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遙,就是被寄予厚望的「巨星」胡歌。在...前面。
奚美娟、王志文、陸毅、馬伊琍……成名後,她們都表現得從容不迫,沒有迷失自我,沒有急著出去賺快錢。
出生於上海的胡歌,也是一位「淡泊名利」的演員。當然,胡歌還有更大的野心——做一個內外兼修的頂尖演員。
可惜事與願違,他在另一條「偶像」路上,越走越遠。
前段時間《縣委大院》開播的時候,很多人都看上了胡歌,卻被一群配角給吸引了。
被寄予厚望的胡歌「抽水」後,他再次為別人做了「嫁衣」。這是他在現實中的窘境和尷尬。
不缺好評,不缺獎項,也不缺佳作。眼看著胡歌即將成為一線演員之一,但他的每一次敲門,都像是在踢一塊鋼板。
胡歌和頂級演員,甚至巨星,幾乎都是一步之遙,都離目標很近。
與頂級演員相比,胡歌有何不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真正的巨星或者頂級演員是什麼樣的。
巨星演員,梁朝偉很有代表性,也是胡歌一直努力的方向。
兩人都是從偶像小生一路奮鬥到上位。他們也是自帶陰鬱氣場的演員,很多人也將胡歌視為「下一個梁朝偉」。
40歲本該是一個演員的黃金年齡,而胡歌正處於這個節骨眼上。
但回頭看看梁朝偉的40歲,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在梁朝偉40歲的時候,《無間道》被釋放了。憑藉陳永仁一角,兩度斬獲金像獎和金馬獎,屢次擊敗與他演對手戲的劉德華。
更不用說他已經擁有了《花樣年華》《東邪西毒》《重慶森林》《悲情城市》等重量級作品,獲獎無數。
時代不同,境遇不同,土壤也不同。
所以單純拿年齡比是有失偏頗的,但是40歲的梁朝偉早已失去了自己的偶像,而胡歌顯然也沒有褪去這個光環。
再來說說內地的頂級演員。
段奕宏是出了名的戲痴,段奕宏身上那句「我願做戲奴」並非虛言。
在《烈日灼心》中,他體驗了與警察的生活。當他出去報警時,被犯人誤認為是便衣。虛偽的程度讓曹保平導演稱讚他「有成為偉大演員的可能」。
單看這個斜夾著煙的動作,就可以看出正氣十足的背後有一種「肆無忌憚」的感覺。
他的恐怖電影《細偉》。
仇恨、無奈、難過、憐惜等多種情緒交織在一起。段奕宏把食人魔演得淋漓盡致,讓人覺得有些可惜。這是他的基礎和實力。與胡歌合作過的「柏林影帝」廖凡,也總有出人意料的表現。
他演技不高,但總能擊中細微之處。
就像他在《白日焰火》里的舞戲一樣,寂寞、寂寞、悲傷……無需言語,觀眾只需要通過一個背影或者一個動作,隔著螢幕就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情緒。
頂級演員的實力不需要過多表現。他們要表達的情緒、情緒、態度甚至不需要直接向觀眾表達,觀眾也能深刻理解。
胡歌還不具備這種演技,偶像氣質依舊沒有消退。被寄予厚望的胡歌想要掙脫偶像人格的束縛,也在另一位偶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客觀的說,胡歌的演技還不錯,只是他自身的局限,或者說是作品的局限。
回過頭來,為什麼胡歌每次「登高」,都錯過了最關鍵的畫龍點睛之筆。
1.先是《偽裝者》和《琅琊榜》給他點了「火」,可惜作品還沒準備好。
2005年的電影《仙劍奇俠傳》讓胡歌成為內地頂級木偶演員之一。
誠然,胡歌對演技一直有著自己的追求,但直到2014年,他依然沉迷於偶像劇。
2015年,胡歌終於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事業巔峰,令人刮目相看。
今年,隨著《偽裝者》和《琅琊榜》的熱播,胡歌成為了國內娛樂圈的炙手可熱的演員。
兩部劇的爆發恰到好處,不僅為他之前的偶像劇時代畫上了句號,也說明了胡歌長期以來的演技積累。
