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04-01 09:33
2月18日,一批愛心物資從陝西運抵我市。(梅聞攝)
「物資保障,不容閃失!」
「一定全力保供醫療物資!」
「保障醫療防控物資供應,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必要條件,增加供應就是增強抗擊疫情的戰鬥力。」
在物資與市場保障組醫用物資保障專班,市經信局黨員幹部駐廠服務保防護物資生產,積極向上爭取省級撥發物資,多方聯繫捐贈物資,加強物資採購,科學調度,精準分配,在緊急形勢下保證了防控物資供應到位。
「一定全力保供民生必需品!」
「民生穩則民心穩,民心穩則社會穩,社會穩人心齊,人心齊則戰『疫』勝。」
在物資與市場保障組生活物資保障專班,市商務局黨員幹部聯合多個部門,連續奮戰2個多月,採取多項「硬核」舉措,動員一切力量,協調聯動、有力有序應對疫情,最大程度保百姓生活、保各地物資捐贈及時到位、保市場穩定。
阻擊疫情,物資先行。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場」上,一隊隊「後勤兵」,採取一切措施、利用一切資源、動員一切力量,一面全力保障醫療防控物資生產供應,優化調度,優先保障重點地區需要,一面保障好生活必需品供應,穩民生,穩民心,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物資保障。
守好醫療物資供應的「大後方」
「感謝市經信局,為企業送來了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充實了企業防控物資儲備,為企業順利復工復產提供了有效保障。」3月中旬,荊州市多家企業負責人向市經信局表達謝意,這正是市經信局全力保供疫情防控
物資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保障企業復工復產防控物資所需,只是市經信局防疫工作中的一方面。1月底,根據市防控指揮部物資與市場保障組的統籌安排,市經信局承擔起全市疫情防控醫用防護物資保障任務。該局通過「穩生產、拓渠道、廣接收、強管理」的「四輪驅動」,聚力抓好防護物資生產、採購、收受捐贈和調配全過程。
2月16日,由湖北省海外校友會捐贈的4300套防護服空運至我市。(潘路攝)
從「緊平衡」到「儲備足」
防疫物資緊張,開源是關鍵。疫情發生後,市經信局全面摸清全市企業生產情況,加快推動有資質有能力的企業技改擴能,開足馬力「擴產一批」,全力挖掘產業潛力「轉產一批」,創造條件「新建一批」,最大限度擴大全市疫情防控物資產能和供應,為防疫工作提供更多保障。擴產、轉產、新建,企業面臨著生產資質待提升、生產原材料缺乏、企業員工返崗等種種難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市經信局一批批黨員幹部下沉入駐企業,投身「促生
產、解難題、保供給」的「戰場」,開展駐廠服務,靶向解決企業生產一線難題。
「哪怕能早一天、早一個小時投產,我們都要全力爭取!」在湖北海興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市經信局黨員幹部丁亮亮正全力協調企業生產線擴產事宜。
2月初,海興成功擴產。在市經信局駐廠幹部的幫助下,海興公司解決了員工數量不足、生產線設備恢復和物流不暢等問題,擴產後,10多條生產線開足馬力,企業口罩日產量由35萬個增長到170萬個,有效保障荊州市民對防護口罩的需求。
在經信局的多方聯繫和協調下,洪湖市明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與枝江奧美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積極開展合作,跨區域原料採購、產品消毒滅菌、包裝等問題解決了,實現了產品全鏈條生產,為全省口罩保供作貢獻;積極轉產的玉沙集團有限公司、監利縣浩宇製衣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物流運輸問題解決了,新添置的生產線和生產原料順利運送到車間,為本地疫情防控物資保供;荊州思創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
