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殘改裝!烏克蘭T64坦克炮塔後坐6名步兵,難道是人肉裝甲?

2023-08-17   虹攝庫爾斯克

原標題:腦殘改裝!烏克蘭T64坦克炮塔後坐6名步兵,難道是人肉裝甲?

腦殘改裝!烏克蘭T64坦克炮塔後坐6名步兵,難道是人肉裝甲?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最近一張烏克蘭宣傳照片讓人大跌眼鏡。

一輛T-64BV mod 2017型主戰坦克進行了改裝,在炮塔側面和後部加裝了格柵裝甲板,使得整個炮塔側面和後方形成一個「澡盆」造型,在這個「裝甲澡盆」中居然能夠擠下6名步兵。

這讓人想到了二戰時期攀附在T-34中型坦克上的蘇聯機械化步兵,這些步兵為坦克部隊掃清敵人的反坦克手,在城市作戰中更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是早期步坦協同作戰的典範。

但是沒有想到,在21世紀的俄烏戰場上,再次出現了坦克搭載步兵衝鋒的畫面。

圖片:烏軍T-64主戰坦克搭載6名步兵!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分得了超過2000輛T-64系列主戰坦克,絕大多數是T-64B/B1/BV/B1V等型號。1990年代末,烏克蘭開始針對T-64B系列主戰坦克進行改進,發展了T-64BM等一系列新型號。

但隨著烏克蘭經濟惡化,坦克廠產能大幅下降,同時東烏的衝突讓烏軍坦克損失慘重,必須及時供給。這時候如果堅持生產大幅改進的T-64BM系列主戰坦克顯然不現實,因此推出了廉價的有限改裝型號——T-64BV mod 2017型主戰坦克。

該型坦克是T-64BV基礎上改進的,取消了炮塔左側的紅外大燈,主要換裝了具有熱成像通道的TPN-1-TPV型炮長夜視觀瞄鏡,不再需要紅外大燈進行主動補光。

圖片:被東烏民兵繳獲的烏軍T-64BV mod 2017型主戰坦克,畫有Z字,注意炮管左側沒有紅外大燈。

圖片:標準版本的T-64BV主戰坦克,炮管一側有紅外大燈。

現代很少有主戰坦克搭載步兵衝鋒的畫面。

不過,從歷史上來看,坦克搭載步兵是很正常的作戰手段,二戰中由於缺乏裝甲輸送車輛,步兵往往喜歡搭載在坦克上,即能夠快速機動,又能夠相互配合作戰,蘇聯紅軍就是這種戰術的推崇者,將這種戰術愛稱為「紅色坦克騎兵」,在遭到襲擊時步兵能快速跳車隱蔽。

圖片:蘇聯紅軍步兵搭載在T-34坦克上衝鋒。

二戰之後,蘇軍仍然保持著這種戰術,甚至在T-54、T-55、T-62等第一、二代坦克研製過程中還會在半球形炮塔側面保留方便步兵握持穩定的扶手。

這種做法即使在早期型的T-64、T-72、T-80等第三代主戰坦克上還有,直到後續改進型號才取消了炮塔扶手,這也代表著戰術的變化。

圖片:T-62坦克上有炮塔扶手。

圖片:早期版本的T-72「烏拉爾」主戰坦克炮塔還有鋼絲扶手。

由於蘇制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的裝甲都比較薄,即使有這些快速裝甲載具,士兵們仍然喜歡坐在戰車的頂部,一旦遇襲就快速跳車散開。

不過,在全身披掛爆炸反應裝甲的T-64 mod 2017型主戰坦克上專門為步兵提供乘坐空間倒是第一次見到。因為「接觸」-1型爆炸反應裝甲在抵擋敵方彈藥的時候自身就會爆炸,往往會威脅到車旁的士兵。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居然讓士兵直接搭乘在裝滿「接觸」-1爆炸反應裝甲的坦克炮塔後面,可以說這不是為步兵提供便利,而是為坦克增添了一層「人肉裝甲」!