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萬級混動秦L:准B級車空間,價格還能更低?

2024-05-07     電動湃

「7.98萬的比亞迪讓燃油車慌了。」

2月,比亞迪打出「電比油低」旗號,推出了售價更低的榮耀版。

在全系車型快速鋪開榮耀版以後,今年前4個月比亞迪累計銷量93.95萬輛,同比增長23.24%。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比亞迪的銷量目標是360萬輛左右,要求同比增長20%。

接下來,怎麼穩住20%以上的增長線?

價格牌打出去以後,就輪到新車登場了——定位12萬級的秦L,計劃二季度上市。

這一把,有可能掃蕩A級車市場了。

A級家轎市場,向來都是中國車企想要拿下的核心陣地。

過去像吉利帝豪、長安逸動作為國產車的佼佼者,就曾在此向合資競品們發起過衝鋒。

這兩款車型,都給出了超越多數中國品牌家轎的不俗成績,籍此奠定了其江湖地位。

但直至比亞迪秦PLUS DM-i的出現,國內家轎市場才迎來了格局的變天。

2023年,秦家族以超48萬輛的成績,首次取得了年度家轎冠軍。

這也是中國品牌13年以來,首次斬獲年度家轎冠軍。

而在秦家族奪冠背後,更是比亞迪以年銷300萬輛的成績,首奪國內乘用車品牌銷冠。

由此可見,A級家轎成績的重要性之高。

而隨著今年2月秦PLUS DM-i推出了7.98萬起的榮耀版以後,比亞迪在10萬級市場的轎車席位已經空缺。

秦L及其姊妹車型的海豹06,急需完成補位。

在燃油車時代,想要改寫家轎市場格局,比亞迪拿出的辦法是「新能源」。

在新能源車時代,怎麼穩住自己的領先優勢,這次比亞迪的招式是「降維打擊」。

拿出准B級車的產品力,這是秦L的核心主張。

為此,新車拿出了全新龍顏設計,其中更舒展的格柵造型,以及跟漢類似的日間行車燈修飾,都給秦L賦予了更多高階氣質。

據悉秦L這套前臉,是此前漢的備選設計方案,這也難怪看著有點高級車的觀感。

體現秦L高級氣息的,還包括側面的流暢線條,以及恰如其分的車身比例。

其中筆直的腰線,從大燈一直貫穿到了後側門,藉此來強化修長車身的敦實感。

至於車身下部的折線,則表達了一定的肌肉質感,不失A級車應有的年輕氣質。

此外,如此流暢側面還訴說的一點是,秦L具備了近乎越級的車身尺寸。

4830x1900x1495mm,軸距2790mm,這是秦L的尺寸數據。

反觀秦PLUS DM-i,其參數對應為4765x1837x1495mm和軸距2718mm。

可見,秦L較之秦PLUS DM-i要大了一圈。

用准B級車尺寸來造A級車,這並非由秦L首創。

事實上,吉利星瑞在更早之前已經這麼做了,尤其它的2800mm軸距,即便放到今天也是同級里的首屈一指。

於是,星瑞成為了少數在10萬級以上、月銷過萬的中國家轎。

更難得的是,星瑞還只是一款上藍牌的燃油車。

再者,之所以星瑞能做到月銷過萬,還離不開CMA架構和出色設計的加持。

如此說來,「准B級車尺寸+新架構+優秀造型」,是中國車型暢銷的不二法寶。

沿著星瑞的產品路徑,秦L亦特意準備了全新混動平台。

其中關鍵變化,是應用上第5代DM-i技術——百公里最低油耗僅2.9升,綜合續航近2000公里。

大概是出於對極致油耗的追求,新車依舊搭配了1.5L自然吸氣發動機,不像吉利銀河用上1.5T發動機。

其中,該1.5L發動機最大功率74kW,較之秦PLUS DM-i的81kW還要小。

此外,秦L提供了2個不同電機功率版本,入門版最大功率120kW,其餘則是160kW。

參照秦PLUS DM-i高/低配的145kW和132kW數據,秦L則是互有漲跌。

在對能耗的嚴苛要求下,秦L對於動力訴求也許會有所妥協。

但好的是,比起秦PLUS的後扭力梁非獨立懸架,這次秦L終於換上了後多連杆式懸架。

如此懸架配置,跟星瑞的做法一致,由此將為秦L帶來更好的行駛質感,這點大概是毋庸置疑。

不吝嗇去塑造高級感,這是中國品牌A家轎突圍的關鍵要點。

為此,秦L也在內飾中多講究了些質感修飾。

首先,新車座艙設計線條較之秦PLUS要更加收斂,以簡潔主張來避免畫蛇添足。

其次,秦L沒有讓儀錶盤單獨地立體起來,而是將其融入到一整塊的鋼琴烤漆飾板當中,並與兩邊車門形成了環抱式設計。

高級車的設計,這次秦L是拿捏住了。

懸架配置升級、整車尺寸進化、內外飾設計功底提升,外加第5代DM-i技術的加持。

對比秦PLUS DM-i,秦L的蛻變清晰可見。

一邊是秦L在變強,反之另一邊的吉利銀河L6、啟源A05,它倆的上量仍遲遲沒有到來。

至於傳統合資家轎競品,也在呈現著肉眼可見的銷量滑坡。

秦L掃蕩A級車市場,似乎已是板上釘釘。

去年,秦家族賣了超過48萬輛。