外地技術人員返崗、廠區防疫、配套供應商開工和新項目貸款問題全部解決,企業生產力量更加充足,所有生產線24小時全力生產,KN95口罩日產量達5萬個。3月上旬,我市疫情防控防護物資告別「緊平衡」,實現「儲備足」。在市經信局的推薦下,全市93家企業納入國家、省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
截至3月27日,我市口罩生產企業達11家,疫情以來,全市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已累計生產口罩9496.69萬隻,累計生產防護服69.8萬套、一次性手套210萬雙、消殺產品14265噸。
廣開源頭精準分配
「一定要千方百計拓寬物資來源渠道!」在擴大生產保供應的同時,市經信局黨員幹部還廣泛通過各種渠道彙集防疫物資。
「防護物資緊缺,請求上級單位支援!」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面對醫用物資緊缺,市經信局通過聯繫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省經信廳等上級單位爭取撥發防控物資份額。
疫情防控期間,工作專班累計向上爭取「危特崗」物資N95口罩4.35萬個、醫用外科口罩51.8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200萬個、醫用防護服和隔離衣4.91萬套,防護眼罩(面罩)3310個。
一邊請求上級撥發物資,一邊聯繫愛心人士捐贈物資,一邊還積極採購一批物資。截至目前,累計採購和接收社會捐贈一次性口罩1039.1萬個、一次性防護服8.84萬套、護目鏡2.76萬個、測溫儀4520個,有效保障防控物資供應。
「好鋼用在刀刃上!」在充分挖掘防護物資資源的同時,如何全力保障重點防控物資供應一線,成為市經信局重點解決的問題。為此,市經信局在「廣開源」的基礎上,以「保障重點,科學分配」為原則,本著「急用先行」的分配原則,對照各地物資需求和現有保供能力,每日會商調配明細,精準對接。該局還嚴格執行登記入帳、出帳跟蹤、公示公開、專人管理等制度,做到疫情防護物資登記詳實、發放準時、公示及時,確保物資科學、精準發放。
「3月5日,『危特崗』及基層一線人員,撥付N95口罩8600個,一次性醫用口罩16.1萬個,醫用外科口罩2.5萬個,防護服3624套。」
「洪湖市、監利縣疫情較為嚴重,前期物資調配向其傾斜。」
「江陵縣目前沒有消殺產品生產企業,廣州一家企業捐贈的20多噸消毒物資,全數撥發。」
「積極對接縣市區,按照各縣市區防疫物資反饋的需求,協調縣市區採購一次性口罩950多萬個。」
「截至目前,累計發放一次性口罩(含KN95、KF94)925.5萬個、一次性防護服7.46萬套、護目鏡1.79萬個、測溫儀4381個。」
物資是什麼,名目清晰;從哪裡來,渠道準確;到哪裡去,指向具體;為何撥發,原因明晰。在疫情防控物資管理台帳上,物資明細細緻清晰。翻看著醫療物資保障台帳,市經信局企業發展科科長程紅說:「我們在做好台帳記錄的同時,還實現了物資收發每日在辦公區公示,每周在市政府網站上公示,確保物資流動透明公開。」
2月23日,廣東援荊醫療隊到達荊州,醫療隊的醫用物資接受、保管、發放和運輸工作由市醫用物資保障專班負責,主要工作由市經信局承擔。
「廣東人民把他們最堅強的『龍鱗』借給了荊州,我們有義務、有責任為他們提供最硬核保障!」
當天,市經信局成立廣東援荊醫療隊物資保障小組,與醫療隊前方指揮部面對面建好微信交流群,通過線上方式協調物資入倉出庫工作。
面對從廣東省捐贈而來的物資,無論是定向,還是非定向,專班都做好登記匯總,根據廣東醫療隊提供的物資清單,按時發放到各個廣東醫療隊駐地,優先保障醫療隊隊員的防護需求,剩餘物資再進行統籌分配。
