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車載,值多少錢?

2023-10-18     電動湃

原標題:大疆車載,值多少錢?

一套前視雙目攝像頭、一顆前向毫米波雷達、兩個側視單目攝像頭、四個環視魚眼攝像頭、十二顆超聲波雷達,值多少錢?

這些總價甚至不如一顆高精雷射雷達「貴」的硬體設備,卻可以實現包括打燈變道、高速領航、城區領航、前車加塞處理、任意類型障礙物識別、任意角度方位泊車出入車庫等L2級別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這,便是已經在無人機領域證明過自己的大疆,下場「卷」入智能駕駛領域後,交出的又一份答卷。

而搭載了這一套智駕系統的寶駿雲朵靈犀版,已經在今年的十一假期之前正式上市,並且成功地將價格「打」到12萬元區間。

用大疆一位研發工程師的話來說,自動駕駛,是一個人人都買得起用得上的功能:這套方案支持行泊一體,成本區間定在了5000元到15000元。

先別急著震驚。

現如今,跨界造車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科技公司如果沒點汽車業務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汽車公司了。最好的例子,便是一直「遙遙領先「的華為,與量產車遲遲沒有登場,但話題不斷的小米。

當人們仍驚訝於大疆大踏步的轉型之際,大疆進軍汽車行業的時間,遠比你我想像的要早。

將時間撥回2016年,大疆創始人汪滔就已經開始向萬億級別的汽車市場悄然進軍。這麼大的一塊蛋糕,誰不想從中分一塊呢?

於是,在汪滔的帶領下,大疆嘗試了除製造整車以外,幾乎所有的造車路徑。

包括成立合資自動駕駛公司、做車企的智能駕駛軟體一級供應商,也賣過雷射雷達,甚至還收購了超跑品牌柯尼塞格的部分股票。

大疆試圖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逐漸建立屬於自己的根據地。

但頻繁變換髮展方向,使得大疆內部經歷了數次組織架構調整,就連汪滔本人都覺得愧疚,不只一次通過內部郵件向員工自我反省……

走了那麼多彎路後,難免引發外界的質疑。在無人機領域呼風喚雨的大疆,真的要折戟在汽車領域了?

直到最近。

與外界普遍以為的無人機技術「下放「不同,大疆智能駕駛業務的核心技術其實屬於無人機技術的前置科技。

成立於2006年的大疆最早涉足的領域,便是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在研究飛控技術的同時,為了讓飛行器擁有空間識別、標定等功能,大疆開發出了雙目避障系統,隨後這一系統便被沿用至今。

雙目避障系統在無人機產品上的持續演進讓大疆開始了內部思考:除了無人機,這套系統還能用在哪裡?

在大疆車載團隊還未成立的2016年,大疆內部的技術人員就已經將一套雙目+視覺融合的定位系統搬到了車上,並使其成功地運行起來,而彼時的中國新能源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的前夕。

新老市場的交替期,一定會產生大量的機會。

從2018年開始,大疆就帶著自己的智駕系統demo逐一拜訪車企,並於次年就收穫了五菱這一客戶。需要注意的是,大疆與五菱合作的官宣時間為2021年4月,一個主要的因素就在於,大疆擁有了智駕系統的量產能力。

當然,作為一款智駕產品,人們更關心的,當然是它的基本能力。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基於成本控制,大疆車載方案的硬體配置更為簡潔高效:算力低至32TOPS、強視覺在線實時感知、無高精地圖依賴、無雷射雷達依賴,並有7V(攝像頭)和9V兩種純視覺配置。

這兩種配置可以實現的智能駕駛功能略有區別。

大疆車載將其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分為主動安全、行車輔助、泊車輔助、記憶泊車、記憶行車、跨層記憶泊車、領航高速、領航城區八大功能產品。

7V作為基礎配置,初級算力為35TOPS,硬體包括一對前視慣導立體雙目攝像頭、一個後視單目攝像頭、四個環視魚眼攝像頭,能夠實現除城區領航輔助駕駛外的其他7項功能。

比較特殊的是,據大疆的說法,7V配置在結合高精地圖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城區領航駕駛。

