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歲168天!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

2024-08-22     華商網

瑪麗亞·布蘭亞斯·莫雷拉

在西班牙去世

享年117歲168天

老太太自己說長壽秘訣是

有條理、心態平和、情緒穩定

親近家人朋友、親近自然

無憂無慮、積極向上

全球最長壽紀錄保持者是誰?

我國百歲老人有多少?

哪些因素有助於長壽?

金氏世界紀錄網站20日說,享有世界在世最長壽老人頭銜的瑪麗亞·布蘭亞斯·莫雷拉19日在西班牙一家養老院去世,享年117歲168天。

「我老了,很老,但不是白痴」

莫雷拉的家人在社交媒體發布訃告:「她如自己所願,在睡夢中安然離世,沒有遭受痛苦。」

據法新社報道,莫雷拉生前最後20年生活在加泰羅尼亞地區東北部奧洛特鎮一家養老院。她本月19日發帖稱感到「虛弱」,並囑咐家人「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亡,但很快這段漫長的旅程就會結束,死亡遲早會找到我,但我希望它發現我時,我是帶著微笑的……時間快到了,別哭,我不喜歡眼淚。最重要的是,別為我難過。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會開心」。

老太太生前認為自己長壽得益於「做事有條理、心態平和、情緒穩定、親近家人和朋友、親近自然、無憂無慮、積極向上」,其他的原因還包括「運氣好、基因好」。

她最小的女兒也將母親長壽歸功於「基因」,2023年她在接受當地電視台採訪時曾表示,母親「從沒去過醫院,身體很好」。

金氏世界紀錄網站說,莫雷拉除了聽力障礙和行動不便,沒有其他健康問題,且頭腦非常清醒。

在莫雷拉生命的最後幾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研究人員與莫雷拉合作,探索長壽奧秘。參與這一研究項目的遺傳學教授馬內爾·埃斯特列爾2023年告訴西班牙《阿貝賽報》,老人的健康狀況之好令他吃驚。「她頭腦完全清楚,能清晰記得自己4歲以來發生的事情,且沒有心血管疾病,而這類疾病在老年人中很常見……這令人難以置信。」

莫雷拉稱這項研究是「我對社會的最後貢獻」。她在社交媒體平台的簽名是:「我老了,很老,但不是白痴。」

見證兩次世界大戰

莫雷拉1907年3月4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市,那是她父母從墨西哥遷居到美國的第二年。1915年,全家人乘船橫跨大西洋,返回故鄉西班牙。在船上,她與兄弟們玩耍時不慎從上層甲板摔到下層甲板,一隻耳朵永遠失去了聽力。

回到西班牙後,全家在加泰羅尼亞地區定居。她1931年與一名醫生結婚,共同生活了40年,直至丈夫72歲去世。二人育有3個孩子。

莫雷拉一生見證諸多重大歷史事件,不僅在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30年代的西班牙內戰中倖存下來,還扛過了1918年爆發的大流感以及本世紀的新冠疫情。她2020年感染新冠病毒,幾天後就完全康復,是當時最年長的新冠康復患者。 據新華社

>>背景

全球最長壽紀錄保持者是122歲

莫雷拉是歷史上可證實的第八長壽的人。在她之前的,是2023年1月以118歲高齡去世的法國修女露西爾·蘭登。

而依據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數據,莫雷拉去世後,現年116歲的日本老人糸岡富子成為在世最長壽老人。

迄今,全球最長壽紀錄保持者是1997年以122歲164天高齡辭世的法國老太太讓娜·卡爾芒。她出生於1875年2月,1997年去世。儘管直到100歲時,這位女性仍在堅持體育鍛鍊,但她的身體並不健康,因為從21歲時起她就每天抽兩支煙,而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120歲。

據金氏世界紀錄2022年4月發布的一份聲明顯示,修女露西爾·蘭登出生於1904年2月11日,是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修女。在成為修女之前,她曾在二戰期間照顧孩子,並在醫院裡照顧孤兒和老人28年。2022年生日時,露西爾·蘭登還收到了法國總統馬克龍親筆寫的生日賀卡,這位總統已是她一生中經歷的第18位法國總統。

對於很多人關心的「長壽秘訣」,露西爾·蘭登說,自己長壽可能是因為一直工作到了108歲。而療養院的工作人員表示,老人生前愛吃巧克力和普羅旺斯的傳統甜品,每天還會喝一小杯葡萄酒。但他們同時也表示,並不鼓勵人們每天喝酒。

在露西爾·蘭登之前,日本女性田中力子是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她於2022年4月去世,享年119歲。

