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食研會赴宜賓市筠連縣考察調研紅茶產業發展

2022-06-17     發現四川

原標題:四川食研會赴宜賓市筠連縣考察調研紅茶產業發展

調研把脈「筠連紅」為振興川紅助力賦能

四川食研會赴宜賓市筠連縣考察調研紅茶產業發展

本網訊(融媒體記者 劉和平 李飛)6月15日,四川省食品文化研究會(簡稱:省食研會)一行5人,在會長尹華國率領下,應邀赴宜賓市筠連縣實地考察調研當地紅茶生產發展情況,受到筠連縣政府熱情接待。在縣政府副縣長劉偉、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黃元超、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聶海松的陪同下,省食研會一行,先後參觀考察了筠連巡司鎮銀星村紅茶種植基地、宜賓醒世茶業有限公司,對筠連地區紅茶產業發展狀況有了大致的了解。

通過陪同考察調研的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聶海松的介紹,食研會考察調研小組了解到,筠連縣在「打造中國工夫紅茶第一鎮&擦亮"川紅特色小鎮"金子招牌」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

巡司鎮作為「筠連川紅特色小鎮」,成為四川省首批17個特色小鎮之一,被國家農業農村部授予的「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和「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的銀星村,是川紅特色小鎮的核心區。在明確以「建成中國川紅產業集聚區、四川產城融合示範區」的發展定位中,當地政府、企業和茶農們,圍繞「一產生態化、二產集群化、三產品牌化」的發展思路,積極推動現代茶產業與文化創意、生態旅遊、健康養生、現代商業等要素地融合發展。構建國家級茶旅融合典範。其功能結構以「場鎮為依託的綜合服務核心,復合業態發展試點區、加工智能示範區、倉儲物流區、川紅生態茶園先行區」的一核四區布局。自2020年起,計劃投資6.98億元建設川紅特色小鎮;其中2020年至2021年度建設項目8個,投資3.2億元;2022年起,計劃投資3.76億元,用5年時間實施川紅小鎮建設項目36個,建成「川紅生態茶園」10萬畝。茶葉產量達6200噸,綜合產值8.2億元。

參觀中,「中國川紅博物館」、「筠連川紅特色小鎮陳列館」、「八一茶山」和宜賓醒世茶業有限公司給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透過大量實物、圖片的展示,

參觀完畢,在座談交流會上,縣政府副縣長劉偉,向省食研會考察調研小組較為全面介紹了筠連縣的基本概況。筠連縣地處川南滇東北結合部,幅員面積1256平方公里,轄7鎮5鄉157個行政村15個社區,戶籍人口45萬,是四川省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第二批擴權強縣試點縣、革命老區縣,催人奮進的新時代春風經驗、春風精神發源於此。全縣現有茶園29萬畝,茶葉主產鄉鎮7個,茶農4.78萬戶。

筠連縣區位優勢獨特。自古就是出川入滇重要門戶,位於成都、重慶與昆明形成的「城市大三角」和宜賓、昭通和畢節形成的「城市小三角」中心地帶,是高縣、珙縣、威信、彝良、鹽津5縣中心,具備南向吸納集聚川滇結合部區域資源要素和北向承接宜賓、成都、重慶等城市溢出效應的巨大優勢。

筠連縣歷史文化悠久。唐置羈縻筠、連、定三州,宋廢定州仍置筠州、連州,元合為筠連州,明建筠連縣至今,已有1400餘年歷史,積澱了燦爛的歷史文化,古韻飄香的秦五尺道、茶馬古道、南絲綢之路等「古道商貿文化」源遠流長,獨具魅力的「苗彝民族文化」歷久彌新,敢為人先的「筠商拼搏文化」世代傳承。(四)筠連縣資源稟賦極佳。以茶葉、肉牛、中藥材為代表的農業資源豐富,擁有「筠連紅茶」「筠連黃牛」等4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筠連筠姜」「筠連水粉」2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以煤礦、頁岩氣(天然氣)、玄武岩為代表的能源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煤炭儲量35.8億噸,頁岩氣資源量8000億立方米,煤層氣儲量358億立方米,石灰石儲量163億噸,玄武岩儲量150億噸,大理石65億噸,石英砂2億噸。以巡司古道天體溫泉為代表的旅遊資源豐富,具有西部洞群、古樓峰叢、大雪山自然生態區、硒山湖等自然景觀。享有「川紅故里」「中國黃牛之鄉」「川南煤海」「中國奇泉之鄉」等美譽。

