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證明癌細胞是否傳染,美國醫生用健康人體做實驗,結果令人詫異

2020-03-07     胖福的小木屋

癌症究竟是在什麼時候糾纏上人類,至今不得而知,早在古希臘時期,「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用「carcinos」和「carcinoma」來描述非潰瘍性和潰瘍性的腫瘤。

​在希臘語中,「carcinos」和「carcinoma」都是指「螃蟹」,希波克拉底形象地用螃蟹那鉗子向四處張開時的樣子來比喻癌症是可擴散的。



在很早之前,人類認為癌症是會傳染人的,17世紀,荷蘭的兩位醫生圖普和路斯坦尼提出了一個觀點,他們認為癌症是一種可以傳染的疾病,理由是能在一個家庭中找到幾位患癌病人,家庭成員長時間接觸才會被傳染。,如今醫學的進步讓我們知道了,這並非是傳染,而是因為部分癌症會遺傳給後代。

1912年8月13日,人類首次發現癌細胞。科學家發現細胞是一種變異的細胞,是產生癌症的病源,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不同,有無限增殖、可轉化和易轉移三大特點,能夠無限增殖並破壞正常的細胞組織,因此難以消滅。

1951年,一位美國黑人婦女海瑞塔‧拉克斯因為宮頸癌而去世,一位外科醫生從她的腫瘤上取下組織樣本,並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被稱為海拉細胞,因為宮頸癌細胞株不會衰老致死,只要有合適的培養環境,它們就能在細胞培養基中無限分裂下去,至今海拉細胞仍在不斷培養。


海拉細胞


醫學家切斯特·索瑟姆發現,給小白鼠注射海拉細胞會讓小白鼠患癌,那麼實驗人員經常接觸海拉細胞,如果傷口不小心沾染上了海拉細胞,是不是會患癌呢?

起初,切斯特·索瑟姆還只敢找生病的人來進行實驗,怕留下把柄,最後被送進去監獄,他一開始找了一位白血病人,但是他並沒有告訴這位病人詳情。他將上百萬個海拉癌細胞隨著生理鹽水一起注射到了白血病患者體內。



一個實驗樣本明顯不夠,所以切斯特·索瑟姆又找來了十幾個人,起初,患者的手臂會長出惡性腫瘤,但是不到一個月就會消退下去。

但是這些結果讓切斯特·索瑟姆不滿意,認為這可能是患者體內本身就具有癌細胞干擾了實驗,所以他決定找正常人來進行實驗。

當時,美國在犯人身上進行的試驗並不少,不需要嚴格審核,切斯特·索瑟姆在俄亥俄州招募實驗對象,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有150人報名,這些人都是虔誠的基督徒,認為這樣上帝可以赦免他們的罪惡。



最終65名犯人被注射了海拉癌細胞,並且是幾個月內多次注射,結果顯示所有犯人都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統戰勝了外來的癌細胞,而且每注射一次,消腫的時間就越短,說明這些犯人體內已經產生相應的抵抗力。

這項實驗證明了癌細胞並不會傳染人,因為人體內就好像一個宇宙一樣,共有120萬億個星球-細胞,每一個細胞都有自己的任務。


附在血管表面的人體細胞


其中白細胞專門負責消滅外來入侵者——病毒,當一個人換上了癌細胞,癌細胞瘋狂的繁殖速度讓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無法招架,即使細胞自爆都可以阻擋癌細胞的繁殖,這個時候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拚死在癌細胞上留下印記。

這樣癌細胞一旦進入到其他人體之中,免疫系統立馬就會感知到它們身上標誌的印記,免疫系統立馬會派出大軍對他們進行撲殺,即使還有餘孽逃出生天,白細胞中的精銳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立馬趕來,在癌細胞還沒有能力繁殖的時候,立馬將它們消滅。


巨噬細胞在和癌細胞做鬥爭


除此之外,癌細胞極難在人體外生存,它沒有辦法和病毒一樣可以在空氣中生存。癌細胞有可能感染人的方式只有一種——器官移植,這還是非常小的機率。

在歐洲曾有四名患者在移植了同一個人捐贈的器官後全部罹患乳腺癌,其中三個人因此死亡。事後調查發現,該器官捐贈者因蛛網膜下腔流血去世。

歐洲移植協會的體檢報告顯示,捐贈者沒有乳腺癌相關病史,也沒有異常的發現或惡性腫瘤跡象。但4名受者在移植後16個月至6年內發現乳腺癌,專家通過DNA標記物檢查確定癌細胞來自供體器官。

後來經過調查發現,捐贈者仍是早期的癌症,體內的腫瘤並沒有發展成為惡性,本來免疫系統可以輕鬆將它們擊殺,但是移植器官的受者為了防止排異反應而長期服用免疫抑製藥物,正好讓進入體內的癌細胞有可乘之機,躲過了被抑制的免疫系統的追殺,才有機會發展成癌症。

之所以小白鼠會患癌,是因為小白鼠體內的免疫系統和人類的免疫系統語言不通,無法識別人類免疫系統標誌在癌細胞上的信號,所以沒有第一時間將它們進行撲殺,這就導致了癌細胞的擴散。

為證明癌細胞是否傳染,美國醫生用健康人體做實驗,結果令人詫異

在這裡要提醒一下,雖然癌細胞不會傳染,但是一些其他病菌的傳染會誘發癌症,比如B肝病毒,如果沒有及時控制,也可增加肝癌的發病幾率,它主要是經感染者的血液、體液傳播的,如與感染者共用針頭注射毒品,進行不安全紋身、紋眉或穿耳洞,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都能傳播B肝病毒。再比如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它會加大患上胃癌的風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__mMXEBfwtFQPkd6L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