據日本媒體的報道,從明治到令和,田中力子經歷了日本五個時代,終因年老體衰去世。田中力子於1903年出生,家中共有9個兄弟姐妹,她排行老七。在戰爭期間,田中獨自經營一家烏冬麵店,並在戰後與丈夫開了一家年糕店。

談及長壽的秘訣,田中認為是「美食和學習」。她喜歡可樂和巧克力,晚年在養老院裡喜歡計算和下棋。除了103歲時做過大腸癌手術,她從沒得過重大疾病,110歲後還可以在別人的幫助下走路。 綜合

>>秘訣

總結長命百歲的健康習慣

這四件事可延年益壽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據統計,全球百歲老人的人數從2000年15.1萬人增至2021年57.3萬人。研究專家預計未來幾年將有更多老人活到100歲,甚至過完110歲生日!那麼,哪些因素有助於活到100歲?

研究人員分析了各國百歲老人和接近百歲老人(95-99歲)的生活習慣,也審閱了自2000年以來發表的34項有關長壽的研究報告,歸納出了健康長壽四個關鍵因素:

1.飲食多樣化,控制鹽攝入量

健康長壽老人的飲食通常是均衡且多樣化。攝入能量中,57%~65%來自碳水化合物,12%~32%來自蛋白質,27%~31%來自脂肪。飲食包括主食(大米和小麥)、水果、蔬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家禽、魚類和豆類以及適量紅肉。

大多數百歲老人喜歡低鹽飲食,以日本沖繩島百歲老人為例,低鹽飲食1.1克鈉/日。研究證明,與不喜歡吃鹽的人相比,鹽攝入量較高的人(吃鹹食物或額外加鹽)身體機能受損風險增加3.6倍。

2.減少或儘量避免藥物使用

百歲老人並非沒有慢性疾病,但通常比同齡老人患病時間晚得多。調查發現,百歲老人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患高血壓、痴呆或認知障礙等常見慢病。調研發現百歲老人最常用藥物包括降壓藥和心臟病藥物,而那些非百歲老人(70歲以上)平均服用6.7種藥,百歲老人平均服用4.6種藥。百歲老人服藥較少表明他們身體更健康,疾病更少、更輕微。

3.睡眠充足,質量好

睡眠質量和數量影響個人免疫系統、壓力荷爾蒙和心臟代謝功能,如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良好的睡眠質量與健康長壽年限和降低患慢病風險有關。

調研發現,68%百歲老人對自己的睡眠質量滿意。2020年一項全球成年人睡眠滿意度調查顯示,睡眠滿意度僅為29%~67%。最佳睡眠時長為每晚7~8小時。改善睡眠的秘訣包括保持規律睡眠習慣、營造寧靜睡眠環境、定期鍛鍊和控制心理壓力。

4.居住接近自然環境

在調研百歲老人和近百歲老人中,超過75%生活在農村或鄉村環境。這種模式反映在一些「藍色區域」,它們以百歲老人聚集而聞名,例如日本的沖繩、義大利的撒丁島、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半島和希臘的伊卡利亞島。

在所有生活方式因素中,研究還發現不吸煙、避免飲酒或適度飲酒、保持身體活躍和保持活躍社交往來,對於一個人活到百歲的機會極為重要。

由此,研究專家得出結論:越早採取積極健康生活方式,並養成健康好習慣,就越有可能實現健康長壽,長命百歲。

2022年

我省百歲老人達1638人

據《陝西日報》2023年10月24日的報道,省統計局發布的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末,全省60歲及以上人口811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581萬人。另據省衛生健康委數據,2022年,全省百歲老人達1638人,即每10萬人中有4個百歲老人,是2010年的4.8倍,是2000年的13.2倍,反映出近年來我省老人越來越長壽。

連結

我國是全球百歲老人最多的國家

其中海南是長壽省份

健康長壽是人類永久的追求。原來常說「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現在是「七十小弟弟,八十多來兮,九十不稀奇」。這充分反映了我國老年人口壽命增長。數據也顯示:在2020年我國已經成為百歲老人數量最多的國家,標誌著正式邁入「長壽大國」行列。那到底有多少百歲老人呢?哪個省份的百歲老人最多呢?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教授杜鵬和該院博士生吳賜霖最新發表在《人口研究》期刊上的文章顯示,基於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百歲老人從2010年約3.6萬人,增長到2020年約11.9萬人,成為全球百歲老人數量最多的國家。其中,海南已遠超聯合國「長壽之鄉」「每十萬人中擁有百歲老人7.5人」的標準,是名副其實的「長壽島」。

