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路邊攤」不再全面禁止了!
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以下簡稱《條例》)
近日經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
擬於今年9月1日起實施,
修訂後的《條例》允許街道辦
根據方便群眾、布局合理、監管有序的原則
劃定攤販經營場所。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路邊攤」便利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不僅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
還因為進入門檻低、經營成本低、風險小,
成為不少起步創業者的入門首選。
《條例》因勢利導,
解鎖「路邊攤」 ,
促進「路邊攤」合規經營,
有利於活躍城市經濟、促進消費增長、
回應民生訴求。
《條例》帶著以人為本、民生至上的城市溫度,
讓廣大市民充分感受到了
城市的開放與包容。
地攤是城市市民生活的一道風景
「擺攤去!」。
如今,擺攤不僅是全民熱議的話題,也逐漸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
擺攤一日,勝過上班一月的掙錢神話,在到處傳播。柳傳志、任正非、宗慶後等大佬們光榮的擺攤歷史,也被挖掘出來,成了激勵人擺攤的經典。
的確,相比於街面乾淨、人流稀少,擺攤——合法占道,有序經營,讓城市生活又恢復了煙火氣。沒有工作的居民,有了謀生的手段;低收入群體,也多了一條靠勞動增加收入的渠道。極大方便了居民生活,豐富了城市的色彩。
曾經,寒晨夜幕中,街邊一個小小的攤位,就是城市無固定就業群體、進城謀生群體的希望。辛勞一天,可以讓家人住有所居,衣食無虞。如果腿再勤些、眼再亮些、嘴再甜些,個人命運、家庭生活,還可能因「練攤」而改變。從擺攤開始創業,最終成為一方巨賈,也不是沒有先例。
地攤是城市市民生活的一道風景。或早或晚,街頭巷尾,此起彼伏的吆喝,告訴熟睡的人們,新的一天開始了;一字排開的攤位上,有老百姓的盤中餐,也有老百姓的身上衣;有家居生活碗和筷,也有學習的筆和紙。
為「擺攤」鬆綁,讓地攤經濟復甦,讓消散的煙火氣重聚城市街巷,是民之所想,民之所望。 「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都是中國的生機。
不是「支個攤兒」這麼簡單
一是合法有序經營,才是美麗的風景。
地攤,規範的說法,應該是合法占道有序經營,因為繞口,不接地氣,大家簡稱為「擺攤」或曰「練攤」。所以,地攤,不是非法無序的代名詞,想擺攤的或者已經擺攤的各位,不能以政策為擺攤鬆綁為由,非法無序,隨地擺攤經營,更不能借地攤售賣假冒偽劣產品。
支持地攤經營不是鼓勵隨地亂擺攤,不能影響市民正常生活。一個和諧城市、和諧社區,道路要乾淨,環境要安靜,進出要安全便捷,是居民的正當合理合法要求,地攤經營不能以犧牲社區居民這些要求為代價。否則,地攤就難以和諧存在,長久持續經營,本是風景的臉上就會被貼上「髒亂差」蒙羞布。
二是不可能也沒必要把擺攤整成全民盛宴。
擺攤,以經營費用低,沒有雇員工資壓力等優勢,在新冠疫情之後,被再次激活,成為低收入及無就業群體的機會。這是一大德政,要給予支持。但是,輿論也好,城市管理者也罷,應保持清醒頭腦,沒有必要更沒有可能將擺攤整成全民盛宴,如果那樣,「盛宴」就可能變成「剩菜」。
一個城市,靠擺攤生活的人群,占比合理,才是良性的。一個城市,如果在街頭擺攤的人群,占比超過10%乃至更多,攤位恐怕就不是風景而是難題甚至災難了。不僅對擺攤經營者、對市民生活、城市治理,都不是好事。所以,在支持擺攤的同時,切莫忘記還要把更多功夫、更大精力放在支持中小實體企業的發展上,只有培育茂盛青山,才有一個城市的未來。
三是以「工匠」態度,擺特色攤位。
擺地攤,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成功的擺攤者,都有自己的絕招,有工匠精神。有志擺攤創業,經營者也要提升素質,以做大企業的高度,以「工匠」精神,敬畏心態,選准方向,經營好自己的攤位。工作無貴賤,擺攤是靠勞動創造價值,靠服務顧客吃飯,也是一份光榮的職業,選擇好方向,以工匠的精益求精,吸引新顧客,吸附回頭客,才有前途。
四是以生活與命運共同體理念答好擺攤與城市管理這張考卷。
今天的擺攤與過去的擺攤,有很大的不同,經營者、消費者、市場競爭、法規法律要求,等等,都與30年前或者20年前的擺攤有很大不同。激活地攤經濟,不是讓我們倒退,不是讓城市治理走回頭路,而是彌補城市生活本來應該有而被一時切掉了的那部分生活形態。
所以,在今天,答好擺攤經營與城市治理特別是城市社區治理這道考題,考驗城市決策者、管理者、擺攤經營者、居民等各方智慧,一個和諧的城市,一道美麗的風景,需要以上各個方面,用思想和行動上的自覺,一起努力,共同打造城市生活、命運共同體。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標題:《答好擺攤與城市治理這張考卷》
作者: 人民日報高級編輯、《民生周刊》副總編輯 任懷民
《民生周刊》編輯部主編鄭旭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