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剷除異姓王,為何還封盧綰為燕王?

2022-06-23     楓葉談古今

原標題:劉邦剷除異姓王,為何還封盧綰為燕王?

盧綰與劉邦都是豐縣中陽里人,都是士大夫家庭出身,兩人父親關係很好,而且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們從小一起讀書,年輕時一起遊山玩水,劉邦去魏國祭拜信陵君,盧綰就跟隨左右。劉邦去沛縣當亭長,經常外出公幹,盧綰有時候也會跟隨。劉邦在咸陽看到秦始皇,說出那句經典的話:「大丈夫當如此!」 盧綰就在旁邊,點頭應和。

劉邦因押送犯人失敗躲入山里,盧綰立即回豐縣帶著家丁追隨。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盧綰就成了漢國的太尉,進出劉邦臥室,從不避諱劉邦與戚夫人,就算蕭何曹參等人,都沒有如此待遇。

劉邦雖然離開豐縣到沛縣任職多年,但劉太公和整個家族都留在豐縣,劉氏在豐縣仍是地方豪族。盧綰在豐縣,幫著劉氏網羅人才,其中有後來封侯的薛歐、王吸等。

薛歐一直跟隨劉邦左右,戰功不大,在楚漢戰爭末期垓下之戰中,薛歐的軍隊遭遇項羽大將鍾離眜軍。此戰是項羽最後一戰,韓信導演漢軍大勝,薛歐也跟著立了戰功,封廣平侯,食邑4500戶,在漢初十八功侯中排第十五。

王吸與薛歐身份相似,劉邦暗度陳倉進入關中後,曾拜王吸與薛歐兩位將軍,率兵出武關,去沛縣迎接劉太公、呂雉和一雙兒女。不過兩位豐縣將軍顯然沒有完成任務,劉邦一對子女是彭城之戰才找到的,劉太公和呂雉則被項羽所俘。王吸也是在垓下之戰才立有戰功,封清陽侯,食邑不詳,但他在在漢初十八功侯中排第十四,比薛歐還靠前一位,食邑應該超過4500戶。

豐縣是劉太公所在,劉氏宗親封王侯者,劉邦長兄(已故)之子劉信封羹頡侯;劉邦二哥劉喜封代王,其長子劉濞封吳王,次子劉廣封德侯;劉邦四弟劉交封楚王,七個兒子除了一個夭折,其他六個全部封侯;劉邦遠房堂兄劉賈封荊王;劉邦遠房堂弟劉澤封琅琊王。

豐縣幫當中,除了劉氏宗親,外姓就是以盧綰為首,王吸與薛歐為輔,還有不少1000戶以下的小侯。盧綰、王吸、薛歐三人最大的作用,便是將豐縣大大小小的勢力,團結到劉氏身邊來,因此戰功很少,食邑數都不少。

劉邦滅了燕王臧荼後,立即封盧綰為燕王,南面稱孤。此前劉邦所封燕王臧荼、韓王信、趙王張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等,都是垓下之戰前手握重兵,劉邦順水推舟封王,唯有盧綰是在天下姓劉之後裂土封王。

楚漢時期的燕國與戰國時期燕國疆域相當,定都薊(今北京市),有七個郡:廣陽郡、涿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只比西漢的幽州少一個渤海郡。

在平定代相陳豨的戰爭中,原本盧綰是要攻擊陳豨的,還派親信張勝出始匈奴,勸冒頓單于不要出兵幫助陳豨。張勝來到匈奴勢力範圍,首先見到的是前燕王臧荼之子臧衍,他勸說張勝,如果保持目前的格局,大家都沒事。如果陳豨和韓王信都死了,劉邦下一個要滅的就是燕王盧綰。張勝覺得很有道理,面見冒頓單于,竟與匈奴議和。

臧衍等人故意將張勝的行為傳到燕國,燕王盧綰得知張勝暗通匈奴,害怕劉邦怪罪,便用一個死囚梟首,對外宣稱是張勝。不僅如此,盧綰再派張勝前往匈奴見冒頓單于,簽訂城下之盟。同時派范齊去見陳豨,告知燕國不會出兵,對方可放心抵禦劉邦軍。

天下誰都可能反劉邦,唯獨盧綰不會,劉邦心如明鏡。但盧綰與匈奴有交流是事實,劉邦打算派人去了解情況,新任御史大夫趙堯又出了一個主意,不如請燕王保護趙王。

劉邦的太子是呂后所生的劉盈,但劉邦最愛的女人是戚夫人,愛屋及烏,劉邦一度想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目前劉如意是趙王,但戚夫人家勢單力薄,不像呂后那樣有一眾沛縣幫的支持,劉邦害怕日後呂后殺掉趙王。

