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歷史上曾經有過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種文化現象,便是詩僧的湧現。所謂詩僧,即指那些通曉文藝,善於詩作的僧人。儘管修行清苦,他們卻始終不忘對詩歌的創作。無論是皎然的《尋陸鴻漸不遇》,還是貫休的《獻錢尚父》,亦或是靈澈的《歸湖南作》,都是值得一讀的佳作。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早梅》,便出自於晚唐的詩僧齊己之手。它是齊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眾所周知,梅花是詩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素來以傲寒高潔的精神品質,為歷代詩人所歌詠。因此想要在歌詠梅花上有所新意,就不得不花費一番功夫。齊己這首《早梅》,便是抓住了梅花「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的習性特點。
當然,除了突出一個「早」外,齊己還以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高潔的精神品質,以及素艷的風韻。而作為詠物詩,《早梅》也達到了「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的藝術效果。但如果要評價這首詩的話,正如《瀛奎律髓》所說:「尋常只將前四句作絕讀。其實二十字絕妙,五六亦幽致」。簡單來說,僅前20字便已絕妙。那麼它到底妙在何處呢?
《早梅》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下面我們便來先看它的前四句「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即在萬木都禁受不住嚴寒快要被摧折的時候,梅樹卻凝地下暖氣於根莖,恢復了生機。皚皚的白雪籠罩著山村鄉野,昨天夜裡一枝梅花正傲雪綻放開來。顯然從它意思來看,照應了詩題「早梅」,著重刻畫了梅花「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的習性特點。
而首聯中的「萬木」與「孤根」作對比,又突出了梅花傲寒的秉性。雖然說「凍欲折」略顯誇張,但對於嚴冬臘月來說,萬木凋摧又何嘗不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更何況也只有萬木凋摧的厲害,才能彰顯出梅花「孤根暖獨回」的特點。由此可見,詩人在表現技巧上的高超。另外,頷聯中的「一枝開」,又可以說是這首詩的畫龍點睛之筆。
我們都知道齊己要突出梅花的「早」,所以他寫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而梅花的「一枝開」,則又說明這枝梅花要比其他梅花開得早。這樣的表達無疑更耐人尋味,也更能突出梅花傲雪綻放的不同尋常。如此一來,《早梅》這首詩前20字的絕妙可想而知。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據《唐才子傳》記載,齊己本來是寫作「數枝開」,後來得教於詩人鄭谷,才改為了「一枝開」。
接下來我們便繼續看詩的後四句「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它的意思是說,微風吹拂著梅花,散發出淡淡的幽香,它素雅的姿態更是吸引了禽鳥的偷看。明年如果梅花還按季節綻放,我希望它開在幽美的遊覽之地。「風遞」二句,顯然是在寫梅花的姿色和風韻。也就是梅花的香及潔白妍麗的色彩。
至於尾聯二句,則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託。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兩句詩實際上包含了詩人不為他人所賞識,而懷才不遇的感慨。「望春台」除了指幽美的遊覽之地外,還有京城之意。因此這裡既有詩人希望梅花能夠得到更多人的觀賞之意,也有詩人渴望到京城施展才華、實現遠大抱負的願望。從這層含義,我們可以得知這首詩應寫於齊己的早年。
綜觀齊己的這首詩,主要寫了早梅開放時的所見所感。全詩語言清麗,狀物傳神,恰似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雪中早梅圖。而在這幅美景圖中,我們能夠體會到梅花的「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傲雪高潔的精神品質,亦能體會到詩人的懷才不遇、清高孤傲。總的來說,齊己寫出的這首梅花詩,堪稱是一首經典之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