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神宮》收視口碑雙收,鬼吹燈系列帶給市場哪些啟示?

2022-10-05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崑崙神宮》收視口碑雙收,鬼吹燈系列帶給市場哪些啟示?

第3663期文化產業評論

2022年,「鬼吹燈」網劇再次回歸。《崑崙神宮》開頭讓人驚艷,在做到保持探險懸疑本色的基礎上,增加了獨特的敘事風格和角色亮點,而最終的結果如何還需要看接下來的呈現。據統計,《崑崙神宮》已經是「鬼吹燈」網劇系列開發的第七部作品,它的發展其實也為奇險懸疑題材如何在把握改編與還原、小眾與大眾的平衡提供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作者 | 周可欣(文化產業評論作者、三川匯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

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2022年9月20日,「鬼吹燈」系列的最新一季《崑崙神宮》提前空降視頻平台。

前作《雲南蟲谷》的口碑翻車讓「鬼吹燈」網劇系列險些跌落神壇,同時也給《崑崙神宮》的面世之路增加不少質疑和偏見,但是好在《崑崙神宮》抗住了壓力,用精良的製作水準給到了大眾驚喜:熟悉的鐵三角團隊、神秘莫測的異域空間、驚險詭譎的探索之旅……讓不少觀眾直呼「上頭過癮」。

豆瓣

大熱IP的改編之作、同系列優質作品珠玉在前,這些原生條件讓《崑崙神宮》面向觀眾時無疑背負著天然的高期待。在首播四集之後,《崑崙神宮》就用各項亮眼的數據證明了它並沒有辜負大眾。

根據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上線兩天後,《崑崙神宮》便以9628.85的實時熱度成了平台熱播劇中的「C位」。在其他影視媒體的收視榜單中,《崑崙神宮》也基本都穩定在前三的位置。

來源:貓眼專業版

VLinkage數據

骨朵數據9月份《崑崙神宮》數據

在上線的第三周,《崑崙神宮》的實時熱度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居於前列。

10月份《昆路神宮》數據:貓眼專業版+VLinkage

除了在收視數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崑崙神宮》在口碑上也得到了觀眾的好評。在豆瓣上,不少網友紛紛表示了對《崑崙神宮》的肯定:「終於又回到了看龍嶺迷窟的那感覺了」「一開局就有內個味了」「被蟲谷打下去的追劇熱情又活了」…… 收視和口碑的回春也給鬼吹燈IP接下來的改編打了一針強心針。

改編不斷,《崑崙神宮》憑什麼贏得高分

一直以來《鬼吹燈》都是影視化改編的熱門IP。截止到目前,脫胎於「鬼吹燈」IP的網劇已經多達7部。雖然這些作品都是基於同一IP,但是質量卻參差不齊,從5.2分到8.1分,評分兩極分化嚴重。雖然都是由企鵝影視統一開發,但是它們最終的呈現效果或多或少也都受到了製作團隊和時代背景的影響而有所差異,形成了1+N式的特點,其中「1」則是探險懸疑的內核,「N」則是融入的多元風格。

冒險+寫實

比如《精絕古城》是由正午陽光操刀製作。眾所周知,正午是一個以製作正劇見長的團隊,《北平無戰事》《戰長沙》《父母愛情》《山海情》無疑不顯露著正劇的嚴謹和寫實風格。

正午陽光作品

所以《精絕古城》也免不了瀰漫著一種正劇格調。首先是選角,由靳東飾演的胡八一一派正氣凜然,將團隊主心骨的踏實和正派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正派氣質恰好與胡八一當過軍人的經歷相契合,因此被不少網友肯定。其次裡面的動作戲基本以實打實的肉搏打戲偏多,而不是奇幻色彩的動作交鋒。

冒險+青春

而在《精絕古城》之後,管虎、費振翔師徒基本包攬了鬼吹燈後面幾部劇的製作,但是第一部《黃皮子墳》的播出就讓他們栽了跟頭。導演管虎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黃皮子墳》的定位是一部青春片,講述主角們青春成長的冒險故事。但是,由極具偶像氣息的阮經天飾演的胡八一顯然沒有讓網友滿意。不少觀眾吐槽劇中胡八一和畫眉的感情線過於突出,影響探險節奏。顯然這類「+青春」的創新改編觀眾並不買帳。

豆瓣評價

冒險+武俠

有了前作的教訓,19年《怒晴湘西》的質感有了更大的提升。作為主角故事的前傳,《怒晴湘西》發生在民國軍閥混戰時期,複雜的時代背景讓它的傳奇色彩更加濃厚。

江湖兒女,快意恩仇瀰漫全劇,同時主角鷓鴣哨慣用金剛傘和鑽天索等,身手更是不凡,一招一式行雲流水,還有不少飛檐走壁的鏡頭,武打動作意境感拉滿,整部劇的風格也頗有武俠之風。

