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華語電影十佳:《三大隊》排第8,前兩名都是港片

2023-12-21   電影聚焦

原標題:2023年華語電影十佳:《三大隊》排第8,前兩名都是港片

2023年即將收尾,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盤點季。

今年電影市場復甦,之前積壓幾年的片子得以上映,國外影片也引進不少,助力總票房破500億。

張藝謀老驥伏櫪,憑藉《滿江紅》和《堅如磐石》,拿下春節檔與國慶檔冠軍。

《孤注一擲》聚焦「電詐」題材,《消失的她》拒絕賭博男,主打女性互助,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王寶強憑藉《八角籠中》打了一個翻身仗,追光動畫轉戰新文化系列,依靠《長安三萬里》,終嘗10億+票房滋味。

但我們今天不按照票房來盤點,給大家介紹一下2023年評分最高的10部華語電影(以豆瓣評分為標準)。

第十名、《毒舌律師》7.5分

影片在內地斬獲1.87億票房,放在內地市場自然不顯眼,但對港片來說意義非凡。

在香港收穫1.15億港幣,這是香港電影史上首部破億票房的香港電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極大地鼓舞了香港電影人。

導演吳煒倫之前是編劇,寫過《寒戰2》《梅艷芳》等影片,此次是他第一次當導演,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實屬難得。

很多人將其看成2023版《九品芝麻官》,主打一個翻案,絕地反擊的過程,令人拍案叫絕。

黃子華的表演增色不少,看他舌戰群儒很有爽感,就像是看他表演棟篤笑一樣。

另外謝君豪、王敏德、林保怡等一眾好演員加持,也令影片增色不少。

第九名、《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7.8分

《封神》的成功,讓我們意識到,尊重觀眾自會贏得真誠掌聲。

上映之前,各方都是質疑的聲音,比如神話題材早就拍爛了,一群新人能行嗎。

上映之後,觀眾紛紛自發充當自來水,磕起了各種CP,都願意當大王的哈基米,「商務殷語」太上頭。

十年磨一劍,三部連拍,封閉訓練新人6個月,在它之前,沒有哪一部電影敢這麼干。

但主創團隊頂住了壓力,拍出了一部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神話史詩大片。

在故事上有了創新性改編,妲己不再是紅顏禍水,「殷壽」這個反派不再臉譜化。

第一部講述的是姬發的覺醒和回歸,第二部是守護家園,第三部則是拯救蒼生,成為天下共主。

原本三部已經拍完,一直在做後期,但本著認真的態度,劇組前不久還進行了補拍,期待聞太師早日回朝。

第八名、《三大隊》7.9分

開分7.8,目前升到7.9,後面有可能還會變化。

影片改編自紀實文學《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是一個堅持追兇的故事。

原型中重點突出程兵,編劇塑造的則是一個群像,三大隊的幾個小夥伴,他們在追兇過程中,有人因為家庭,有人因為兒子,有人因為生病等原因退出。

最後只剩下程兵一人,他也有很多放棄的理由,但他沒有,直到抓到兇手為止。

程兵這樣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當不了程兵,但這個社會需要他這樣的人。

當然了,還要給電影潑一點冷水,比如拍攝手法,猶如電視劇一樣,缺少一些質感。

張譯的表演自然是加分項,但看多了他演同一類型的角色,難免有些審美疲勞。

第七名、《我愛你!》7.9分

韓延導演的又一部催淚片,改編自韓國同名漫畫。

先來說優點,將老年愛情拍出了青春感,倪大紅和惠英紅這一對,就像兩個年輕人談戀愛,異常的浪漫。

直面觸碰社會議題,將鏡頭對準了弱勢群體,討論了老無所養的困境。

再有就是演員的表演,梁家輝和葉童的演繹是頂級水準,尤其是葉童,演活了阿爾茲海默症老人的樣子,根本不會再把她和「許仙」聯繫到一起。

缺點自然也有,導演一味地放大情緒,用大量的配樂和閃回的鏡頭,告訴你這個時候要哭了。

高級的拍攝手法,要懂得收斂,用細節打動人,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是最動人的。

第六名、《周處除三害》8.1分

中國台灣電影,黃精甫自編自導,他是一位香港導演,之前拍過劉德華和張學友的《江湖》。

在本片他引用了一個古文典故,拍出了一部酣暢淋漓的犯罪動作片,有網友評價夠黑暗夠勁爆夠有趣!

