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要捂汗?別讓家長的無知坑了娃,3步教你給寶寶正確退燒

2023-07-21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孩子發燒要捂汗?別讓家長的無知坑了娃,3步教你給寶寶正確退燒

欣冉接到公司通知,要去外地出差一個星期,恰逢家裡的保姆辭職,分身乏術的她只好把婆婆接到家來照顧1歲半的寶寶

想到婆婆總比保姆要更用心些,欣冉心裡便也沒什麼放心不下的。可是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她離開的這段時間裡,孩子居然病得去了醫院

在欣冉出差的第二天,寶寶發起了高燒。孩子奶奶發現後趕緊找來了厚被子給小孫子捂汗,她心想「等孩子全身出了汗,燒也就退下來。

中午,欣冉給婆婆打電話詢問寶寶的情況,婆婆怕她擔心,便也沒多提孩子高燒不退的事,只是輕飄飄地說「孩子稍微有點高燒,問題不大」。

雖然婆婆說得雲淡風輕,可是欣冉卻有些放心不下,於是她打電話給老公,讓老公請假回家看看情況。

當欣冉老公趕到家時,寶寶已經被燒得熱驚厥,看到此時孩子身上,還正蓋著厚厚的棉被,欣冉的老公很是無語,「媽,孩子都發燒這麼嚴重了,你還給他蓋這麼厚的被子,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手忙腳亂的欣冉老公,趕緊帶著寶寶和親媽去了醫院,在和醫生詳細描述了過程後,孩子被安排緊急救治

欣冉的婆婆很是委屈地說道,「咱們大人感冒發燒了,不也是捂著被子發發汗,就好了嗎?為啥我給孩子捂汗就錯了?再說了,我摸了下孩子的手腳都是冰涼的,捂汗不至於捂出毛病來吧?」

孩子發燒了,捂汗有用嗎?結果只能越捂越糟

嬰幼兒自身的體溫調節系統還未發育完全,在發燒時,體溫調節中樞並不能夠很好地對身體體溫進行調節,此時捂汗只會影響身體散熱加重發熱情況,使得孩子的身體長時間處於高熱狀態

當機體處於高熱狀態時,末梢血管可代償性擴張耗氧量增加,這就容易導致機體缺氧,與此同時,孩子處於高溫悶熱環境時間較長時還很容易造成身體脫水、誘發發熱驚厥等。

孩子發燒後,機體最需要的是及時退燒。但是顯然,捂汗的操作,只會加重發熱對孩子造成的不利影響,對於緩解發熱、退燒並沒有幫助。

孩子發燒時,家長的這些退燒操作很不靠譜

有的家長發現孩子發燒趕緊給娃吃退燒藥,即便只是低熱狀態也毫不含糊。如果發現一種退燒藥沒有明顯效果,家長們就又會趕緊更換成另一種退燒藥給孩子繼續嘗試。

但是其實,這種過度依賴退燒藥退燒的做法並不可取,亂服退燒藥,對孩子的身體也會造成不利影響。

常而言,體溫處於37.5℃~38℃範圍內是低熱,處於38℃~39℃範圍內是中熱,39℃以上才屬高熱,超過41℃是超高熱,在體溫未超過38.5℃時,家長完全可以先嘗試物理降溫

也有一些家長在發現孩子發熱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送孩子去醫院。雖然看起來這種做法很及時,但是事實上這樣的操作對於退燒來說並不及時

與其帶著發熱的孩子在醫院排隊、挂號、等待,家長們不如先給孩子做好降溫處理,為之後醫生的診斷留出更多時間。

有的父母盲信輸液退燒效果更好,於是在發現孩子發熱後拒絕醫生的服用退燒藥的建議,堅持輸液治療。

但是其實,一般情況下輸液並不會比退燒藥效果更佳,同時還會加劇過敏風險,影響患兒退燒體驗。臨床上也只有在孩子高熱不退、精神狀態極差的情況下才會選擇輸液退燒。

孩子發燒了,家長按照這3步走,高燒退得更快

1. 低熱時選擇物理降溫

在孩子發燒時,家長可以幫忙脫減衣物,同時將衣袖敞開,讓孩子的身體可以更好地通風、散熱

用溫熱的毛巾給孩子擦拭身體,通過水分蒸髮帶走身體多餘熱量。在擦拭降溫時不建議用酒精,這主要是因為酒精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而孩子的肌膚嬌弱角質層單薄,容易引起皮膚黏膜損傷

如果條件允許,家長也可以給孩子進行溫水擦浴,幫助孩子實現身體降溫。家長在進行物理降溫時,同時也要注意孩子手腳等部位的保暖

2. 合理使用退燒藥

如果孩子的體溫超過了38.5℃,那麼家長可以考慮通過服用退燒藥的方式來降溫。在這種情況下,退燒藥降溫,可以避免孩子長時間處於高溫狀態,同時也不會干擾後期醫生對於孩子的病情判斷。

在給孩子服用退燒藥後,如果體溫仍然未降,家長也不能在短時間內給孩子服藥多次,兩次服藥間隔至少要在4-6個小時左右。另外,6個月內的嬰兒不建議服用退燒藥

3. 注意補水

在孩子發燒後,家長們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情緒狀態,同時避免脫水的情況發生。家長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多喝水,以溫開水為宜,通常一晚上要補充250ml水量。多喝水可以促進機體代謝循環,對於退燒有一定的幫助。

對於嬰幼兒來說發燒的情況較為常見,家長們在發現孩子發燒後一定不要過分驚慌,分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退燒操作,這會對孩子的身體保健更有幫助。

Tips:捂汗並不能幫孩子退燒,嚴重時還有可能會誘發缺氧、脫水、驚厥等不良症狀表現。

枕邊育兒寄語:

發熱只是孩子身體不適的表象,家長們在忙於給孩子降溫的同時,也要多重視孩子高燒發熱的誘因。如果孩子持續發熱的情況超過3天,那麼家長一定要給予關注,及時帶孩子就醫治療。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6146e5a1e8e2740ef7f8d89fc3475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