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互換便利工具落地將帶給資本市場哪些改變

2024-10-15     證券日報

李文

近日,我國首個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落地。

10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決定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簡稱SFISF)」,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視情可進一步擴大操作規模,這標誌著我國首個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落地。目前,相關金融機構正積極響應部署,爭取儘早落地首批互換便利交易。

筆者認為,SFISF工具的創設有利於維護我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非銀金融機構作為重要參與方,也將多維度受益。

從宏觀層面來看,SFISF工具落地有助於增強資本市場穩定性和活力。創設SFISF工具是監管層在當前複雜經濟環境下,為增強資本市場穩定性和活力而採取的重要舉措。SFISF工具允許金融機構以其持有的債券、股票ETF等資產為抵押,從央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產,這種「以券換券」的靈活操作方式,不僅優化了金融機構的資產配置,更為市場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為經濟的穩健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市場角度來看,SFISF工具的落地將直接推動增量資金湧入股市,為資本市場帶來持續的「活水」。金融機構通過互換便利工具獲得更多高流動性資產後,可以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拋售或質押,進而將所得資金投資於股市,這將顯著提升股市的交投活躍度,有利於增強投資行為長期性和市場內在穩定性。

從機構角度來看,SFISF工具將顯著提升非銀金融機構的潛在加槓桿能力,為其提供更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和更靈活的資金運作空間,助力金融機構進一步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壓艙石」作用。同時,也有利於提高金融機構的業務量,並增強其盈利能力,從而提高行業投資價值。

以券商為例,SFISF工具適用於其自營盤。據券商研究測算,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證券行業自營業務規模6.14萬億元,而券商自營盤股票倉位占比約為7%至8%,債券占比為65%至70%,由此估計,券商自營可互換的資產規模可能在4000億元至5000億元左右。通過互換便利,預計機構能夠以較低的成本進行融資,若增持高股息及業績有支撐的上市公司,預計能在覆蓋融資成本的基礎上獲取較好投資收益。此外,通過優化金融機構的資產配置,SFISF工具降低了金融機構對單一資產的依賴程度,增強了其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創設SFISF工具是貫徹「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金融機構應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及時進行相關策略研究儲備,靈活利用互換便利工具,提升資金運用效率。同時,金融機構需深入研究互換便利業務的運用場景,為維護我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貢獻機構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660e8e61c7accbc144b80d367d13f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