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事件後,這位媽媽連夜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2023-04-14     窈窕媽媽

原標題:張家界事件後,這位媽媽連夜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4名遊客在張家界相約自殺的新聞,讓人心痛。

3名男子跳崖當場身亡。一名女孩雖然被及時攔下,但是因為服毒過量,沒有搶救回來。

事發後,女孩最後一條朋友圈曝光:你好世界,再見。

遺書也格外簡短「本人自殺,與其他人無關」。

他們最大的33歲,最小的才23歲。

正值青春年華,卻走到崩潰的邊緣:

有人拿不出彩禮錢;

有人在婚姻和感情中多次受挫;

有人初中退學打工,父親得了癌症,雪上加霜……

惋惜的是,當生活的苦難像巨石般滾落,尋死成了他們唯一能想到的方式。

除了痛惜,網上還掀起了對「自殺群」的聲討。

這讓我想起了一位父親,胡明(化名)。

兒子自殺去世後,胡明登錄了兒子的社交帳號,發現了一個五百多人的約死群。

他臥底在群里,勸返不少自殺的人。但即便他足夠努力,但還是無法拯救所有人。

有男孩無視勸阻,在群里直播跳樓,隨後一陣風呼嘯而過,便黑屏了……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我國每年有十萬青少年死於自殺,約200萬的自殺未遂者,人群越來越低齡化。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曾對超過2500名中小學生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五分之一的孩子曾有過自殺的念頭

除了如今孩子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接觸越來越多信息之外,今天我想跟你們探討另一個非常重要卻被大部分家庭忽略的問題——‍

關於生命和死亡的教育。

鄒余華教授就曾說過「孩子們通過不正當渠道在潛意識裡獲得的對死亡的認知,註定是不全面的、偏激的,甚至是畸形的」。

很多家長對這個話題比較避諱,其實,幫助孩子認清死亡的現象及本質,才能讓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貴。

該怎麼向孩子解釋死亡?下面這封媽媽寫給孩子的信或許能給你參考。

親愛的寶貝:

時間過得真快呀。

再有一個月就是你的十歲生日了。

每每此時,媽媽就感嘆時光神奇。幾年前,那個懷中的小嬰兒,眨眼已長大。

還記得前幾天記得你一臉好奇地問我「媽媽,你會不會死?」

我回答「會的,多年之後,我將離開這個世界,那時你將再也見不到我」。

聽完,你哭了。那天晚上睡覺,你非鬧著和我一起睡,抱著胳膊不撒手。

孩子,不要擔心,死亡要很久很久之後才會來臨。在這之前,我會一直陪伴在你身邊。

半年前,你的爺爺生病去世了。

你問我,爺爺去了哪裡。

當時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就騙你說爺爺去了很遠的地方。

我天真以為,只要隱瞞真相,就對你沒影響。

可是,我錯了。

不知道是不是猜到了什麼,你每天心事重重,經常發獃,我好幾次都發現你偷偷抹眼淚。

如今,我覺得有必要把真相告訴你:爺爺去世了。

無論多麼不捨得,爺爺都不會再活生生地出現在生活中。

我們都為此感到難過,你一定也很傷心。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悲傷之後,好好地活下去。這是爺爺的願望,也是對亡者的告慰。

你可以把爺爺放在心裡,如果你想他了,可以通過寫信、畫畫表達思念。

像爺爺一樣,每個人都會逐漸老去,最終達到人生的盡頭。

不要害怕,這個過程非常漫長,要很晚很晚才能到來。

生命很長,但終歸有限。

生命也很脆弱,隨時可能被疾病、意外奪走生命。

你知道嗎?僅僅是健康活著,已經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了。正因如此,我們每個人才更應該珍惜健康、珍惜寶貴的生命。

媽媽想給你講兩個小故事。

男孩張亮從小就患上一種病,叫「脆骨症」。

因為這個病,他的身高只有同齡人的一半,還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雖然身體殘疾,但他樂觀豁達,每天開著扭扭車上學、放學。

去年他駕著扭扭車參加高考,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他說「知識已經為我改寫了一次人生軌跡,我想用知識再創造一個奇蹟」。

