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姐在網上衝浪,竟然看到了佟麗婭po出的健身皂。原以為丫丫終於要向巔峰身材突擊了,結果健身的理由只是因為吃太撐?
一姐記得佟麗婭之前連一塊餅乾都要吃五分鐘,到底是被什麼美食誘惑到吃太撐?甚至直播說自己已經快成一個90斤的「胖子」了。
一翻微博才發現丫丫最近確實放縱了不少,先康康這個和臉一樣大的肉包子,撲面而來的熱量感太強烈了。
不過丫丫畢竟還有很強的身材管理意識,吃撐了之後也會立刻做運動去補償。但是這個靠平板支撐練出馬甲線的邏輯有些問題吧。
雖然平板支撐是很好的全身訓練動作,但馬甲線的主要召喚方式還是優秀的體脂率。
而且這個吃撐後立刻進行運動代償的方法也不太可行。
飯後立刻進行運動雖然能及時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可對於身體來說,它卻是一個弊大大大大大於利的行為。
飯後的消化原理
負責飯後消化的地方也就是消化系統,它是我們身體很神奇的一個存在,由10器官組成+20多種特殊細胞組成,負責把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加工分解成營養+能量供給給身體。
按照我們每天進食的食物在1~2.7公斤計算,一天三頓下來,消化系統的工作也是很繁重的。
消化系統從期待美食分泌唾液開始,到咀嚼+唾液的作用把食物變成潮濕的食團,經由腸胃道到達胃部,然後會經過胃消化+腸消化兩個過程。
胃消化:胃消化的過程很簡單,胃壁肌肉將食團分成小塊,然後靠胃壁分泌的胃酸+酶來讓食物進一步分化。
而後加上消化液送來的膽汁助力消化脂肪,經過大約3小時的奮戰,食團成為了泡沫液體狀的食靡,進入腸消化階段。
腸消化:肝臟回收膽囊的膽汁,食靡進入小腸,漂浮在食糜中的脂肪分子被分解成脂肪酸+甘油,蛋白質被分解成胺基酸,碳水成為葡萄糖。然後乘坐血液號列車各自歸位,過程中剩下的水、纖維、脫落的死細胞則排出身體。
一般來說在腸消化的時間內運動對身體的影響並不大,但如果不合適的運動產生在早期的胃消化階段,那麼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飯後立刻運動的危害
飯後立刻運動也就是讓運動產生在胃消化階段,具體有什麼影響,一姐都總結在下面了。
血液供流紊亂
完成進食動作時,我們的腸胃正處於一個工作的高峰期,需要大量的血液參與其中,而此時進行運動血液又會得到指令去支援肌肉+骨骼。
消化道因此缺血導致腸胃道平滑肌痙攣,兩邊受力的血液卻兩邊的事都沒辦好,最後受罪的只有身體。
之前新聞就曾報道過有人因為堅持午餐後立馬健身代償,不到半年就被診斷患有淺表層胃炎,最後不得不及時進行調理,以免病情再次惡化。
胃容物返流
我們平常時候的胃的容量大概在50ml左右,而胃是有彈性的,普通人進食後的胃容量會增加到1.5~2L,當然如果有大胃王潛質,最高可以達到3L。
從50ml突然升級成3L,那怎麼防止胃裡的東西平穩的待在胃裡呢,這裡就有兩個起到重要把守作用的賁門+幽門,他們分別在上下兩端防止胃酸、蛋白酶和食物在胃中的上返+下墜(嘔吐、返酸)。
而本來是很好的一套防護措施,我們非要在胃消化階段加入運動,那麼胃中的胃酸、蛋白酶和食物就被附加上了強大的衝擊力,分分鐘「破門而出」。
於是胃容物返流出現咽喉泛酸、嘔吐、心臟不適等症狀。
久而久之還容易被上返的胃容物灼燒到食管、咽喉,出現胃部灼燒感、咽喉異物感、咽炎、咳嗽,嚴重的話還會引起耳鼻喉的不適感。
食物消化受阻
剛吃完食物就劇烈運動,食物還沒來得及仔細經過消化液的洗禮就順著身體運動的力度從幽門進入了腸消化階段。
最後的精工細活對於這時候沒消化完全的大塊食團來說結果自然作用不大,不僅容易消化不良,同時還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風險。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消化不良都是慢性胃腸疾病的前兆,大多時候還伴隨著貧血的症狀,如果救治不及時,隨著時間的積累惡化,還有癌變的可能。
飯後多久後可以運動?
一般來說只要食物經過了胃消化階段,我們就可以放心運動了,而這個時間大概在3個小時左右。但這個數值也並不絕對,有些人下班後的空閒時間有限,吃完飯再等三個小時健身都可以直接再跑到公司打第二天的上班卡了。
所以飯後多久可以運動?三個指標可以估算出你飯後多久後可以運動。
指標一:食物消化+飽腹度
不同的食物進入身體後的消化速度也各不相同,拿速度最快的水來說,進入體內10分鐘就能完成消化。
而以此類推消化速度的話就是:
液體食物>固體食物排空快
小體積食物>大體積食物
碳水>蛋白質>脂肪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消化速度則更慢一些。
除了食物種類,飽腹感也是一個評判標準。舉例說如果我們以蔬果和碳水為主吃了一餐八分飽,那麼飯後過了一個小時去健身就沒什麼問題。如果是猛吃了一頓脂肪大餐(烤肉、火鍋),撐得肚皮都要爆了,那飯後運動的等待時間則會更長一些。
指標二:即將進行的運動強度
很多運動都會對腹腔產生壓力,動作的腹壓力度越強,飯後和運動的間隔時間就越長。
像散步這種幾乎沒什麼強度的運動,飯後30~60分鐘就可以進行,而只要飲食中沒有太難消化的脂肪類或高纖維食物,飯後的1~3小時內大多數運動都是可以進行的。
但是對於蜷縮身體或腹壓過強的動作,比如深蹲、仰臥起坐,還是要等胃部完全排空之後(4~6小時)再做安全係數更高一些。
指標三:個人身體消化差異
最後一點也是很直觀的個人感受了,每個人的消化情況不同,腸胃功能好的人消化會更快一些,腸胃蠕動弱的人自然消化的時間要更長一些。
而對於有胃食管反流病、幽門狹窄、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問題的人群,需要比普通人等待更長的時間。大噶也可以在飯後1~3小時後選擇輕鬆低強度的運動來作為過度,逐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間隔時間就好了。
總結來說大多數人在飯後的1~3小時後是可以運動的,如果吃了不易消化食物(脂肪、高纖維食物)或者消化功能較弱的人則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