筠連紅茶發展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深厚。筠連產茶可上溯至秦漢時期,以盛產早白尖、「工夫紅茶」「筠連苦丁茶」等名優茶而久負盛名。1951年第一個川紅工夫技術推廣總站在筠連成立,1959年筠連紅茶金黃白露芽茶作為國慶獻禮茶敬獻毛主席,1977年筠連縣被列為全國百強茶葉基地縣,1980—1983年版現代漢語詞典對「川紅」註解——「為茶葉品種之一,主產四川筠連」,1984年筠連早白尖被認定為國家級茶樹品種,1985年筠連早白尖工夫紅茶在24屆葡萄牙里斯世界優質食品評選會金獎。

筠連紅茶實現規模化種植,經濟效益明顯。2021年,全縣茶園面積28.6萬畝,其中適宜製作紅茶茶園面積18.8萬畝,紅茶產量8315噸,實現綜合產值36.46億元,其中一產產值5.99億元、二產產值8.98億元、三產產值21.49億元。截至5月底,全縣產干茶12644噸(其中紅茶4689.8噸),實現綜合產值52.26億元(其中紅茶18億元),茶農收入10.11億元。筠連紅茶區域公共品牌價值達9.13億元。

品牌宣傳有力,關注度認可度高。筠連紅茶、黃金白露成為省級著名商標,筠連紅茶成為中國茶葉博物館首批收藏產品,建成中國川紅博物館、川紅特色小鎮陳列館。

2011年12月「筠連紅茶」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4年11月「筠連紅茶」被國家農業部批准為農產品地理標誌。2019年1月「筠連紅茶」獲得四川十大最具發展潛力品牌,2019金芒果好地標TOP榜年度十大推薦品牌第六名,2019年入圍中國農業品牌名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21巡司鎮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川紅特色小鎮」。生產經營主體多,產業發展潛力大。全縣12個鄉鎮中主產茶葉的鄉鎮有7個,茶農達4.78萬戶,30畝以上種植大戶201戶,茶葉專業合作社117個、家庭農場32個,其中,國家級示範社1個,省級示範社2個, 市級示範社4個;有茶葉加工企業(含家庭作坊)114個,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個,市級龍頭企業8個,縣級龍頭企業4個,涉茶相關企業302家。

劉偉副縣長說當前筠連經濟處在窗口期,今後的發展規劃方面,還要請食研會的領導和專家們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黃元超,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聶海松,縣經信科技局副局長李明俊,縣服務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彭佳慶,縣市場監管局總監張偉,縣農旅商貿集團副總經理汪彬,宜賓醒世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鄭紅霞,筠連縣瑞鑫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廠長葉強,也分別根據個人本職工作範圍,從不同角度,逐個發言介紹了為振興筠連紅茶經濟,所作的大量的工作,以及當前存在不足。聽完筠連縣各個部門的介紹後,

省食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鵬首先就四川省食品文化研究會的基本概況,向大家做了介紹。並就下步擬開展筠連紅茶文化系列活動的設想,提出了個粗線條的思路,供筠連縣參考研究。

接著會長尹華國圍繞「川紅茶」與百姓生活,與大健康的關係,與鄉村經濟發展和如何改進紅茶加工技藝,促進「川紅」品牌的提升等話題,闡述了個人觀點。提出要讓「川紅」走遍四川;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就必須改變觀念,在創新不忘本的基礎上「破局」。

此次,四川省食品文化研究會考赴筠考察調研和交流活動,為促進筠連縣今後強力發展紅茶產業,爭取到專家、科技、培訓方面的支持,提供了新的途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8c22054ee9dde8ef1f7a768a0bac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