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樓市開出了一劑猛藥!

2023-07-29     功夫財經

原標題:半夜,樓市開出了一劑猛藥!

作者:垚圭城(六土)

又是半夜雞叫,不過這次是雄雞叫鳴,預示著陽光會逐漸普照。

7月27日23點22分,突然一則消息傳出。住建部部長在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到未來購房政策可能會有較大放鬆,包括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認貸」等政策將會陸續出台。

01 對症下藥

對於目前極度陰霾的市場,這是一劑強心針。

這一針和過去的藥方不同,可以說是找對了病症,一下子扎到了重點。

目前市場的病症的表現是信心不足,掛盤量大導致拋壓很重,但是消失的買家導致價格跌跌不休。

網上有多人說,你出了除降價外的一切手段,我就出除購買外的一切支持。

說這話的人基本一竅不通,房地產如果持續降價,不但不能救市,反而直接送進ICU,這一年多的全國多個城市市場的走勢早就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此時出個大招怎麼樣呢?比如限購限貸全部放開,恢復完全市場的調控。

這也是昏招!

聽說過中醫說的「虛不受補」嗎?如果病體尚未恢復元氣,一劑猛藥不但不能救市,反而會導致更大的問題,甚至直接下病危通知。

此時要像中醫一樣,先把虛弱的病體慢慢恢復元氣,再進一步治療。什麼是元氣?信心!

目前高層對市場的判斷是什麼?是「供需關係發生深刻變化」,也就是投資型的人群消退,供應端數量大,但是自住型人群觀望氛圍級濃、不敢入場。

那怎麼讓買家敢於如常?最重要的就是恢覆信心,用柔和而有效的政策,讓市場逐漸走出陰霾,讓那些真正的住房者敢於站在消費的角度購買房產。

02 標本兼治

要治市場的病,最主要的政策就要面對市場一切利潤的來源——市場終端。誰是終端?消費者。

過去的很多政策是面對生產者——開發商,這就是「治標不治本」。開發商無論收到多少支持,最終都要賣出房子才能真正兌現利潤,買不出房子,一些都是水中望月。

要治市場病,就要祛消費者的「心中賊」。

消費者的「心中賊」就是——政策是真的有效還是光喊口號?是用嘴治病還是用藥治病?是開安慰劑還是開藥劑?

在做了一段時間心理按摩後,高層終於開出方子了。

部長講話中有三條「政策方向」(不是政策)剛好就是有效而柔和的,針對「消費型」自住購買者的藥劑。

1、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
2、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
3、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

「降低購買首套住房的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是針對剛需的實質性利好,尤其是那些購買力相對捉襟見肘的低收入剛需。

「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是針對改善的,而且是改善中最為辛苦的以房換房的剛改人群。

「認房不認貸」是面對所有二貸購買者,尤其是賣出老家房產來大城市的新移民,這裡面既有剛需、也有改善。

可以說,如果這則消息的內容可以實打實全部落地,那麼房地產市場大機率將走出陰霾,逐步恢復市場活力。

但是這三味藥的力度又有所不同。

「換購稅費減免」是力度最輕的,針對的人群最小。這味藥針對的人數少,作用也小。

賣房去買房的人群比例本來就不高,而且置換人群的壓力主要在資金缺口太大這個問題上。

絕大部分置換都是要買位置更好、面積更大、房間更多、配套更方便、小區環境更好的房子,這類房子和剛需房之間差價很大,有些剛需房賣出再添加一倍都不一定夠,這類購房者缺的不是那點稅費,首付基本也有,缺的是後面遠遠不斷的月供。

「降低購買首套住房的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力度適中。這味藥主要針對潛在人群,力圖吸引更多收入較低的人群進入市場,同時金融機構做出讓利,也讓這部分人得到一定得實惠。

「認房不認貸」是味猛藥,見效會很快,但是估計劑量上會斟酌,也不會給所有的區域使用。

這味藥對於小城市作用不大,但是對於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一旦不認貸,那二套首付會從七成、八成下降到三成,一套2000萬的二手在上海貸款額度從600萬上升到1400萬;北京更誇張,由於嚴格的評估價,一套2000萬的二手可能從幾乎需要全款變成貸款500萬以上。

而對於廣、深以及強二線城市,大量在家鄉購買第一套房的,目前被視為二套的新移民都會立刻轉化為剛需群體。

這樣一來,二線以上城市的需求將會大大增加,購買力突然猛增。

同時,大城市改善型房源會有一波利好。

這三個政策方向,才是真正的藥劑,治標又治本。

03 聯合會診

藥方子已經開出來了,但是還沒有下藥。

政策的方向給出來了,具體怎麼樣還要看具體政策頒布的內容,以及各地的實施細則。

所以,先不要過於樂觀。

更何況,政策方向是住建部部長提出的,但是這三條政策的實施並不都是住建部。

降低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前者是住建部,後者是銀保監會、央行;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實施部門應該是稅務總局,財政部也要參與;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主要實施部門是銀保監會、央行。

外科醫生開出的藥方,五官科和骨科醫生用不用還存在問題,這時候最好有個更權威的專家或者人士,對病人實施會診,集體決策、聯合治療。

在2014-2015年,有過一次「聯合會診」。

2014年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史稱「9·30新政」),10月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和央行聯合印發《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其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夫妻之間房屋土地權屬變更有關契稅政策的通知》。

在2015年年初,國家七部委在年末歲初多次發表對樓市的看法及政策,到8月27日,六部委聯合發文宣布調整房地產市場外資准入和管理政策。

可以看出,房地產市場的大病,一個科室是治不好的,需要多科室的專家聯合會診,最好醫院院長能夠挂帥組成專家小組,這樣方可以妙手回春、藥到病除。

第一個藥方已經開出來了,後續的會診還遠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b2d77589120d2a0a63671409b24f9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