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偶然間,看到了一張「中國茶類鄙視鏈」的圖片。
雖然不知作者是誰,但對方用了金字塔的結構,把如今茶圈裡相對知名的茶類都包含在內。
塔尖的位置,劃給了武夷岩茶。
它以絕對的優勢,穩居金字塔頂端,一副傲視群雄的姿態。
當然,從某種層面來說,確實也是實至名歸。
但如果說喝岩茶的,看不起喝所有茶的,那就有待商榷了。
到了第二層,是普洱茶。
普洱茶算是圈子裡的「老網紅」了,概念很多,這個山頭那個山頭的茶、古樹茶、陳年老茶……
勢頭雖不比當年,可依然意氣風發。
再到第三層,是烏龍茶。
烏龍茶是個龐大的家族,其實岩茶也是屬於烏龍茶的,來自福建閩北地區的武夷山。
而其他產地的,閩南烏龍、閩西烏龍、廣東烏龍、台灣烏龍,都有各自的受眾群體。
有人說,這些烏龍茶彼此之間,在暗暗較勁,給人一種誰也看不起誰的感覺。
……
在塔的底端,不出意料,是茉莉花茶,號稱「沒有正經人愛喝」。
看到這裡,留下了深深的嘆息。
其實,不僅僅是大環境,在每一個茶類當中,都有鄙視鏈。
《2》
白茶中最讓人看不起的茶——壽眉
在福鼎白茶的多年辛苦努力之下,終於走上了蓬勃的復興之路。
而如果把時間倒退回最開始,大約是2008年,到現在,滿打滿算,也就不到二十年的時間。
這個時間,對於人來說,或許已經算是很漫長了。
畢竟,人生能有幾個15年呢?
但對於茶葉來說,道阻且長。
現在我們看見的是,福鼎白茶一路高開高走,越來越多人的茶桌上,都出現了白茶的身影。
所以,它已經完完全全擺脫了原本「小眾茶」的標籤。
可是,仍然還有一些茶友,對白茶有膚淺地認識,認為在三大品類當中,壽眉是最低端、最劣質、最沒有檔次的茶。
大家偏愛白毫銀針、白牡丹,這無可厚非,但若因此看不起壽眉,那就是個很大的誤會了。
壽眉產量雖大,跟低端扯不上關係。
它的可選性豐富,便宜的口糧有,貴价的也很多,就比如大家都喜歡的「老白茶」里,就有很多是壽眉。
況且,有足夠的量,有親民的價格,才能讓世人看到白茶、嘗到白茶,真正體驗到白茶的魅力。
如果全都是價格高、產量少的白毫銀針和白牡丹,那白茶註定只能是小眾。
壽眉,普通又不普通。
它可以成為你入門白茶的敲門磚,它也可以成為你收藏的寶藏。
總之,判斷一款白茶到底好不好,不是看外觀,而是看產區、工藝、儲存。
《3》
烏龍茶中的「過氣網紅」——鐵觀音
對於很多茶友來說,鐵觀音是個遙遠的名字。
就像一些過氣的明星,沒人再去聽他的演唱會。
全民鐵觀音的年代,似乎已經過去很久很久了。
回想起鐵觀音火遍大江南北的時候,真真是一騎絕塵,碾壓所有茶類。
茶商們提著麻袋,裡面裝滿票子,然後上山去茶農家收茶。
最瘋狂的是,收茶,全靠搶。
手慢了,有錢也沒用。
不管你走在哪個城市,隨便一家茶葉店裡,擺在最明顯位置的,一定是鐵觀音。
準確來說,當年受到大家追捧的,是清香型鐵觀音,與傳統鐵觀音最大的區別是,它降低了發酵。
喝慣了傳統型鐵觀音的老茶客,肯定是不喜歡的。
他們喜歡的還是類似棕褐色的干茶,有點條索蜷曲成團的感覺,黃褐色的茶湯,香氣濃郁而雅致。
可市場起來了,伴隨著的是亂象叢生。
過氣的原因,據說很複雜。
有人說,鐵觀音越來越像綠茶,喝了胃寒,腸胃弱的人還會拉肚子;
有人說,鐵觀音沒韻味,不如以前傳統工藝的好喝了。
還有人說,鐵觀音種植濫用農藥,農殘超標……
隨著謠言四起,鐵觀音一夜之間,變成了無人問津的過氣明星。
不過,喝茶這件事,並不是跟風就好。
鐵觀音本身是一種非常好的烏龍茶,前提是按照標準去採摘和加工,精心製作,不輸市面上任何茶。