從地域上看,近40%的百歲老人分布在東部地區,東北地區擁有超過12%的百歲老人,中部地區(22.70%)和西部地區(25.25%)百歲老人的占比較為接近。

從性別上看,中國百歲老人中女性占多數,女性百歲老人數量是男性百歲老人數量的2.38倍。2020年,中國女性百歲老人為8.37萬人,占比70.4%,男性百歲老人為3.51萬人,占比29.6%。

其中,海南每10萬人中有百歲老人超過25人,遙遙領先其他省份,成為全國百歲老人最多的省份。此外,海南的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死亡人數均屬全國後四位。

有專家羅列了海南成為長壽省的7個原因。

1.清淡的飲食習慣

據三亞學院官網一篇介紹海南人飲食習慣的文章表示,擁有豐富食材的海南,在烹飪技藝上卻略顯「單調」,多數是清炒、清蒸、水煮、做湯、白灼,偶爾來個紅燒、煎炸等,幾乎沒有什麼重口的菜品。吃得清淡,身體更健康。

2.三餐中常有海魚

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海產種類豐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靠海吃海」,創造出了花樣繁多的海味美食。研究發現,每周食用魚類4-6份(每份50克,每周約半斤左右),可以降低死亡風險,包括全因死亡風險,以及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臟病等特異性死亡風險。

3.水果的品類豐富

4.食物中硒含量多

5.海南人愛喝綠茶

6.曬太陽的時間長

曬太陽是最天然的保健品,是不花錢的養生妙招,不僅可以溫煦陽氣,還能促進體內氣血流通、加快新陳代謝,對身體很有好處。

7.氣候適宜空氣好 據《健康時報》

觀點

比起長壽

還應關注老年健康

其實,「全球最長壽的人是誰」在一段時間曾經眾說紛紜,這主要是因為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全世界範圍內政府的出生證明制度並不普及,因此很多老人的準確年齡無法得到確認。但有一個趨勢是無可置疑的:我們正在變得越來越長壽。和我們同一時代的人,一定會有人比以上這些老人活得更久。

我們是變得長壽了,但代價呢?

1800年,全球範圍內人們的平均壽命不到30歲。這與數萬年前農耕時代的人們平均壽命為20~25歲幾乎沒什麼區別。但也就是從這段時間起,人類的平均壽命開始穩步上升。

從1900年到2020年,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增加了一倍多,達到73.4歲(2021年中國人平均期望壽命為78.2歲)。在已開發國家,大約每6000人中就會有一個人能成為百歲老人,五百萬分之一的人的壽命能超過110歲。

但這一成就當然也是有代價的:患慢性和退行性疾病的人數飛快增長。衰老仍然是癌症、心臟病、阿爾茨海默症、Ⅱ型糖尿病、關節炎、肺部疾病以及幾乎所有其他主要疾病的最大風險因素。人們的壽命是增加了,但同時也意味著需要更長時間的醫療和生活照顧。

比如,之前的新冠疫情,受害最嚴重的就是老年人群體。據人民網綜合日媒報道,在日本2023年1月的「第8波疫情」中,有九成以上的死亡病例都超過了70歲。

逆轉衰老,而不僅是延長生命

面對衰老和死亡,人類並沒有坐以待斃。

2006年,日本幹細胞研究員山中伸彌的基因重編程技術徹底改變了生物學上對抗衰老和治療疾病的方法,也為他贏得了諾貝爾獎。在他研究的基礎之上,無數的抗衰老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其中最新的一家,是傑夫·貝佐斯在內的一群億萬富翁聯合贊助的抗衰老企業AltosLabs,山中伸彌本人也加盟了這家企業。

該公司稱,他們的重點不是增加「預期壽命」,而是增加「健康壽命」。換句話說,不是將主要目標放在如何延長人們的壽命,而是如何提高人們高齡期的生活和健康質量。

實際上僅僅2022年一年,就有五家融資1000萬美元的抗衰老企業出現,他們關注的目標包括基因編輯、延緩卵巢衰老、提升認知能力、提供更精確的營養補充劑等各個方面。相信他們的研究總有一天能惠及全人類。

那麼,在這之前,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也許可以從先改變我們對老年生活的態度做起。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根據美國12萬人幾十年來積累的數據,發現五種習慣可能會使女性的預期壽命增加14歲,男性的預期壽命增加12歲:良好的飲食,定期運動,健康的體重,不吸煙,不喝太多酒。而耶魯大學流行病學和心理學教授貝卡·利維發現,對老年生活的積極看法可以降低阿爾茨海默症的風險。數據對比顯示,對衰老有最樂觀信念的人比那些最悲觀的人平均多活七年半。所以說,保持樂觀的心態也是對抗衰老的重要一環。讓我們「慢慢變老,好好生活」。 據大象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49fb0eac4ddadfc3c892d08b67a74cd.html
















最好的安排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