該專班還就近安排倉庫,專人、專車24小時「點對點」管理運輸,確保醫療隊所需物資能及時送達。醫療隊所需物資,採用先配送再辦手續的方式,取消會簽流程,有效保障醫療物資運送時效。
市場足,民心穩。疫情發生初期,口罩需求呈幾何式增長,市經信局加大協調力度,向中心城區藥店協調投放一次性口罩560萬個,有效緩解特殊時期市場緊缺,滿足居民防護需求。
疫情向好,防控不減。當前,在全市復工復產走向深入之時,防疫物資儲備充足,為全市守好疫情防控「安全線」、按下經濟回暖「快進鍵」提供了保障。
暢通生活物資供應保障渠道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社會生活按下「暫停」鍵,工廠暫停生產、一切經營場所暫停營業……給城鄉居民工作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這是關鍵時刻,一定要千方百計穩定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
物資供應保障作為奪取抗疫勝利的後勤補給線,一刻也容不得「掉線」。面對群眾的擔憂,在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生活物資保障專班,市商務局動員機關及直屬二級單位50多名幹部職工,並聯合多個部門採取多項「硬核」舉措,最大程度保百姓生活、保各地物資捐贈及時到位、保市場穩定。
針對居民居家不能外出進行採購的問題,市商務局第一時間推出無接觸配送,啟動生活物資保障配送模式,做到封閉管控和配送保障無縫對接;及時發布《生活物資配送工作指引》,規範生活物資配送進小區(社區)工作流程。
在專班成立前,市商務局黨組憑著敏銳判斷,於1月23日率先啟動保供工作,針對人員密集的商超,宣傳消殺工作的重要性;從大年初一起,專班就對市場保供進行大檢查,幫助商超及時調配生活物資,啟動保供「綠色通道」,為物資儲備打足了「提前量」。
小區從半封到全封閉,專班對接社區力保民生,保障居民宅家順利採購,在逐步摸索過程中,走訪社區聽民生,不斷調整保供措施,推出一系列措施:針對不同人群,推出線上線下配送;對不明確配送問題,及時推出「你問我答」線上諮詢;推出奶粉熱線、儲備肉熱線;與荊州日報社合作,推出城區生活物資配送服務系統,方便市民利用定位連續搜索,查詢所在小區代購聯繫方式,緩解社區工作者接單壓力,當日瀏覽量就達3萬人次以上……
每條熱線的推出,都是居民的關注點,特別是奶粉熱線的開通,專班工作人員半夜接聽電話,聽取居民訴求已成常態。對居民打出的每一個電話,既要多方溝通,還要確保送貨上門。
交通封鎖後,外地運輸車來不了,怎麼辦?當時,我市本地菜地、倉庫貨源充足,但因暫時性交通運輸困難,加上員工返崗率低,導致大量蔬菜滯銷,如何實現內循環?
「讓市民得實惠,農民增收入!」市商務局秩序科李新星說,生活專班迅速對接市農村農業局,組織有限人員點對點搶收,無障礙內循環,直達商超。
為保障中心城區,市商務部門及時啟動了政府儲備肉投放和免費蔬菜包發放,累計投放儲備肉85.5噸,選定了11個大中型商超覆蓋中心城區全境。同時,通過購買農戶蔬菜,在全市總共發放「免費蔬菜包」4828.45噸,覆蓋74萬戶。在保障本地需求的同時,經協調對接,為武漢市場供應活魚、蔬菜等生活物資,成為「疫」線的堅強後盾。
自1月26日起,專班工作人員不分晝夜,24小時處於緊張戰鬥狀態,有時候大家加班到次日凌晨4點,儘可能幫助居民解決生活物資供應、農民農副產品滯銷等問題。疫情期間,荊州商務部門協調、溝通城區各大商超和配送平台克服人手不夠的問題,千方百計解決居民生活物資保質保量保供,也進一步緩解了配送壓力、減少了滯銷。
「不僅要儲備豐富,更要及時分配!」
2月5日至3月19日,荊州累計接收全國各地捐贈生活物資44批次、約3542噸,摺合價值2846餘萬元。每筆物資捐贈,各責任單位均提前制訂管理方案,做到一事一案,分配管理責任落實、流程清晰、監管有力。
物資調撥責任如山。荊州市商務部門聯合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以「快速、高效、規範」為原則,開展捐贈物資分配發放工作,啟動「零滯留」模式,將社會各界捐贈的物資儘快送達疫情防控一線,保證了捐贈物資在第一時間發揮最大作用。