冒險+喜劇

拍出過《鬥牛》《生存之民工》等不少高分作品的管虎,他的作品比較擅長挖掘小人物身上的詼諧感和真實感。

這一點在《龍嶺迷窟》也得到了體現,原著中的路人馬大膽等村民的戲份不斷被放大,最終塑造出了搞笑惡人團群像,總說著「用點子智慧」的「活閻王」馬大膽、操著一口陝北口音,膽小又貪財的李春來、爆破鬼才老三……配角形象各具特色的同時又對故事劇情起到推動作用,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觀眾甚至說可以把它當做一部搞笑劇來看。

馬大膽與老三搞笑互動

李春來偷拿龍骨天書

也就是從這部戲開始,由潘粵明、姜超、張雨綺組成的探險鐵三角正式成立。潘粵明的鬆弛感讓他飾演的胡八一兼具雅氣和痞氣,成為了不少人心目中「最貼合的人選」。

潘粵明飾演的胡八一

相比較前面幾部風格比較獨特的作品,《雲南蟲谷》整體就顯得比較平淡,可以看出它試圖復刻《龍嶺迷窟》的成功,走熟悉的搞笑路線,只是這次負責搞笑的只有王胖子一人,未免顯得有些單調。同時《雲南蟲谷》也原創了一幫試圖為難主角團的村民們,其目的則是為了在族中樹立威望而阻撓團隊探險,然而編劇並沒有撐起這個原創點,劇中村民的戲份游離在探險主線之外,致使村民的形象、性格模糊,成為劇中「雷點」。

豆瓣短評

那麼《崑崙神宮》的「N」做成了什麼呢?

細膩的情感流動

除了探險所帶來的刺激感和緊張感之外,這次《崑崙神宮》的亮點之一在於細膩的情感流動。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變化一個原因或許在於《崑崙》的導演由費振翔換成蔡岳勛,可能很多人對這位導演並不熟悉,但是提起他的代表作很多人應該都看過,《流星花園》《白色巨塔》《痞子英雄》……眾所周知,偶像劇尤其優質偶像劇中最打動人的便是角色之間細膩的情感。

起初不少人擔心,一位以執導偶像題材聞名的導演接手鬼吹燈,會不會讓這部劇的愛情線過分搶眼。就目前的故事情節來看,這部劇依然保留探險懸疑內核,也未突出男女主的感情線。這位導演將他擅長的情感抓握體現在愛情之外更細微的地方。因此我們在看劇可以感受到專屬於這位導演細膩的風格,和以往的鬼吹燈系列也有了細微的差別。

首先是人與自然的之間的情感連接。在第三集中,天授詩人阿克因為受傷沒有辦法跟著團隊繼續冒險,因此他需要將長詩告訴楊雪莉,在畫面中,伴隨著阿克的喃喃哼唱,百鳥似乎都被吸引,紛紛都飛過來停留在屋檐之上,背景音樂隨著響起,鏡頭轉向雪域高山、青蔥林木,空靈治癒,一種萬物皆有靈性的感覺躍然螢幕。人與自然之間微妙的和諧感也在細膩柔和的鏡頭語言娓娓展露出來。

其次,《崑崙神宮》也很擅長捕捉角色之間濃烈又細微的情感,有溫度的情感流動也為劇集增色不少。當胡八一給臥床的格瑪送來輪椅,多年不見的好友再次重逢,激動又克制的欣喜在格瑪的笑容和淚水中展露無遺。

格瑪

鮮活動人的配角

細膩的情感流動不僅有助於增強劇集的溫度,而且也在潛移默化中賦予了角色靈魂,對於角色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情感作用的加持下,《崑崙神宮》中也塑造了諸多鮮活亮眼的配角形象,其中最打動觀眾的角色之一莫過於重情重義的康巴漢子初一。

初一的登場是在第四集中。大家來到目的地區後,為了找到合適的嚮導,主角團打聽到一位名叫初一的當地人曾經去過喀拉米爾。面對明叔和淑娜金錢和美色的誘惑,初一隻是淡淡一笑,絲毫不為所動。

初一

後面卻因為得知胡八一是妹妹的救命恩人而甘願涉險主動幫助主角團隊。臨行前他拿出那把「只有在很危險的時候才會用到」的刀,似乎也預感到此行的結局,但是還是義無反顧地隨著胡八一一行人去了。