9V的配置則在7V的硬體基礎上增加了兩個側視單目攝像頭,這樣可以提升側方動態車輛檢測的能力,滿足路口左右轉、掉頭、環島通行等場景下的觀測需求。

算力提升至80TOPS後,也能夠擺脫高精地圖,實現包括城區領航駕駛在內的所有智能駕駛功能。

與那些以雷射雷達為主的智能駕駛系統相比,汪滔復刻了大疆在無人機上的戰略思維和打法,追求絕殺級別的產品。

產品性能要足夠驚艷,成本價格還要做到令客戶驚嘆,這是大疆研發智能駕駛技術的雙重目標。

在這個大前提下,大疆踏實地錨定了成本區間和高階功能,在限制條件下做產品研發,頗有一種「螺獅殼裡做道場」的感覺。

從某些角度上看,目前大疆車載的解決方案甚至可以看成是特斯拉純視覺方案的一種平替。

過去幾年,汽車行業出現了兩個極端的趨勢現象,要麼在高階上瘋狂堆料,要麼在低階上瘋狂捲成本。

大疆的產品方案屬於兩頭都不靠,導致很多主機廠不感冒,這其實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疆的發展。

好在,據說除了五菱之外,目前大疆車載也已經與大眾取得了合作,甚至與比亞迪的合作同樣「未來可期」。

在沉寂了許久,哪怕是在去年推出了五菱Kiwi大疆版依然沒能掀起太多水花的大疆,在今年突然翻紅,是大疆終於等來了一個轉折臨界點:智駕產品能夠真正使用戶產生使用體驗的興趣了。

這一點,還得感謝友商的助攻,將智駕場景推向了城區,真正落地於用戶日常高頻駕駛場景。華為小鵬作為智駕的先行者,撬開了用戶對智駕的興趣,問界M7和小鵬G6高階智駕版本車型訂單率達到了六七成。

大疆車載的這套方案,定價更低,功能高級,未來或許將成為更多車企眼中能打動用戶的「甜點」,但並不意味著大疆能夠輕鬆躺贏。

原因還是,中國汽車市場太卷了,尤其是當有人將標配雷射雷達車型的起售價進一步拉低至20萬邊緣的時候。

在極限的對比之下,大疆車載這種極致壓榨硬體的做法,也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比如安全冗餘。

過度依賴純視覺,方案確實有工程上的優勢——便宜,但攝像頭也有天然劣勢,天氣不好的時候會嚴重影響視覺算法識別準確率。

另外,雙目的位置問題,位置稍做變動就會影響判斷。隨著設備的老化等,雙目攝像頭難免會有變化。

未來,在智能駕駛中嘗到甜頭的大疆可能並不會停下自己繼續深入汽車行業的腳步,畢竟相比百億營收規模的消費級無人機業務,對於估值千億的大疆來說,或許汽車這個外界市場才配成為它的「第二增長引擎」。

汪滔想要他的大疆在汽車行業這個充滿著驚濤駭浪的大洋中繼續航行,大疆目前這種小而美、小而精的發展方向需要改變,也必須改變。

但,這又可能會觸及大疆原有業務那些粉絲的敏感神經。就像對於一些魅友來說,被吉利收購後的魅族早就失去了靈魂。

羅馬帝國時代作家普魯塔克曾提出過一個有關身份更替的悖論,「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於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每當一塊木板腐爛就替換一塊新木板,直到所有木板都被替換,這艘船還是原來那艘船嗎?」

對大疆來說,從空中降落地表闖入汽車這片密林,與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和最聰明的企業家貼身肉搏,為了存活,它不得不改變本性,甚至替換掉自己身上的每一塊木板。

未來大疆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驚喜?

在論資排輩依舊嚴重的汽車市場中,大疆無疑還只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這次的跑步入場,有前期技術的深厚積累,更重要的還是市場轉折迎來的奇蹟。

大疆雖然迎來了爆發,但遠不是終極贏家。智能駕駛的路道阻且長,就連最優的方案還在各家的爭論之中尚無定論,實際體驗中的「可用」到「好用」還有著更長的一段路要走。

剛剛打贏前哨站的大疆,未來請依舊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9e0510120e9e3567e475cbbff5c13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