為了實現站起來的夢想,他設計了一套像變形金剛那樣酷的工具。藉助工具,他終於能站起來走路了。

還有一位小姐姐,叫夢南。

很不幸,她從小就聽不見。

然而,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超出別人百倍的努力,學會了唇語。還通過無數遍練習聲帶震動,學會了發音。

夢南讀老師的口型「聽課」,發奮學習,後來成了清華大學的博士。現在她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努力學習知識,以後治病救人。

即使身體有缺陷,她依然堅強不屈,把生活過得多姿多彩。

媽媽希望你不管遇上多大困難,都不輕視生命。因為只有活著,才能像哥哥姐姐那樣有更多機會,去嘗試、體驗。

我最喜歡木心先生的一段話:生命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

我的理解是,在不給別人帶來麻煩的前提下,你可以用你喜歡的方式生活,這就是意義。

生活是活給自己看的。別人覺得你是否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心裡感到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所以,你無需因為任何人,任何事,委屈自己。

比如,某個朋友總是讓你不開心,你要早點需要遠離他,跟那些能讓你開心的人交朋友。

歲月不辜,韶華不負,我的寶貝要健康快樂。

有健康的身體,你才有好的狀態迎接生活。

很多習慣都對身體有害,比如,長時間玩手機會近視,熬夜會變得沒精神。吸煙、喝酒,不鍛鍊……也會導致各種疾病。

我上大學那會,身邊很多同學經常熬夜玩遊戲,不吃早飯、把身體搞壞了。

早睡早起、有規律地生活和學習、拒絕煙酒,找到喜歡的運動堅持下去……這些習慣都能讓你終身受益。

未來,你會遭遇傷心、難過、失敗、不公、求而不得……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這很正常。

人都有遇到挫折的時候,就像打怪獸一樣,你要努力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但無論任何時候,媽媽都希望你記得,爸媽永遠是最愛你的,或許我們沒有能力幫你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我們會給你所有的支持和幫助。

歡迎你把委屈、快樂、悲傷告訴我,我願意做你的傾聽者。

爸爸媽媽也在學習如何做父母,如果你敞開心扉,也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你、幫助你。

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低落、情緒不好、對眼下的困難感到一籌莫展的時刻,你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暫時放下困難,去做能讓你開心的事,有時候換一個環境反而會讓你迸發新的思路;

累了就躺下,難過就哭出來,然後重整旗鼓、重新出發。

有困難不要一個人憋在心裡,可以向你信任的人尋求幫助,說不定他們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如果發生糟糕的事,不要懷疑自己,要知道福禍相依,多看到事情樂觀的那一面,更有助於跨過當下的難題。

困難是暫時的,事情總會出現轉機。要記得,父母永遠是你的後盾。你有很多愛你的人,沒有任何事值得你放棄生命。

生活給我們風霜,也贈我們蜜糖。

只要你堅信會越來越好,就算風雨如晦,前途也能滿目星光。

愛你的媽媽

寫在最後:

每次看到年輕生命的逝去,內心說不出的難過。

很多家長不理解,能吃飽穿暖的年代,為什麼許多孩子一心尋死?

張家界跳崖事件,再次給所有父母敲響了警鐘,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和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的心理。

當今孩子所承受的,遠非我們那個年代能比,不要再拿幾十年前的教育方式,強加在現在的孩子身上。

最近網上有一個很火的話題,叫#為什麼長大後,和父母疏遠了#

有網友說,每次跟父母打電話帶來的負能量,要調整好幾天才能緩過來。還有人說,父母只會責備自己,沒什麼好交流的。

這提醒我們,養育,不是只提供物質條件就可以。滿足孩子的依戀、情感、陪伴等精神需求,同樣重要。

否則,遇到困難,孩子很容易產生沒有人在乎自己的消極想法,這也將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孩子需要被看見的,不只是成績……

希望有更多家長走進孩子的內心,理解他們的情緒和煩惱。

希望更多父母能吸取教訓,讓悲劇不再發生。

附,中國心理學會推薦的心理服務熱線,很多熱線是24小時隨時接聽,相信能幫助到一些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3e22cbe4ad3a341ed137ca00db80e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