故事其實比較簡單,阮經天飾演一個通緝犯,然後發現自己只排名第3,於是他決定幹掉前兩名的通緝犯,彰顯自己的價值所在。

阮經天進步很大,塑造這樣一個瘋批角色,演技收放自如,只可惜碰上了吳慷仁,未能將影帝獎盃抱回家。

另外「兩害」由陳以文和香港演員袁富華出演,兩位實力派表現出色,女演員王凈也有參演,但發揮不多。

第五名、《本日公休》8.1分

又一部台灣省電影,一部輕鬆、溫馨、日常和動人的電影。

在裡面沒有波瀾起伏的故事,只是在講述著日常的生活,有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本片是息影多年的陸小芬回歸之作,她在電影中飾演一位理髮師,用她的視角看周圍的人,並傳達出一些她的人生道理和為人處世。

來她這裡理髮的,有學生、有工人、有老人、小孩,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的職業,見證著每個人的生活狀態。

回想一下,你們家周圍有沒有一些開了好多年的理髮店、早餐店,看著他們的變化,也代表著自己的成長。

第四名、《流浪地球2》8.3分

2019年,《流浪地球》以46.87億票房,成功叩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

時隔4年,續集歸來,郭帆又一次拉高了中國科幻電影的高度,場景設計和視效更加細膩,世界觀也足夠硬核。

尤其是「太空電梯」「月球核爆」「機器狗笨笨」等部分,並不輸一些好萊塢大片。

李雪健老師演技老辣,飾演的角色就像是新時代的愚公,最具中國特色的時代精神。

劉德華的角色挑戰不小,和女兒的父女情很動人,犧牲自己,以數字生命形態延續和女兒在一起。

影片也有問題,比如三條缺乏交互的故事線,勸退不少人。

目前《流浪地球3》已經官宣,2027年大年初一上映,值得期待。

第三名、《長安三萬里》8.3分

追光動畫之前一直在「神話」題材耕耘,但票房上面一直未有突破。

直到這次轉戰「新文化」題材,不僅創造了追光動畫票房新高,還收穫了諸多好評,看來這條路選對了。

主創團隊抓住了中國人的浪漫情節,拍出了盛世大唐,讓我們見證了那些活在教科書里的詩人。

李白對於中國人來說太熟悉了,反而不好拍,主創用高適的視角來講述他,兩位好友形成一個映照。

雖然他們的際遇不同,但本心都是一樣的,想要守住長安,守住盛唐,只要詩在,長安,就會在,大唐就永遠在我們心中。

當然影片也面臨一些爭議,一些情節與真實歷史不符,但《長安三萬里》本質上是一部電影,在創作的時候,是允許藝術虛構的,也不用太過於較真。

第二名、《白日之下》8.4分

影片被譽為港版《熔爐》,在香港票房已破2000萬。

改編自真人真事,探討了私營殘疾人士院舍的各種問題,電影拋出了這些問題,雖然沒有辦法解決,但已經很有意義了。

像這類現實題材作品,很難拉到投資,就算有監製爾冬升背書,也前後找了5個老闆,最後找到古天樂才算解決問題。

古仔如今已經是香港電影大亨了,他覺得做電影不能只考慮商業,也要擔負一些責任,於是選擇投了這部電影。

一開始他打算出演「院長」這個角色的,但發現化上老年妝不合適,然後找到了林保怡。

林保怡自己也不喜歡這個角色,討厭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回家都不照鏡子,等到戲拍完之後,立馬把頭髮剃了,脫離角色。

第一名、《年少日記》8.5分

又一部爾冬升監製的作品,投資只有325萬港幣,爾冬升也沒有收錢,一直在努力提攜新人導演。

影片用一封沒有署名的遺書,十歲學童墜樓自殺,慢慢揭開一段充滿暴力與遺憾的童年往事。

電影非常地巧妙,一開始用剪輯手法,營造一種懸疑氛圍,讓我們猜到底是哥哥死了,還是弟弟。

等到揭開謎底的那一刻,巨大的情感衝擊而來,眼淚再也擋不住了。

影片表面上探討的是家庭暴力、升學壓力等問題,但更深層的是揭示東亞家庭的創傷。

就像《涉過憤怒的海》一樣,表面上是追兇,實則是批判不合格的父母。

今年的香港電影,在內地市場大多票房失敗,比如《爆裂點》《暗殺風暴》《斷網》《風再起時》《別叫我「賭神」》等。

但這些只是港片的一面,《年少日記》和《白日之下》是另一面,只要有它們的存在,香港電影就不會死。(撰文:鳩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