而在今年2月推出榮耀版以後,3月秦PLUS的銷量一下躍升到了5萬輛以上。

再算上姊妹車的驅逐艦05,兩者單月就合計賣出了近7萬輛。

按照上險量口徑,「秦PLUS+驅逐艦05」的合計成績,已然超過了「軒逸+朗逸+卡羅拉+雷凌」的總和。

這樣的成績,是目前國內任何一款車型都不可能追得上的高度。

乘著如此強勁勢頭,產品力大幅革新的秦L,沒有道理不賣好。

假如秦L能順利接棒秦PLUS的熱銷,A級家轎市場無疑將迎來又一次的重塑。

秦L的打擊覆蓋面,不僅將掃蕩入門級合資家轎市場。

定位更高的速騰、思域、型格等熱門合資車型,也將很難逃過打擊。

對此,比亞迪王朝網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路天就有著清晰認知:

「現階段的油電之戰,仍然占據了中國車市的主戰場。」

「表面上看,合資品牌通過以價換量維持生存,但實際在廣泛人群中,合資燃油車的消費慣性仍然強大。」

「能否正確看待燃油車的消費慣性,關乎顛覆之戰能否如期完成,這個問題仍擺在了比亞迪面前。」

有報道指,比亞迪在商務年會上提出了這樣的號召:

「跟燃油車進行戰略大決戰,爭取三年內在全球對燃油車進行大決戰。」

對此,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比亞迪會亮出「電比油低」的旗號。

在此主張背後,更重要的是比亞迪的銷量目標:

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副總經理杜國忠表示,今年比亞迪目標,是在去年的基礎上增長20%,預估360萬台左右。

儘管20%增幅已是近年來的新低,但他主動坦承,「壓力還是有的。」

「我們相信,通過營銷和產品矩陣的持續豐富,來滿足各個階層的市場需求,比亞迪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在強大品牌勢能,加之A級車定位的加持下,該組合將使得產品力越級的秦L具備了不俗競爭優勢。

但不能忽視的是,其它中國品牌在該價位上的性價比賣點也很突出。

作為插混車型,秦L給出了WLTC純電續航分別是90km和60km的兩個版本,這比起秦PLUS的提升不算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主打增程式的零跑C10和哪吒L,兩者WLTC純電續航都在140km上下。

此外,零跑C10和哪吒L均打出了冰箱沙發大彩電配置,且動力性能也遠在秦PLUS之上。

得益於不俗的性價比,零跑C10在上市前已獲得了4.5萬張訂單,而哪吒L在上市72小時內,累計訂單亦突破了1萬輛。

再者,定位10-15萬級的小鵬MONA,更是提出了「年銷量要超過小米SU7」。

新勢力能否從老大哥盤子裡分一杯羹,這是後續值得關注的看點。

但打出了全系榮耀版的比亞迪,想必不會讓自己陷入被動局面當中。

既要強勢的產品力,也要有侵略性的定價,這才是比亞迪的核心打法。

對於秦L來說,填補回原來秦PLUS的「12-17萬元」價格檔,是理所應當。

但,這就夠了嗎?

需要留意的是,最早秦PLUS DM-i上市時,其起售指導價是11.38萬元。

而在相關補貼之下,實際秦PLUS DM-i的起售價是10.58萬元。

再到後來,秦PLUS DM-i更是下探至10萬以下價位。

可以看出,起售價圍繞在10萬元附近,是過去秦PLUS DM-i的價格主張。

如今這樣的主張,無疑將交到秦L手上。

言下之意,儘管秦L的吹風價是以12萬元起售,但不排除最終新車將直接取以「10字頭」。

「10.98萬元起」,這也許更符合比亞迪的「大胃王」需要。

「油電之戰進入到了下半場,如何才能打破僵局、顛覆到底?」

「每當市場面臨方向性的選擇,勢必要有敢於擔當者挺身而出,以前瞻性的戰略,引領行業正確的發展方向。」

從路天的表態中,不難看出比亞迪對於油電之戰勝利的渴望。

既然如此,作為關鍵利器的秦L,不可能不讓它成為「爆款中的爆款」。

如此一來,比亞迪將極大壓縮了其它品牌在10萬出頭市場的生存空間。

在這場油電之戰當中,率先倒下的難免是合資對手。

但對於多數的中國品牌競品而言,看似亦情況不妙。

這來自於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發起的鯨吞,不可避免會「誤傷」到更多的吃瓜群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9246099cda8f0abb92a36c6ee8fed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