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持續至今,前線戰況依舊十分緊張。隨著俄烏衝突戰場形勢的變化,衝突焦點從烏東部的頓巴斯地區轉向南部赫爾松地區。
俄羅斯國防部近日稱,俄軍頂住了烏軍在赫爾松的攻勢,並使烏軍遭受重挫,目前赫爾松前線的局勢已經恢復。
不過,烏方也自有一套說辭。烏方表示,俄羅斯政府正在計劃將部隊從赫爾松地區撤軍,為了讓撤軍行為顯得合理,俄政府便有意透露一些消息。
由於俄烏雙方的戰報完全相反,人們並不清楚赫爾松戰鬥的實際情況。但唯一能確定的是,赫爾松地區具有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對俄烏雙方而言,都難以承受失敗之痛。
對於目前的形勢,新上任的俄對烏特別行動總指揮蘇羅維金大將首次對當前俄烏局勢表態,他一改日前「溫和」語氣,態度十分堅定的表示:
俄軍不追求速戰速勝,而是要有條不紊的全面打擊烏克蘭,重點打擊烏境內的基礎設施,削弱其抵抗的信心,同時俄軍將在整個接觸線建立全面防禦體系,建立大批的預備隊,鞏固防禦陣地。
很明顯,普京已經調整了戰略,用穩紮穩打的方式推進戰爭,能夠最大化的利於俄軍。
面對烏軍不及損失是反擊,俄羅斯打算不再硬碰硬,儘管俄方動員了30萬大軍但畢竟離投入戰爭還有段時間,節省兵力才是根本。另外,無人機的使用也可以看出俄軍策略的調整。
總體來說,自從普京宣布烏四地進入「戰時狀態」後,其基本作戰方針便發生了變化。
與此同時,美西方介入的因素也顯得越發突出,七國集團領導人以及北約國防部長會議均表示將繼續向烏提供軍事援助。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西方已接近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危險界限。西方給烏克蘭軍事援助的總數已達到423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美國。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寒冬的逼近,形勢似乎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從美國內政治形勢看,已有部分共和黨議員對美國軍事援烏的做法表達不滿。至於其他北約國家也開始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儘管如此,對於澤連斯基來說並沒有更多的選擇,自身也早就放話「不與俄談判」,只能硬著頭皮。近日,澤連斯基決定,烏方將對1400家俄羅斯公司和組織及2500名俄羅斯公民實施制裁。
客觀說,這樣的制裁更多的作用就是一個表態,並不會發揮太大效力。
眼下,基輔正面臨用電危機。烏克蘭國家能源公司當天宣布在基輔採取措施限制用電。基輔市政府已敦促基輔居民適度用電,此外要求企業限制辦公室、餐廳、購物中心的戶外照明。
戰爭帶來的影響巨大,民眾自然最為無辜。義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近日便表態,他認為俄烏衝突的爆發不應怪俄羅斯總統普京,而應怪罪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他說,普京其實不想打仗,烏政府在頓巴斯地區的所作所為迫使普京不得不這麼做。
澤連斯基雖不是幕後「黑手」,但也的確是導火索,和平何其珍貴,自己挖的坑最終也要由自己來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