人成長速度的極致體現。
成長快不僅體現在內容上。如今,快手的古風短劇不僅爆款頻出,在站外建立起認知、在類型賽道上站住身位,在商業化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與品牌達成營銷合作是短劇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數據顯示,2022年,磁力引擎與快手短劇成功合作了30+部精品短劇,品牌主來自電商、視頻、飲料、生活服務、美妝、保險、汽車、日化、運營商等眾多行業。
都市、職場、家庭等現代背景的劇集在內容植入方面得天獨厚,品牌可以在場景中自然露出,甚至與劇情深度結合。古風短劇則不然,即便一集只有2分鐘,隨便跳出來一個現代品牌還是很令人出戲的,也容易損傷達人與粉絲之間的信任度。
而此次《東欄雪》與京東新百貨的合作就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品牌並未植入在主線劇情中,而是擁有專屬番外集和主創定製直播。番外集於3月7日上線,劇本由知竹親自撰寫,不僅與開頭玩的穿越梗形成呼應,也正大光明為CP發了糖,中和了主線的虐戀氣氛,觀眾相當喜聞樂見。直播則更加靈活,借勢粉絲對於CP合體發糖的熱情,更實時的露出品牌最新的動態與利益點。
商業化的多元探索,既依賴單個IP的爆款效應,也離不開短劇整體市場的快速增長。數據顯示,快手短劇日活用戶目前已超過2.6億,2022年爆款短劇的數量增長近40%,全年播放量破億的項目超100個,總播放量則超過500億次。
面對這樣基數的創作者與消費者,快手早在2021年就提出了國韻古風、青春校園、家庭共情、都市情感、時代旋律五大賽道。除了古風,如今其他賽道也成績斐然,湧現出醫療題材的《仁心》、聚焦重組家庭的《再婚》、京味兒生活劇《胡同兒》等優秀作品。快手寒假檔的40餘部新劇中,亦有年代穿越劇《千禧情緣》與青春劇《喜歡但禁止心動》豐富觀眾口味。
2022年的金劇獎現場,快手短劇業務負責人於軻的演講主題是「短劇的黃金時代」。而這不僅是平台和創作者的黃金時代,對於觀眾來說,腦內的種種美妙狂想都能第一時間被影像化,何嘗不是一種娛樂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