劉邦覺得趙堯這是好主意,盧綰與呂氏不是一路人,於是派趙堯與辟陽侯審食其一同去燕國。趙堯這個人與沛縣幫和豐縣幫都沒什麼瓜葛,而審食其則是去送死的,此時劉邦已經得知審食其與呂后的姦情,劉邦要借燕王的刀殺審食其。

趙堯這人,年少多智,出主意沒問題,但辦事是力有未逮、不勝其任。趙堯找個機會讓燕王殺審食其,審食其也找機會問燕王,呂后是如何殺楚王韓信和梁王彭越的。盧綰不想反劉邦,更不敢開罪呂后,韓信和彭越都是呂后殺的,他當然聽說了。韓信處以五刑(文面,割鼻,砍斷左右趾,用荊條抽打致死,梟首示眾,將屍體剁成肉醬),並株誅三族;彭越梟首,屍身處以醢刑(剁成肉醬),分賜其他王侯,並誅三族。

審食其確實是只老狐狸,一下就抓住燕王怕死的心理,又大搖大擺回到長安。盧綰不是梟雄,他只想安靜地封妻蔭子,哪怕做個侯爵也心滿意足,但絕不想提著腦袋捲入奪嫡之爭。

劉邦明白燕王的難處,也越發害怕日後呂后殺趙王劉如意,便封戚夫人之父戚鰓封臨轅侯,食邑500戶,並授中尉。戚鰓這個臨轅侯,是外戚侯,非功臣侯。都尉是中級軍官,中尉可是手握兵權的大將,掌管長安城防和治安、三輔地區防禦、北軍五校,帳下都尉、校尉就有十幾個,光是北軍就有數萬。中尉兵權太大,並不常設,後來拆分為數個官職。

審食其與趙堯對燕王的判斷截然相反,不料樊噲在朝堂上鼓譟,要率兵興師問罪。劉邦騎虎難下,稀里糊塗就允許樊噲率軍北上問罪了。

隨後趙堯安插在呂后身邊的一個宦官說,樊噲在呂后面前表態,要率軍踏平燕國,將燕王盧綰,然後盡誅戚夫人、趙王如意等。

劉邦討伐英布時中了一箭,聞言箭瘡迸裂,好不容易用藥搽敷,將血止住,但瘡痕未愈,痛終難忍,輾轉榻中,想通樊噲為何這麼著急討伐燕王盧綰。

劉邦請燕王盧綰保護愛子趙王劉如意,消息一定是走漏了,呂后的妹夫樊噲這才興師動眾要殺盧綰,如此等自己百年之後,劉如意就成了呂后眼中一頭待宰的綿羊。

劉邦立即招來周勃和陳平,拜周勃為太尉,前去取代樊噲為將,如果燕王肯來長安降為侯,則班師,再令陳平將樊噲斬首。周勃和呂后、樊噲本來就是沛縣幫的,陳平雖然不是沛縣人,卻也早就投靠呂后。

長樂宮,劉邦因燕王不願保護趙王,心情低落。

劉邦作楚歌低聲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繒繳,尚安所施!」

戚姬飄揚翠袖,輕盈跳起楚舞。

歌罷復歌,音調悽愴。戚夫人悲從中來,不能成舞,索性掩面痛哭,泣下如雨。

劉邦臨死前,召集列侯群臣入宮,殺白馬,立誓道:「此後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如違約,天下共擊之!」

195年4月,劉邦在長樂宮駕崩,做了四年漢王,七年天子。

此時周勃與陳平還在途中,到了軍營,三人果然坐在一起商量對策。周勃接替兵權,陳平帶著樊噲回去,計劃先稟報呂后去給劉邦說情,再見機行事。

燕王盧綰從來沒想和漢軍作戰,他率領數千親兵和家眷,北上避居長城下,只等劉邦病癒,便入朝謝罪,即使降為侯也是富貴人生,完全可以接受。

盧綰的親兵將領,也多是豐縣人,都是劉邦的老鄉,真沒人想反劉邦。

周勃得知劉邦駕崩,立即整軍北上,占領空城薊。盧綰被迫無奈,遂率眾投奔匈奴,冒頓單于封其為東胡盧王。

此後漢朝再無任何一支力量能制約沛縣幫,大小事情都呂后說了算。劉邦出生地豐縣,只有薛歐、王吸兩位戰功寥寥的侯爺,也都奪了兵權在家養老,趙王劉如意危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7260e4ddec0669110dadad1e67669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