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立因《父親》不能過審,便在畫作中加了一筆,令其「重生」

2023-12-08     康康歷史

原標題:羅中立因《父親》不能過審,便在畫作中加了一筆,令其「重生」

羅中立因《父親》不能過審,便在畫作中加了一筆,令其重生

繪畫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畫筆是畫家的麥克風,是畫家傳達自己思想自己的話的途徑,而畫作正是畫家發揮自己無窮想像力,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創作的藝術作品,它承載了畫家的精神和思想,今天我們講述的事件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做羅中立的畫家。大家可能對羅中立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是他有一副作品大家一定都看過。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小學時候,有一本語文課本裡面,有一篇文章叫做《父親》。羅中立因《父親》不能過審,便在畫作中加了一筆,令其重生。

而羅中立的畫作《父親》,就是在這篇課文的課後插圖里。我想大部分人第一眼看到這個畫作的時候,都會被深深的震驚,這個父親描述的很像一個陝西農民的形象。黑黑的皮膚,臉上布滿了褶皺。眼神里飽含著故事。很淳樸,很感人,同時很經典。而羅中立也正是因為這一幅畫作從此出了名。小編先帶大家了解一下羅中立這個人吧。羅中立出生在40年代,是一個重慶人,他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是一個教育家藝術家,原來擔任四川美術學院的院長。現在是中國當代藝術院院長,同時也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一個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他因熱愛選擇了藝術。而他的畫作父親,展示的情感和社會意義,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而這正是它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

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幅畫作成名背後的故事。在那個特殊的時期思想發展受到禁錮,文化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除了畫政治畫像以外就是畫一些宣傳畫,但是羅忠禮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和進步,在思想得到解放以後,他終於考入了大學,技術深造自己的藝術造詣。在一年的除夕夜裡,他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老農,在公廁中收糞。在那個時候化肥並沒有普及,但是如果想糧食獲得豐收。只能到城裡面撿糞,當作肥料,漚入農田。雖然已經快過年了,但是那個老農,他的眼神很平靜,沒有一點過年時應該有的喜悅之情。

羅總也看到他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農民的外表又髒又臭,但這些農民才是中國硬實的脊樑。而這些讓他想到了他曾經的一個房東,那時他去山裡創作,大爺那個老農民叫鄧開元,有著農民淳厚質樸的品質。當時羅中立認識了他,在空閒時給他畫了很多畫像。而這個老農讓他想起來了鄧開元。結合這些,他又聯想到了農村無數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農民,內心對農民肅然起敬。於是父親誕生了。

在這幅畫作剛剛完成的時候,畫作裡面只是一個淳樸農民的形象,並沒有什麼能夠代表時代的標誌。這幅畫一出來,就在美術學院引起了熱議,有人認為這樣的畫作並不能過審。恰好在當時就有人建議他能夠在畫作裡面加上一個小小的,代表當時時代背景的東西。羅中立再三考慮以後,在農民的左耳朵上加了一個小小的原子筆。而正是這一支小小的原子筆,給予這幅畫重生。後來畫作輾轉運到北京,專家看到時,評委被深深地震驚了。為了公平比賽,雖然最後選擇權交給了觀眾來評選,但這幅畫作仍然獲得了一等獎。

畫作中展現出的,已經快掉完的牙齒,乾裂的嘴唇,滿臉的褶皺,讓人看起來無比的心疼。這幅畫作十分真實,因而十分出色。藝術不是一味的追求美,這幅畫作重新喚起了人文關懷,而原子筆,給予了這幅畫作時代背景。大家是否也覺得這個畫作十分經典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980d708b00e8e84a2f7176a0e994d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