事實證明,這兩部戲將胡歌推上了神壇,他也成為了男演員中演技派的代表。
從白玉蘭獎到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項應有盡有,無處不在的掌聲和讚譽似乎證明了胡歌的成功。
《偽裝者》和《琅琊榜》幾乎成為了胡歌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代表作。
不過時過境遷,如今這兩部作品回歸,觀眾的態度似乎也不像以前那樣將其視為佳作了。
《偽裝者》在諜戰片中加入了「流量明星」的元素,也成為了很多「諜戰劇」的借鑑對象。
單說這部片子,再好的敘事,再好的演員撐戲,也難掩諜戰劇的外衣,其實是一部瑪麗蘇偶像劇。
換句話說,《偽裝者》太粉了。
從結構和內核上來說,與《偽裝者》等劇相比,並不是諜戰劇中最好的作品。
在觀眾眼裡,《偽裝者》跟後者不一樣。
隨著胡歌從偶像劇向嚴肅劇的轉型,他的表演顯然還沒有脫離偶像劇的演技。
胡歌的表演符合《偽裝者》《諜戰劇》的設定,但不能定義為演技的飛躍。這一點,從當時關於「明家三兄弟」的討論也可以看出。
靳東和王凱憑藉這部劇迎來了事業的巔峰,而胡歌無功無過的表演,不愧是為兄弟倆做了「嫁衣」。
如果說《偽裝者》是胡歌演藝轉型的先行者,那麼對他的意義顯然更為重要。
《琅琊榜》當年一經播出,幾乎成了現象級的盛事,尤其是胡歌飾演的《梅長蘇》,更奠定了他一線演員的地位。
和《偽裝者》一樣,《琅琊榜》也是一部男主爽劇,尤其是和其他同類型的歷史陰謀劇相比,《琅琊榜》的分量總是要低一些。
就《家國天下》的歷史厚度而言,《琅琊榜》和《大明王朝》《雍正王朝》等經典劇集不在一個維度。
拉著天真無邪的大旗,人物重度面部化,被吹得靈異詭異,猶如兒戲。
總之,當時看《琅琊榜》會讓人心潮澎湃,但時隔多年再看,你會發現矯揉造作的精巧劇情和懸而未決的劇情不由得深思熟慮。
這也是為什麼胡歌的代表作很多,但是在時間的長河中,作品顯然是不夠的,重量和質量都無法支撐他成為頂級演員。
2.改造工作《南方車站的聚會》還是沒有讓胡歌翻身。
文藝片《南方車站的聚會》在坎城電影節展映時,獲得了全場長達四分鐘的掌聲。
好萊塢導演昆汀也稱讚:這是我近年來看過的最美的電影。
這是胡歌首次以男主角的身份登上國際A級電影節的舞台,也是胡歌最接近巨星的一次。
可惜失敗了。
胡歌在片中飾演亡命之徒「周澤農」。看完胡歌的表演,觀眾難免會問一個問題:「你為什麼選擇胡歌來出演?」
這可能是歷史上逃犯最少的一次。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胡歌留了鬍子,留了長發,還學會了武漢話。
整個人散發著頹廢和邋遢的氣息,觀眾能感覺到他想要突破以往的角色,發泄出「周澤農」的冷酷和憤恨。
然而,胡歌的努力還是失敗了。他的眼睛太乾淨了。與其說他是亡命之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抑鬱的作家。
胡歌很努力想在大銀幕上把一個複雜的角色詮釋好,但是他做不到。
就像打棉花一樣,表演的一瞬間爆發力就去掉了一半,讓觀眾很難相信這個角色從頭到尾都是黑幫。
像「周澤農」這樣充滿張力和號召力的角色,很容易發光,但不到位就很容易錯過。
演員的演技很容易被內容壓制,成為角色的工具。廖凡在《江湖兒女》中也演過黑幫,不同場景嘴裡叼著煙的松垮模樣,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黑幫態度。
哪怕只是一個甜蜜的舉動,平靜的表情依舊掩蓋不了由內而外高漲的荷爾蒙。無需刻意表現角色的冷酷無情,卻能讓觀眾感受到大佬談江湖的風範。
其實刁亦男導演也考慮過把胡歌和廖凡的角色互換,但是胡歌演的這個角色,所以會有強烈的反差,讓觀眾覺得這個角色的感情比較複雜,不是還不錯。
壞的相反。
