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拉黑一切垃圾人

2024-06-12     洞見

作者:洞見muye

擇善人而交,擇君子而處。

聽過一句話:人到中年真正的成熟,是開始稜角分明地活著。

年輕的時候看不懂人性,行至中年經歷了風浪雨雪,體驗了世事險惡,也看透了人性的真面目。

漸漸明白,有些關係需要主動屏蔽,有些人需要主動遠離。

人到中年,把一切垃圾人踢出生活圈,把有限的精力都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01

人品不好的朋友

作家托馬斯·富勒說:「寧可與好人一起咽糟糠,不願與壞人一起吃筵席。」

人到中年一定要向上社交,遠離心術不正的朋友,小心被拖下水。

博主@劉語有段時間失業在家,朋友得知後,主動拉攏他合夥做保健品生意。

保健品的目標人群是老人,先是給老人免費做體檢,然後捏造一份體檢報告,誘騙老人買保健品。

保健品是成本幾十塊錢的滋補品,最後賣到老人手裡卻需要上千塊錢。

這種方式來錢極快,但劉語沒有辦法接受,第二天就選擇了離開。

這件事也讓劉語看清了朋友的真實品性,拉黑了他。

果然沒幾個月,劉語就得知了朋友出事的消息。

當時朋友按照慣用伎倆,給一位老人做完體檢後,欺騙老人有患癌的風險。

但這個老人很有防騙意識,到正規醫院去做了檢查,顯示一切正常。

老人這才意識到,這夥人是騙子,打電話報了警。

得知這件事後,劉語又驚又喜,幸虧自己當時沒有參與,要不然就一起被抓了。

有句話說得很好:年輕人交友,老年人交心,中年人則是篩選。

人到中年學會篩選朋友,寧可孤獨,也不跟人品低劣的人交往。

擇善人而交,擇君子而處。

和心善品正的人交往,才能換來後半生的內心篤定,諸事順遂。

02

勢利眼的親戚

親戚中不乏有這樣一類人:

你混得好,他對你百般奉承;你一朝落魄,他對你挖苦諷刺。

求人辦事,他們滿臉堆笑,一旦看你力不能及,立馬開始冷言冷語。

這種勢利眼的親戚,最擅長以兩副面孔示人。

對待這類拜高踩低的親戚,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距離,繞道而行。

導演王璐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原型拍攝過一部短片。

主人公王璐經營著一家小公司,因為經營得不錯,親戚們經常來找他。

王璐比較重感情,每當親戚們有所需要時,他都會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親戚們也紛紛表示,如果以後他遇到什麼麻煩了,必會鼎力相助。

可事實並非如此。

王璐在公司經營過程中遇到困難,需要資金周轉。有人直截了當拒絕借錢給他,有人索性連他電話都不接。

甚至還有人故意睬他兩腳,到處說他的風涼話。

這一刻,王璐明白了,原來親戚們把他當成了提款機,只想著從他身上撈好處。

想通以後,他沒有再麻煩親戚們,但也和他們不再有任何來往。

有段話說得很好:

「在勢利眼親戚的眼裡,沒有所謂的親情,只有永遠的利益。除非你有利用價值,他才會多登三寶殿,一旦某天沒有了用武之地,翻臉比翻書還快。」

在他們眼裡,親情早已被金錢和利益所替代,與這樣的親戚來往,只會讓我們感到心寒。

這個世上不是所有親戚都值得來往。

中年以後,只想在你風光時沾光,落魄時卻你落井下石的親戚,趁早遠離。

03

搬弄是非的同事

前兩天,看了電影《奧本海默》,有一個場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科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遭陷害,被公眾誤解是間諜。

聽證會上,很多科學家都站在奧本海默這一邊,為他出庭作證。

然而一個人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種局面,他就是奧本海默的同事——泰勒。

泰勒指控奧本海默是間諜,在單位一手遮天,干擾很多科學家的研究,阻止大家為國家做貢獻。

雖然奧本海默是被冤枉的,可他並沒有做過多解釋,反而在庭審結束後跟泰勒握了手。

可在那以後,奧本海默斬斷了跟泰勒的所有聯繫。

無論你在哪裡上班,取得多大的成就,總有人批評或者詆毀你。

你多一分心思在意他們搬弄的是非,就少一分精力去提升能力。

自媒體作者@武小五有個朋友,在公司的一次評選會上,晉升成了公司的部門主管,很多同事紛紛送上祝福。

唯獨一個競爭對手在公司搬弄是非,製造謠言,說他是靠著不正當手段上位的。

連他業餘時間參加一些公益活動,都被競爭對手說成「沽名釣譽」。

有些同事替他打抱不平,問這位朋友,為什麼不選擇澄清和還擊?

朋友淡淡一笑說:「首先他講的並不是實情,其次我沒有時間去和他計較,這個季度的業績報告還沒交呢。」

工作中,難免有人會莫名其妙地中傷你,詆毀你。

如果你面對質疑,就大聲辯解,面對挑釁,便拉開架勢與之戰鬥,浪費的只是自己可貴的精力和時間。

糾纏你的人,會把你拉低到和他們一個水平,然後用他們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人到中年,避免跌入深淵的最好辦法,是遠離深淵。

04

無腦的網絡噴子

相信大家在上網的時候,一定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你發表一個觀點,立馬就有噴子因為不認可你的觀點,然後攻擊你。

你跟鍵盤俠展開激烈的辯論,最後非但說服不了對方,反而讓自己變得渾身戾氣。

羅翔教授說過,不要跟噴子辯論,知識越貧乏就越自信,也越不講邏輯。

尤其中年以後,把注意力放在了家庭和個人成長上,而不是跟網友吵架。

紀錄片《含淚活著》里,講述的是一個中國人在日本多年拼搏的經歷。

主人公丁尚彪在80年代末來到日本留學,因為種種原因,他成了黑戶。

為了生存他打三份工,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到餐館刷碗,周末去做清潔工。

他極少休息,賺到的錢除了留下日常開銷,其餘悉數寄回給上海的家人。

他省吃儉用把女兒供上了大學,女兒考上了紐約州立大學,一直讀到博士畢業。

紀錄片播出以後,丁尚彪遭到不少網友的口誅筆伐。

很多人都罵他是「賣國賊」,放著國內好好的大學不讀,非得去日本留學。

面對網上的各種批評指責,丁尚彪沒有理會,只是埋頭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

他說:把家庭建設好,把小孩培養出來,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的責任。

有人把鍵盤俠直接比喻成「有害垃圾」,和他們辯論只會影響你的情緒,浪費你的時間。

如果不幸陷入一群鍵盤俠的嘲諷,立刻拔腿就走。

可做的事情那麼多,不要跟鍵盤俠浪費時間,去花時間陪陪家人,看看身邊的風景。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句話:

「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對,別理、別問、別起任何波瀾。」

人到中年,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付出時間和精力。

遇到垃圾人,漠視他、遠離他,不要讓他拉低你的層次。

遠離垃圾人,才是愛自己最好的方式。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69b5a1fd52174d5eb02f8870fc8a0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