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長了個「包」?專家:可能是「耳廓假性囊腫」

原標題:耳朵長了個「包」?專家:可能是「耳廓假性囊腫」

63歲的李大叔1個多月前一夜醒來發現左耳朵長了個包,摸上去不痛不癢,也就沒當回事。哪知過了一個月,耳朵上的包非但沒有縮小,還越長越大,還經常感覺耳朵熱熱的有點癢。這麼長時間沒消下去,李大叔心裡沒底了,心裡嘀咕:「該不是長了腫瘤了吧?」於是急急忙忙來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就診。門診醫生告訴他,這是「耳廓假性囊腫」,不是腫瘤,只要通過手術治療,很快就能康復。

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王鑫教授介紹說,耳廓假性囊腫(習稱耳廓漿液性軟骨膜炎)是原因未明的耳廓腹側面局限性囊腫,因其囊壁無上皮層,故稱假性囊腫。是耳科常見病,常好發於中年男性。目前耳廓假性囊腫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與局部受到某些機械性刺激,如無意觸摸、擠壓等,而引起局部微循環障礙、組織間出現反應性滲出液積聚有關。

耳廓假性囊腫是多位於舟狀窩、三角窩及耳甲腔的單側病變,一般不侵及耳廓後面,患者多偶然發現耳廓前面上方局限性隆起,逐漸增大,外觀皮膚顏色正常,皮溫不高,直徑一般1-5 cm 左右。隨著時間推移,經過4-12周囊腫逐漸增大,可有脹感、波動感,大多有熱感或癢感,常無痛感。穿刺可抽出淡黃色或血水樣液體,抽後不久又復發。

王教授說,耳廓假性囊腫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早期僅表現為增厚,無明顯液體者,可用超短波、磁療、冷凍等物理療法。以控制滲出,促進吸收;

二,穿刺抽液加壓包紮法。有積液者,用空針抽盡局部積液,加壓包紮。但此方法復發率高,抽後不久又復發,不建議反覆穿刺;

三,囊腫內注射藥物:可於穿刺抽出囊腫積液後,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慶大黴素、平陽黴素、乙醇等多種藥物。藥物治療該病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或者抑制囊內蛋白滲出,減輕軟骨膜水腫,達到有效治療。儘管有效,腔內激素注射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如皮膚色素改變,皮膚、軟組織和軟骨萎縮以及潛在的全身副作用;

四,開窗治療:於囊腫隆起下方做切口,清除積液,通暢引流,輕壓紗布包紮,以促進囊腫相貼合,加快癒合;

五,手術治療:對於反覆發作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耳廓假性囊腫,可採用手術治療。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採用舌形皮瓣保留囊腫表麵皮膚、去除病變囊壁軟骨,保留背面軟骨,術區荷包縫合加壓固定。此方法自開展以來已成功治療20餘例,能有效預防囊腫復發,耳廓形態恢復正常,得到患者一致好評。(張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