胡歌的表演其實還可以更好。不代表他的演技可以歷經滄桑。他的情緒表達仍然缺乏。
電影初期,一言不發的胡歌確實有一點氣場,但隨著劇情的延伸,這種氣場減弱了。不管他怎麼演,都很難符合角色本身的氣質。
就連胡歌的演技也不如配角「麻哥」,「麻哥」一出,不用演戲,觀眾就知道這是一個流連街頭的混混,滿眼都是黑幫。
胡歌的性格沒有《白日焰火》里的廖凡那樣的回味和回味。扭曲與掙扎交織成一種共鳴,試圖激發出「周澤農」這個角色的擔當與冷酷。虛弱的。
這就是胡歌對於「美」的理解,就像陳魯豫形容他的那樣:「他可能會叛逆一輩子,但他永遠不會叛逆。
」
他試圖通過塑造一個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兇悍角色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是多變的。
不過胡歌的演技太穩太弱,以至於他的表現在觀眾的預期之內。這樣的演技特點,讓他在作品中不僅無法突破自我,還非常容易被配角攀比。
3.在《南方車站的聚會》中是這樣,在《縣委大院》中也是這樣。
胡歌一直沒能跨過的演戲障礙是他能演角色,但生活中卻不擅長演戲。這也是為什麼胡歌總是和頂級演員有距離的原因。
就像結局《縣委大院》一樣,觀眾對胡歌時隔五年的回歸抱有很高的期待,但真正看完之後卻隱約覺得胡歌的表演也不過如此。
從網友的評論中不難看出,「演技不翹臀」、「看不看」……甚至有人說這是「《琅琊榜》的梅長蘇重生了」在《縣委大院》。
」
胡歌飾演的縣委書記總覺得缺了點什麼,缺的大概就是「像」。
「誰演得像誰」應該是演員最基本的素質。胡歌的「不像」與他自身的氣質有很大關係。不管是開會還是借錢,有時候這個形象都有點「飛」的感覺。
簡單來說,胡歌什麼都像他自己。而同樣飾演秘書的高鑫,在中的表現顯然要接地氣得多,也更加「像」。
看到這也讓我想起了胡歌在接受《縣委大院》的拍攝之前,下了很大決心才決定接這部劇的說法。
他坦言,自己的人生與「梅小歌」大不相同,擔心自己能否演好這個角色,讓觀眾不上場。
現在看來,胡歌的擔心並非多餘,《縣委大院》的群像劇無疑是成功的。
就胡歌的個人表現而言,雖然比同劇的黃磊、劉濤等人的表現要好,但在細節處理上還是碾壓劇中的配角。
演技。
比如王瀟飾演的「喬勝利」,被舅舅罵的時候,微微彎腰,嘴角尷尬地笑了笑,委屈巴結的出現在熒幕上。
光看這叉腰動作,就樹立了一個斷腿心碎的基層幹部形象。
看看任成偉飾演的村主任「三寶」,用一瓣蒜表演了自己的驕傲。
「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真正考驗演員演技的,恰恰是這些細小的地方,而胡歌恰好在這些地方欠缺細節。
前面我們提到,胡歌幾乎具備成為巨星的有利因素,但每次最後一腳,他都像是在踢鋼板。
身上若隱若現的偶像氣質,以及那些沒有厚度和深度的「一次性」作品,都成為了胡歌成為巨星的絆腳石。
前面說了這麼多,我們當然不是為了唱衰、否定胡歌而來「判刑」胡歌的。
平心而論,在國內娛樂圈,胡歌已經打敗了99%的演員。
作為娛樂圈眾所周知的「失蹤者」和「名利場逃兵」,胡歌的人品和藝術修養無可非議。
他有著一顆追求藝術的赤誠之心,除了演戲,很少出現在大眾面前。
他一次次逃離名利場。面對娛樂圈的浮華,他選擇出國留學,演戲打磨自己。
光是他愛惜羽毛、拒絕綜藝的態度,就比《跑男》和《極限男聲》高了一個檔次不止。
這種做事認真、做事天真無邪的「清流」越來越少了。國內娛樂圈需要這樣的演員。
現在胡歌正在主演王家衛的《繁花》,從三十幾歲到四十多歲。除了王導慢工出細活之外,胡歌也做足了功課。
萬眾期待的《繁花》能否幫助胡歌向巨星之路再邁進一步,我們拭目以待!
這一次,希望他能徹底踢開大門,成為巨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