或許「過氣」以後,炒作的人少了,價格也漸漸恢復正常。
能夠留下來,默默支持鐵觀音的,才是真愛。
我認為,鐵觀音並沒有過氣,而是回歸了正軌,正在養精蓄銳,等待下一個爆發的機會。
《4》
紅茶中的「茶葉碎渣」——紅碎茶
紅碎茶的長相,放在任何一種茶葉當中,都是很驚人的。
乍一看,還以為是碎末,不要的邊角料。
正因如此,才有人覺得紅碎茶=茶渣碎末=低端茶。
若是真的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
實際上,紅碎茶不是取用紅茶的邊角料,而是加工過程中要將完整的條形茶葉,切成短細的碎茶。
故得名,紅碎茶。
別看紅碎茶其貌不揚,製作歷史卻很長,並且是國際茶葉市場的大宗產品,占比超過了50%。
在搶占國外市場,為國創匯這件事上,紅碎茶立下了汗馬功勞。
之所以適合出口,是因為歪果仁的喝茶習慣,喜歡用茶壺泡,並且加糖加奶。
而紅碎茶濃、強、勁的口感,沖泡時更容易浸出茶味,通過調製,形成風味各異的品飲。
現在年輕人喜歡喝的奶茶,茶底用的也大多是紅碎茶。
可見,每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都有著自己的責任。
《5》
大家一致認為很low的茶——茉莉花茶
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種論調,說:「只有不懂茶的人,才會去喝茉莉花茶,拿花香蓋住茶葉原本的味道。」
很想回復對方,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作為土生土長的福州人,向大家介紹一下,茉莉花,是我們的市花。
因此,茉莉花茶,是絕對深受福州人民喜愛的一種茶。
大家非但沒有覺得它很low,反而當其他茶葉流行起來的時候,也沒有改變那些愛喝茉莉花茶的人。
選擇更多,難道不是一樁美事?
高端的茉莉花茶,能做到只見茶,不見花。
當制茶師把花香都窨進茶葉的細胞當中以後,就要把花瓣挑出來。
而現在那些花瓣比茶葉還多的茉莉花茶,等級並不高,價格也很便宜。
這不難理解,在每一種茶類當中,都有等級的分別。
與此同時,一分錢一分貨,價格是最好地體現。
要說茉莉花茶的忠實粉絲,少不了慈禧太后,人家當年喝的茉莉花茶,甚至還不如我們現在喝的。
用新鮮的茉莉花,與綠茶一起沖泡,便得到了花香盈盈的茶湯。
喝茶這件事,哪有什麼low不low的。
用喝茶的喜好,來決定一個人的品位,這才是真正的low!
《6》
老手鄙視菜鳥,認真鑽研的看不上隨便喝喝的。
在網上發個喝茶、泡茶視頻,評論區人均「磚家」,仿佛在參加什麼茶葉審評大賽。
說到底,茶葉之間當然是沒有所謂鄙視鏈的。
鄙視、偏見,只存在於人心。
最初的時候,大家都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樹葉。
只不過是因為產區、工藝、年份、等級等因素,被人為地分成了三六九等。
並非人人都是土豪,茶葉本身也是為了人服務。
在「鄙視鏈」底層的茶葉,並非就都是最差的,選擇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
比如你喝不慣岩茶,就喜歡喝香氣馥郁的茉莉花茶。
那麼,即使花高價去買正岩茶,也是白搭。
百花齊放,才能走得長遠。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