「懷著感恩之心,我們認真接收每一筆捐贈物資,傾聽捐贈方的要求,解釋相關捐贈政策,記錄好點點滴滴!」專班成員、市商務局改革科副科長張康說,「我們的電話、手機、微信、QQ、電子郵件,所有的通信手段全部啟用。大家常常是耳邊夾著電話,電腦中回復著郵件,微信的提示聲又時時響起,繁忙時每天工作20個小時以上,凌晨剛剛睡下,捐贈電話一響立馬又進入戰鬥。」
「一天組織多批次物資接收和分配已成常態,每次大家都必須以最快速度完成物資接收、分配和運送!遇到雨雪交加、氣溫突變等惡劣天氣,工作難度就更大。」專班人員韋遠全說,「我們既當細心的分貨員,還當忙碌的搬運工,專班7人曾搬運十多噸物資從白天忙碌到晚上10點。大家齊心合力、風雪無阻、星夜兼程,保障了捐贈物資全程不落地、」零滯留「,24小時內分配到防疫一線、救助一線,保證了捐贈物資公開、快速、完整分配!」
抗擊疫情,不分晝夜。專班先後有5名成員累倒,他們經過短暫調整休息後,又拼博在生活物資保障一線。
43天,荊州累計接收各地捐贈生活物資44批次、3542噸,均有序分配完畢。
閉環配送,保物資更保安全
「決不能在物資運輸過程中造成人員感染!」荊州市商務部門打造出「居民-商超-配送企業-社區-居民」閉環配送體系,先後審核推出1000家市場主體參加生活物資配送進小區工作,覆蓋全市1909個社區(村)、199.83萬戶家庭,中心城區覆蓋全部291個社區(村)的3027個小區,戶數達39萬戶。
面對全市日均5萬單、中心城區3萬單的派送量,商務部門要求啟動「無接觸式配送」,確保配送人員安全。
商超是百姓的「菜籃子」,只有把防護工作做好,才能有效保護老百姓安全,實現抗疫的早日勝利。
「防疫檢查不能打烊!」
嚴防疫情風險,開啟商貿分類管控。疫情下,商務部門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全力落實對商超和市場的監管責任,組織專班強化市場巡查、開展督導檢查,截至3月15日,市區兩級商務部門對中心城區商超、購物中心、便利店、農貿市場等重點企業共督查1840批次7390人次,對發現的問題當即督辦,並要求立即整改,迅速消除隱患。
截至3月24日上午11時,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135683人次,檢查農貿市場12427家次,檢查餐飲服務單位120218家次,檢查疫情防控相關產品生產經營單位47536家次,接受投訴舉報3426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9.15萬元。
保障農產品數量,更要保證肉類、蔬菜質量。3月22日,全市抽檢農產品企業17家(次),檢測種植業農產品258批(次)、水產品20個,合格率100%,保障了全市農產品質量,這些檢查措施實際是保供工作的常態。
中心城區封閉管理後,生活物資實行配送制,市商務局設立12312服務諮詢熱線,積極處理E線民生、電話諮詢、網絡諮詢等各種諮詢投訴200多起。
同時,生活物資保障專班大力支持商超和市場開展防控,幫助各大商超申領解決口罩20萬個、消毒液4900公斤、防護服2550套、測溫儀140個、防護手套8000雙等防疫物資。
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物資保障的「後勤兵」全力以赴保供穩價,創新生活必需品流通方式,以更細緻、更暖心的服務,為廣大市民提供便利。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向前推進。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這群「後勤兵」,以最有力的保障,築起全市抗擊疫情的堅實屏障,給予特殊時期的城市無限溫暖與前行力量。
(記者 黃思明 王子瑤 通訊員 邵旭飛 李景龍 成冰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