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2019-07-27     讀書有范

01

剛走進朋友老田家,就聽到一陣小孩的哭聲。

接著就傳來嫂子的聲音,「別扶她!」

原來孩子在學走路,剛剛走著走著就摔了一跤。

「你怎麼那麼狠心呢,瞧她哭得多傷心。」老田眉頭一皺,心疼得不行。

「地上都是軟墊,旁邊也有軟枕,能摔多疼?女兒是不想學走路,哭幾聲想讓我們心軟,你看她有眼淚麼,就乾嚎。」嫂子一邊抱起孩子重新回到牆邊,讓孩子站穩,一邊淡定地回。

「還學啊,女兒都累了,讓她歇會。」老田顯然心軟得像個「慈父」。

「才學了2次,就一米左右的路,有什麼可累的。寶寶,來,走過來……」朝老田翻了個白眼,嫂子繼續教孩子走路。

我瞧著大老爺們對女兒的一臉心疼樣,幫嫂子說話:「心狠一點才好呢,心太軟,反而會毀了孩子!」

沒有父母是真正捨得讓孩子吃苦的,不然這世間也不會有那麼多因為過度寵溺孩子而產生的悲劇。

但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胡同里也練不出千軍萬馬,有些時候,該捨得還是得捨得。

真正優秀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

02

狠心,成就有教養的孩子

去年,「上海迪士尼摸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當時,迪士尼劇院剛剛散場,人流正在向著出口緩慢移動。一位8歲的孩子,在人潮中悄悄摸了一位女生的屁股。

女生立馬感覺到了,便想教育那位男孩,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都是不禮貌的行為,他應該向她說句對不起。

但沒想到的是,女生沒有等來對不起,反而是男孩的母親和她的朋友對女生進行了一番侮辱式地暴打和謾罵。




「為母則剛」的樣子,看上去太過刺眼。

公眾場合,還沒有了解清楚孩子是否做錯,就什麼都不管,直接用污糟的言語辱罵女生,說了還不夠,還得使用暴力,好似這樣才能「保護孩子」。

對孩子心軟的父母,是不是都習慣性對別人狠心?旁人稍微說一句孩子的不好,就恨不得衝上去和人拚命。

視頻上傳到網上,大家都沸騰了。有人說,「每一個肆無忌憚、毫無教養的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是非不分、太過心軟的熊父母。」

慣子如殺子,說得一點也沒錯。

孩子還小,父母可不小,孩子不知道自己是否犯錯,父母也不知道嗎?自以為保護好孩子就是包庇他的一切行為,那麼終有一日,社會會好好教育他,什麼叫做「沒教養的父母養出了一個沒教養的孩子」!

心狠一點,才能讓他知道,什麼事可做,什麼事不可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規則該遵守,什麼錯誤該避免,什麼時候說「謝謝」,什麼時候又該道歉。

孩子最懂得看父母臉色,如果總是因為一時心軟,給了他錯誤的暗示,到頭來,終究會害了孩子。

03

狠心,成就懂自律的孩子

前幾天,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山西某中學一個晚會現場,舞台上氣氛熱烈,舞台下有2名學生安靜地點燈學習。

因為這場晚會是學校臨時舉辦的,打亂了他們的學習計劃,教室又被老師鎖了門,他們就想辦法在舞台下學習。

有網友讚嘆,「為什麼我家就培養不出來這麼自律的孩子!」

沒有老師指導,沒有家長督促,自發自覺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這樣的孩子,哪個父母不羨慕呢?

但看上去每一個人人稱羨的孩子背後,一定都有一個狠心的父母在教會他,自律才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最好方法。

還記得那個美籍華裔母親「虎媽」 蔡美兒嗎?

2011年初,蔡美兒出版了一部自傳式作品《虎媽戰歌》,火遍全球。有人贊同她教育的方法,有人猛烈抨擊她的教育太過嚴厲。

但8年過去,她的女兒2個女兒皆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

大女兒索菲婭順利進入哈佛,並在耶魯法學院讀完了研究生,現已進入美國軍隊,成了一名二級少尉。

小女兒露露也在去年從哈佛榮譽畢業,決定在紐約實習工作一年後繼續研究深造。



兩個女兒的前途都不可限量,背後虎媽的「狠心」卻是個實實在在的大功臣。

記得,《虎媽戰歌》里第一章就規定了孩子們不被允許涉足的事: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正是因為有了虎媽的規矩,才讓兩位女兒懂得學習上要自覺,生活上要自律,自己學會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好,照著想走的路去走,才能成就最好的生活。

很多人覺得這些規矩太嚴苛,會把孩子逼得太緊。

其實,於我們而言,該借鑑的,不是照搬照抄那些優秀孩子父母的方法,而是明白適時對孩子心狠一點,才能在孩子人生的最開始,教會他自律、自持、自信。

查爾斯·默里曾這樣評價虎媽:

「世界各地大量有才華的孩子會從蔡美兒的方法中獲益,而不是放任、埋沒了他們的天賦——他們是好孩子,不是頑童,但他們也天性自我放縱,傾向於為自己找藉口。」

孩子都是有惰性的,隨隨便便放養孩子,一味崇尚快樂教育,只會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里走向下坡路。

心太軟的父母,也始終培養不出自律優秀的孩子。




04

狠心,成就能堅持的孩子

教育專家研究發現,決定孩子未來的,並不是智商,而是堅持。

有個朋友,孩子4歲時就給她多種愛好挑選。畫畫、古箏、跆拳道、鋼琴、芭蕾、書法……起初孩子很高興,每次都能嘗試不一樣的樂趣。

半年後,朋友讓孩子確定今後要堅持的方向,只能選擇1-2樣,孩子選擇了古箏和芭蕾。

於是,隨後的每一天,孩子都必須完成這兩項規定的練習量。有時孩子哭著說,「媽媽,我不喜歡,可以不學嗎?」

朋友就對孩子說,「媽媽給過你選擇的機會,以前喜歡,為什麼現在不喜歡,你就是害怕吃苦對不對?但是,無論你喜不喜歡,現在都必須堅持下去。」

每一個長大後才藝優秀的孩子幾乎都是這樣被父母逼出來的,沒有孩子喜歡吃苦,堅持的苦太累太難受,會讓曾經喜歡的東西變得厭惡。

可只有跨過那個坎,孩子才能真正懂得堅持的意義是什麼。

美國前總統夫人米歇爾也曾對孩子說過:

「你可以干自己喜歡的事情,但也得知道怎麼做好不喜歡的事情,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世上千萬事,無論是否喜歡,懂得堅持才是一個人能成功的關鍵。

看過《新周刊》里的一句話:任何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內堅持十年,他都將成為那個領域內專家級的人物。

周杰倫說,多虧了小時候母親逼他學鋼琴,才有了現在打不倒的音樂成就。

郎朗說,多虧了父母的狠心,才能讓他成為世界頂尖的鋼琴家。

別因為孩子的一聲哭鬧,一句委屈就心軟,堅持的道路總是難走的,父母的心硬一點,孩子以後的人生路才能好走些。




05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材,也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變得優秀。

但設想的結局再好,始終都要親身參與艱苦的過程。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在心軟的父母庇佑下長大的孩子,又如何能學會吃苦,如何才能自渡。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背後是父母狠心懲罰他所有沒禮貌的行為。

一個懂自律的孩子,背後是父母狠心要求他達到規定的全部目標。

一個能堅持的孩子,背後是父母狠心逼迫他完成自己不喜歡的事。

別讓孩子,因為你的「心太軟」,輸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9iYNmwB8g2yegNDHi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