初一的善良和勇敢讓不少觀眾動容,大家紛紛留言希望初一不要下線,相關話題閱讀次數已經達到了6000多萬,足以看出大家對這個角色的關注程度之強。

原汁原味還原

其實不管是結合正劇格調、武俠風格、還是融入搞笑色彩和人文溫度,最重要的一個前提是不能忽略鬼吹燈其實還是屬於奇險驚怪題材。驚險刺激、波詭雲譎的古墓探險過程是吸引觀眾的關鍵所在。是否能夠貼合原著,突出探險內核,也是觀眾認定鬼吹燈影視化成功的標準之一。

《鬼吹燈》小說封面

從已經放出來的劇集內容來看,《崑崙神宮》對原著的還原漸入佳境,從雪山輪迴廟大戰地獄餓鬼食罪巴魯到藏骨溝遭遇白毛狼王再到預告中閃現的神秘生物雪彌勒……這些都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把故事的刺激感和懸疑感被拉滿。

團隊遭遇狼群

總結來看的話,《崑崙神宮》的贏點在於在做到保持探險懸疑本色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獨特的敘事風格和角色亮點,既可以讓觀眾繼續有驚險詭譎的熟悉感,同時也能有耳目一新的新鮮感,避免審美疲勞。而後面《崑崙神宮》能否保持當前的敘事節奏和還原度也決定了它最終得分,畢竟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鬼吹燈帶給奇險驚怪題材的市場啟示錄

縱觀「鬼吹燈」網劇系列化開發之路,有經歷過高光時刻也跌落過低谷,如今在逐漸龐雜的影視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這實屬不易。作為奇險驚怪題材領域的頭部系列網劇,它的發展其實也為這類題材如何在市場立足提供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改編與還原

首先由於審查的嚴格性在無形中加大了改編的難度,使得奇險驚怪題材的面世之路更加崎嶇。所謂的奇險驚怪題材其實就是指像《鬼吹燈》系列一樣包含了奇幻、探險、懸疑、異怪等元素的作品。這類題材獨特的內容價值在於可以用各種神秘文化滿足觀眾的獵奇和追求刺激的心理,但是很多奇險小說中描繪的異獸、超自然力量,恐怖氣氛等場面有時候過於敏感。在影視化改編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些難度。從《精絕古城》的21集到如今《崑崙神宮》16集,明顯看出劇集體量在不斷減少,疑似有刪減內容,這或許會使劇集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有所削弱。如何在忠於還原和安全落地方面保持平衡其實對團隊的功底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像是口碑不錯的《精絕古城》《龍嶺迷窟》都啟動了較為龐大資深的編劇團隊來對內容進行精雕細琢。

編劇團隊

小眾與大眾

儘管近幾年一直不斷有奇險驚怪作品問世,但是相對於現實主義、古裝等受眾基盤較大的題材來說,它仍然是偏安一隅的小眾題材。《鬼吹燈》網劇的觀眾基礎基本可以分為原著黨「燈絲」、題材愛好者、系列網劇積累下的忠實觀眾以及新加入的「路人」觀眾,而如何撬動更多人的觀劇興趣和熱情,並且保留住原有觀眾基盤的穩定,是推動其從圈層化走向大眾化的重要問題。在《鬼吹燈》系列網劇改編的過程中,創造性地融入了現實、武俠、喜劇等大眾喜聞可見的形式,給小眾探險懸疑口味披上了一件 「外衣」,藉助大眾化的元素形成的「磁場」來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部分網劇的出圈證實了此方式的可行性,但是需要注意不能稀釋了本質。像是《怒晴》雖然憑藉武俠質感讓人眼前一亮,但是後期因為劇情魔改嚴重,奇險驚怪的內核減弱,豆瓣評分從8分以上一路直降到最後7.1分,著實讓人遺憾。

《怒晴湘西》評分下滑

結語

截止到目前為止,《崑崙神宮》的口碑尚佳,驚艷的開頭讓觀眾更加期待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崑崙神宮》能否兜住大眾的熱情,最終平穩著陸,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話題互動

您對網劇《崑崙神宮》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加入私密社區

主題閱讀

三星堆掀文博考古熱,但影視化難度遠超你想像

看盜墓劇,不如看盜墓小說?

超15萬人評出來的2分國產劇,是誰製造出來的?

推薦收聽

「二舅」爆款誕生:現實主義題材如何藉助流量發力

冬奧種草谷愛凌,體育培訓就此逆風翻盤?

羽生結弦,比金牌更重要的使命

玩偶修復師、手機入殮師、貓糧品嘗師:這些職業月入上萬?

熊貓自古是頂流!爆火的冰墩墩,能成為中國文化IP嗎?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文化產業評論】已運維3000多期(持續8年有餘,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7000多篇。【文化產業評論】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請給周可欣打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作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