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算銀元的文章之中,我曾經用過大米換算的方法計算一枚銀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相對於房價換算的方法和重金屬換算的方法來說,米價換算法看起來還靠譜一點,但是還是遠遠不能體現出白銀價值的,只能給一個大概的數量。大米算法不能作為最終參考的原因如下:
首先,因為袁隆平先生的貢獻,我國現在的大米年產量遠遠超出古代大米產量。2016年我國糧食年產量為6.1億噸,但是清代大概只有1800億斤左右,連個零頭都沒有。所以當時大米的價格相對來說是非常高的,對於普通人家來說,恩格爾係數非常之高,生活十分不易。
再者古代人其實大多以粟小麥等為主,大米已經屬於奢侈品,古代農民能頓頓吃糙米就是奢侈了,精米脫殼非常麻煩,專供官府,都是貴族吃的。所以拿米價來換算其實是不確切的。
所以白銀到底值多少錢真的不好換算,特別是唐朝時期,白銀是非常值錢的,就算按照大米來算的話,一兩也相當於3000元人民幣。宋朝的話因為流通的錢幣和紙幣太過混雜,比較難以計算,按照《宋史·食貨志》之中的大米價格的記載可以換算一下,一兩銀子也值1500-2500元左右。
明清時期因為外國白銀的湧入,白銀開始作為硬通貨了,這個年代的文學作品也比較多,咱們暫且不用大米換算,看一下紅樓夢之中的一段螃蟹宴的記載。正好今年秋天本人去陽澄湖吃了一趟螃蟹,差不多80一隻吧。這個價位一年旅遊一次順帶吃個一趟,包郵區的的普通人家應該是能接受的吧。但是當時大觀園的螃蟹宴可不同,畢竟那個時候螃蟹都是野生的,賈府可是連茄子都要吃出貴族氣質的富貴人家,十幾道工序,這一隻螃蟹1000塊錢要有的吧。再加上這一場宴席還請了戲班子唱戲,還有其他的菜啊酒水什麼的,一場宴席下來花了二十兩銀子。所以保守估算,當時的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一萬元人民幣,甚至更高。但是要知道明清時期的白銀應該沒有唐宋時期值錢,所以拿大米來算真的是差距很大啊。
其實不論是現在的文學作品還是明清時期的小說,對於銀子的概念不是很深。金庸說郭靖請黃蓉吃飯,花了14兩銀子。還有魯達拳打鎮官西那集,他也給了那父女倆很多兩銀子,這都是宋朝的事呀。宋朝是有白銀,但不是主要流通貨幣。
歷史上大部分時間主要流通貨幣還是銅,白銀也不好花,一錠銀子要用剪子剪成一堆碎銀用,一般都是官府同來統計稅收或者是附屬國上貢的時候用的。電視里吃完飯直接甩錠銀子就走,簡直是中東土豪炫富。唯一下了點功夫的可能只有《武林外傳》了,白展堂作為顏值和武藝為一體的高級跑堂(兼保安),一個月才幾錢銀子。對於明中期的物價水平來說,還是比較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